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名薇拉 发表于 2013-6-13 09:13:18

山花花在绽放 ——— 宁波交警项清牵线搭桥援建三所西部乡村小学

本帖最后由 沫名薇拉 于 2013-6-13 09:37 编辑



项清给纳瓦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雨鞋。(杨静雅摄)



      宁波公益网讯:   

       天清朗数星光

       山花花在绽放

       我们小小的肩膀

       有着大大的力量

       梦想在远方

       希望在路上

      ……

       5月30日上午,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纳瓦村小学传出了歌声,孩子们用这首《山里的花花》感谢项清叔叔和来自宁波的另外几位爱心人士。

       项清是浙江高速交警总队宁波支队一位35岁的警察,三年来,他和他“悠客公益”的伙伴们以当“红娘”的方式,出资或筹资近40万元,修缮了三所西部山村小学,还为学校联系了支教老师和免费午餐。

       “我的梦想是让山里孩子都有漂亮的校舍、热情的老师、免费的午餐……”项清有一个梦———让“山花花”无忧绽放。

       赶了两天路到达大凉山深处

       5月29日下午5点,一辆越野车停在了纳瓦村。

       乘了3个小时飞机、坐了17个小时汽车,耗时两天,项清终于再次来到了这个大凉山深处的彝族山寨。

       纳瓦村小在一个占地400多平方米小院子里,一幢白色两层小楼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学校旁边是破旧的村委会,墙上挂着大红条幅,上面写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的梦”。两抹红色成了山村里最美的风景。

       项清第一个走进了刚刚交付使用的教学楼。

       “按照图纸,这里不是要隔出一小间房给支教老师做浴室吗?”

       “吊顶用这么小的钉子怎能钉得住?”

       ……

       如约来结账的建筑公司老板被项清问得有些脸红。

       能出资到这么偏远地方建学校,宁波的爱心人士令项清敬佩,他要用好每一分钱。

       去年10月初,有支教志愿者向项清所在的“悠客公益”推介纳瓦村小。

       项清有些犹豫:一般爱心人士修缮学校都希望实地勘察,纳瓦村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海拨近3000米,从成都出发要两天。

       “学校漏雨严重,如果不重建,孩子们可能要到20公里外住校读书。”听到志愿者这么说,项清急了。

       几天后,项清和几位宁波爱心人士赶到纳瓦村小。

       四间仅两米高的瓦房部分瓦片已经脱落,教室里没有灯,窗户也很小,天晴时问题不大,一下雨便水流遍地。

       纳瓦村小有一到三年级,共42名学生,两名代课教师,村里还未出过大学生。

       代课教师史芷祖说,曾有爱心人士想援建学校,但最终因位置偏远、施工困难而放弃。教室成了危房,乡里打算房子用不成了就让学生们到沙湾乡中心小学住校读书。如果这样,孩子们不仅每周要走大半天山路去上学,而且每年还要出1000多元柴火费等费用。一些家长已经表示:到中心小学上学负担太重,下学期孩子不读书了。

       项清叫来当地一家建筑公司老板一测算,建学校要22万元。同行的宁波爱心人士吴建煌当即决定出资19万元,项清准备再筹集3万元。

       项清和志愿者刘如龙当天就画出简易施工图,让建筑公司马上开工,学生暂时搬到村委会上课。

       第四天临走时,项清担心工程质量出问题,动员一位女志愿者留下监工。

       建筑公司老板说,他承包过很多学校工程,还没有遇到过像项清这样较真的人。

       夕阳慢慢沉入大山,学校里只剩下了项清一行六人和老师们。这次,项清只告诉老师们他要来,免得给村干部添麻烦。

       没有饭,就和老师一起做,没有餐桌,就从教室里搬出课桌。手撕包心菜、凉拌黄瓜和白米饭是他们的晚餐。

       晚上,项清在学校院子里撑起了帐篷,呼呼睡去。

       每次去助学,项清都自带帐篷,一方面是为了省掉路途中的旅馆费,近三年他用于助学的钱已不下6万元,他和妻子收入有限,还要还房贷,钱得省着用;另一方面是为了到学校后不给当地人添麻烦。

       带去山里孩子从未吃过的西瓜

       第二天上午,恰逢纳瓦村小排练庆“六一”节目,项清在教室里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后来又当起了主持人,让孩子们一一上台表演。

       “真棒!”“很深情!”孩子们个个得到了他的表扬。

       他给孩子们发了文具、雨鞋和西瓜,从未吃过西瓜的孩子们狼吞虎咽起来。

       20只西瓜是项清路过四川省盐源县时买的,为了装得下这些西瓜,身材魁梧的项清和别人挤在一个座位上。

       40多双雨鞋是他按孩子们脚的尺码在宁波买的,他怕木里县城尺码不全。

       项清出生在浙江丽水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天天要走很长山路去上学,长大后一看到山里的孩子,就想起自己的童年,就心生怜爱之情,很乐意援助他们。

      走上助学之路,就缘于对山里孩子的怜爱之情。

       2010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项清在杭甬高速公路余姚收费站分流一辆超载大巴车上的乘客时,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抹眼泪。询问后得知,女孩叫龙春燕,老家在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吉枪村,父母在余姚打工已三年未回家,让她独自坐车来团聚。

       项清用警车将龙春燕送到她父母身边。

       在余姚过完年一回到家乡,龙春燕就收到了项清寄来的助学款和文具。

       项清从龙春燕的来信中无意中得知她所在的吉枪村小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决定去看看他们。

       2011年11月的一天,项清趁年休假来到了吉枪小学。

       学校没有窗户,没有电,没有厕所……项清和几位朋友一起出资6万元,将学校修葺一新。后来,他又联系了一名宁波志愿者前往吉枪村小支教。

       吉枪村小的老师无意中说起,附近的板苟禾村小情况更糟。项清便于去年2月来到了该校,发现学校设在60多岁的代课教师家中,不到20平方米的房里挤着30多名学生,房子下面是牛棚。

       项清想替孩子们新建一所学校,但村干部说村里没有土地了。

       项清和几位朋友拿出3万元向农民长期租了一块土地,还成立了“悠客公益”,向湖南省红十字总会推介板苟禾村小,使学校获得了该会14万元资金支持。

       今年3月,项清再次来到板苟禾村小,看到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他开始为该校的附属工程筹资。

       就在项清和纳瓦村小的孩子载歌载舞时,收到了吉枪村小老师用微信发来的一张孩子们在台上表演的照片。照片下面有一段话:您寄的儿童节礼物收到,今天孩子们在全乡文艺汇演中获了奖,节目是您介绍来的支教老师排练出来的……

       穿过悬崖峭壁收集资料

       5月30日下午,项清告别纳瓦村小师生,赶往附近的五一村小收集资料。

       几个小时前,他听纳瓦村小老师说五一村小一间教室破得不能用了,临时决定去看看。

       每次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吉枪村小、板苟禾村小如此,五一村小也如此。

       汽车开到一座山脚下,获知消息的五一村干部已经派几位彝族大哥等在路边。

       朝彝族大哥所指的方向望去,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山足有70度的坡度,人们硬生生地在悬崖峭壁间挖出一条1米多宽的蜿蜒小路,路面全是拳头大的碎石,还有从山上滚落下来没来得及清理的更大的石头。

       路实在太险了,有人提出不要去了。项清让随行的两位女志愿者留在山下等候,自己上山了。

       助学路上,比这更糟糕的路他都走过。在湘西助学时,有一次他步行了3个小时才到了村小。上次来纳瓦村,乘坐摩托车上山时车胎爆炸了,他被重重地摔倒在地。

       彝族大哥开的摩托车排出一股浓烟上路了,往上看是峭壁,往下看是悬崖和奔腾的木里河。

       半个小时后,摩托车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坡度开始降低,大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却不想一条3米宽的河横亘在眼前,水流湍急,河上只架了3根木头,彝族大哥加大油门,从湿滑的木头上冲了过去。

       一个小时的颠簸后,摩托车驶入了一个高原盆地,五一村小就位于盆地中央。

       五一村小唯一的老师叫胡约古,他说,学校原本有两间房,可以开两个班,几年前一间房局部塌了,只能开一个班了。

       项清拿出随身携带的文具发给了孩子们。20多名学生虽是同班同学,但有的是刚刚换牙的小不点,有的看起来像小学毕业生了。

       项清拿起照相机,将村小拍下,好回到宁波向爱心人士推介。他已想好了帮助五一村小的方法:再修两座小木屋,一座用于教室,一座用于支教老师宿舍和食堂,然后引进支教老师和免费午餐。

       在下山路上歇息的间隙,项清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联系修建五一村小的资金。

       将偏远山村破旧的小学拍下,向爱心人士筹款,赴山村启动工程,寻找志愿者支教,联系免费午餐……从一个孩子到一群孩子,从一所学校到三所学校,从一个人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项清正在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梦想。

       在返回宁波途中,项清在手机上看到一则新闻,教育部要求停止盲目撤并学校并恢复因撤并引起学生辍学增多的学校。这更坚定了他实现“援助村小”公益之梦的决心。

      来源:宁波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花花在绽放 ——— 宁波交警项清牵线搭桥援建三所西部乡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