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四~ 发表于 2013-11-6 07:48:05

当公益组织植入微博的基因

微博带来的是社会透明;公益组织作为社会中极微小的组成元素,自然也享用到了微博光束的透明照射。边缘角色通过微博,会在社会舞台上亮出活跃的舞姿;即使是最粗心的观众,也会随时留心到它的存在,为它的悲欢离合所牵连,所“通感”。
过去,在封闭的时代,大家习惯于暗中做事,一切都要预先计划好、筹备好、设计好,才敢动身起步。现在,微博全面普及了之后,世界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现在任何一个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马上在微博发出来,整个社会的“助成酵母”就可能迅速发酵;整个社会的资源匹配器,就可能自动开始拼合资源;整个社会的公益发动机,都可能在同一时间,为同一个目标而拼命地鼓风送力。
这就意味着,过去那些需要筹备数年,计划数月,准备数周的项目,可能发生了工作顺序上的改变,更是发生了工作节奏上的加快。过去可能是筹备在前,想法明确在后。现在是想法突破在前,推进路线图的绘制在后。过去是团队组建在前,合作伙伴的协议签订在前,然后才是业务的推进和调整。现在是发端业务推进在前,团队组建在后,合作伙伴的发现和确认在后。过去是依靠熟人社会或者可控成本来保证项目的运营,现在则是依靠全力的与陌生资源的打交道能力来实现业务的推进和资源的整合。过去做事把资源想得太多,把困难想得太少,即使想到也是以模拟的状态去做简易的有可能失之偏颇的推演,现在可能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偏遇打头风”,刚刚起步,不是被打击,就是被质疑,不是缺乏真实的战友,就是缺乏可靠的“商业伙伴”。过去,做项目全靠经验和台下十年功,现在,经验本身的取得与战友的识别与确认,团队的组建与目标的攻克,完全合并为一体,积极前行的过程就是培养将军的过程,积极行进的过程就是攻克堡垒的过程。
而这一切的过程,都是微博化的过程。一个项目只要做到足够的微博化,那么,真正的资源会出现,真正的合作伙伴会出现,项目本身的可执行度会得到极好的锤炼和修正,个人的理想会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认同,个人的一切微小公益成果,都会被社会识别、纳入记忆。
微博直通的是一个真正的野性社会,微博也是通过这样的透明化让工作本身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野生状态。而实际上,工作微博化进而透明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体力劳动过程,也是非常难熬的讨论和发送的过程。工作微博化的精华不仅仅是发些原创的微博,也不仅仅是在微博上疯狂地转发并“爱特”所有能想到的用户,工作微博化更重要的是持续地在微博平台上与所有关注此事的人互动。
一个人面对一个打开的世界,不可能只做一件事,他在微博上同时要关注很多议题,发表各种各样自由生发的言论;同时,也会被很多人关注,最终,养成的是一个持续与野性社会高度互通的公益组织。这样的组织,会像“风一样透明和灵动”。
用微博来工作,与用电话来工作,电脑来工作,办公室来工作,原理是一样的。这是我看重微博气质的原因所在。相信微博,以微博来记录自身的工作,一个机构才可能全面“社会化”,难题会由社会频繁释放出,资源也会由社会翩翩而至。
“自然大学”发起人 冯永锋/文


来源:公益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公益组织植入微博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