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救援不应该在生命前缺席
宁波公益网讯:6月20日,陕西渭河宝鸡峡水库开闸泄洪,一名钓鱼男子被困距岸边约30米的水中草地2小时。他曾想游回岸边,被消防人员劝阻;消防人员曾试图抛绳索、下水救援,无奈都未成功。最后,岸边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慢慢被洪水淹没、卷走……面对质疑,宝鸡市消防支队表示他们已尽力。
(6月24日《新民晚报》)
在这起事件中,网友的态度更接近于无助和悲凉:泄洪放水前,相关部门已下发通知;当垂钓者被困,消防队员也及时赶到,且进行了数次尝试,但最终,这名垂钓者在等待了2个小时候之后,仍于数万名围观者面前随水飘去。到头来看,我们似乎找不到任何的责任者,难道这名垂钓者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
媒体报道,在泄洪前,确实有人向河道内的垂钓者喊话,劝说上岸。但泄洪的通知是否仅止步于喊话?如果喊话不能引起河道内人员的注意,就可听之任之?为何没有动用直升飞机救援?这些问题实在不应该没有答案。毕竟,任何一个忽视都关系到人命,只要有挽救的机会,都应当穷尽全力。这之外,消防人员面对被困人员只能“无可奈何”,就更应值得反思。
事实上,网友反思救援队伍的专业能力,这并非是第一次。早在2010年,上海复旦大学18名学生在黄山风景区迷路,在十几个小时的搜救过程中,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不幸遇难,彼时增强救援能力专业化建设的声音就响起,但并未引起大的关注和改观。
我们现今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到底如何,从网友的调侃中可见一斑:救火的是消防员,开锁的是消防员,取马蜂窝的还是消防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消防员是当下应急救援主力的现实,但也折射出应急救援队伍单一化的尴尬。个中道理不难理解,当纷繁复杂的救援任务全都系于一端,专业性难免难以兼顾。而反观国外,如日本,高度立体化的救援体系就包括消防、警察、环保、交通以及NGO组织等各层次的救援力量。
其实,公众对于专业救援力量的渴求,也体现出社会对于生命珍视程度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救援力量的培育,更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
来源:东南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