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6-8 20:25:17

用富人慈善取代国家福利可行吗?

现在中国有一种思潮就是“公民社会”思潮,很多人并不知道公民社会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会望文生义地将之理解为促进民主化,或是加强公民权利等,其实这都不是公民社会的本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直接用民主社会好了,为什么还要创造出“公民社会”这样一个词呢?其实公民社会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小政府”,即用社会团体来分散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缩减到最小,具体到社会福利方面,就是用富人的慈善机构取代政府的福利,其实这就是“社会福利慈善化”。
    “小政府”与我们所提倡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相反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相对来说也是大政府,而主张“小政府”的“公民社会”运行的结果必然是“打着公民的幌子坑害公民”。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小,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社会组织替代不了政府,政府的公共服务不是应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才对,在没有政府管理的领域必然是“大欺小”、“强欺弱”的丛林社会。而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必然是大政府。
    西方国家的政府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前都比较小,各国都比较自由。比如,美国在经济大萧条当中,顽固的胡佛拒不救济贫民,而是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解决失业问题,并且接受大富豪摩根的建议,实行了现在听起来都很好笑的“邻居互助”计划,也就是强制那些有工作的人去帮助没有工作的邻居,这一计划当然是失败的。现在流传比较广的数据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饿死了800万人,这一数据是否确切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的惨状确实存在,而这样的情况竟然是发生在一个耕地过剩,粮食充足的国家。
    1933年2月15日,还没有正式就职的罗斯福在乘车行进在迈阿密的大街上,突然,一个人一边大喊“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一边朝罗斯福的汽车开火。虽然罗斯福最终安然无恙,但他明白,贫民正在用子弹向未来的总统倾诉饥饿。而且当时美国的法西斯主义也已经开始泛滥,当时不少人宣称“美国只缺少一个希特勒”。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福总统果断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而是加强政府救济,推出了大量的“以工代赈”的措施。美国的经济和民生才慢慢恢复,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也才渐渐确立了福利社会的基础。可以说美国的福利制度是用大萧条期间饿死的生命换来的成果。
    那些指望着用富有群体的慈善来替代政府福利的人,是对历史的愚蠢无知或是别有用心的。无论是官办的慈善组织,还是民办的慈善组织,都不可能对社会起到太大的作用。“社会福利慈善化”所主张的“政府可以不搞社会福利,让富人群体多捐点款就行了”,是完全错误的。社会福利可以替代慈善,但是慈善绝不能取代社会福利。慈善从根本上是政府福利不足所致,真正的好社会是不需要慈善存在的。
    如果只进行理论探讨,也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好富人”的案例,但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比如在美国中产阶级个人捐款占整个慈善捐款的70%。慈善捐款的主力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富豪,其实富豪更吝啬。
    “美国富豪热衷于捐款”只是媒体制造出来的假象,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尽管富有群体的捐款远远小于中产阶层,但关于富豪捐款的新闻却占据了媒体的大部分版面。美国富豪捐款也只是公关手段而已,是为了建立好的社会形象。
    社会只关注那些捐款最多的富豪,而少数富豪的慈善行为却给公众留下了一个美国富豪喜欢捐款的印象,而且美国富豪捐款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避税。
    美国富豪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富豪照样也做不到。而且中国的富豪榜和慈善榜重合度非常低,中国做慈善比较出名的如陈光标、余彭年等都不是富豪榜上的常客。既然中产阶级是慈善捐款的主要来源,那当中产阶级出现问题的时候,慈善就更难进行下去了。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就有很多慈善组织破产。因此中国很多人所主张推行的“社会福利慈善化”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笔者认为,中国慈善业的发展应该“推广直接慈善,做大政府慈善,放开民间慈善,用社会福利取代慈善”。来源:《世界如此危机》作者:高连奎上海三联书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富人慈善取代国家福利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