浙江尝试以社区为核心“以老养老”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756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3.9%,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
据权威预测,到2040年,浙江6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全省总人口的32%,这意味着,30年后,浙江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紧迫的现状、严峻的形势,让养老问题成为今年两会浙江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模式:发展“社区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奉化市滕头村党委书记 傅企平
在参加两会之前,傅企平代表曾花很长时间对养老问题进行调研。
他建议,依托社会资源,创办适合老人特点的日托所、居家养老中心等小型分散、就近方便、服务多样的服务场所,使老人不出家门和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形成“社区养老”模式。
傅企平说,社区养老通常规模不大、开发周期不长,容易形成连锁经营的格局,实现规模效应。
另外,还有一种社区养老服务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由社区为在家中生活的老人提供直接的照料服务,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卫生、日常生活、康复、精神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等领域。” 本报特派记者 尤畅
资本:扶持民资参与公益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 陈爱莲
近年来,民营企业已成为慈善事业的生力军,陈爱莲代表认为,降低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注册登记的门槛,可以鼓励更多企业家投身养老公益事业。
“从目前来看,民企参与慈善事业还有诸多门槛。同时,财税部门应完善和落实公益慈善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把民办非企业单位列为政策受益对象。”
让陈爱莲感到高兴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都提到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陈爱莲说。
人才:高等教育开设养老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学院院长 瞿佳
在瞿佳代表看来,当前,政府和社会已充分认识到老龄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国目前在老年服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尚处于基本空白状态。
“我建议设立社会服务相关专业、福祉专业,以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建设。”瞿佳说,福祉专业包括社会福祉、福祉经营、健康福祉等,老年护理与管理只是其中一部分。
他建议,教育部设立高等教育福祉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关福祉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及福祉专业人员认证考核制度,政府加大对福祉产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本报特派记者 吴朝香
延伸阅读
“以老养老”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提出了“以老养老”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让身体健康的老人,照顾生活不太方便的老人。
事实上,“以老养老”已在浙江试行。
北仑新碶街道紫荆社区是北仑最“老”的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0余人,占总居住人数的20%。许多老街坊有着“老窝难离”的故土情结,不愿离开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跟随子女生活。
从2003年起,紫荆社区成立“邻里互助社”,鼓励低龄老人与高龄老人结对,为独居或空巢高龄老人提供接力式的亲情服务,逐渐培养出一批助老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每天会到结对高龄老人家中,为其提供生活帮助、排遣寂寞。
经10年培育,该社区现已有113对结对老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