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12-4 19:21:09

一节课两个词重复说了80多遍 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听障儿童康复训练



  大学生志愿者在为孩子做言语听觉康复训练。
  宁波公益网讯:昨天是国际助残日。有这么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坚持为聋儿做康复训练,以帮助那些特殊的孩子尽早加入有声世界。

  40分钟一节课

  两个词整整说了80多遍

  “大大的”、“小小的”……昨天下午1:00,鄞州区残联“小雨点”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训练室里,5岁的小静一边模仿着志愿者何莉的发音,一边用小眼睛看着她手里的鼓槌,按照指令在手里的小鼓上敲打出轻重不同的鼓声。每敲打正确一次,何莉就会竖起大拇指表扬她:“真棒!”

  小静虽然5岁了,但是说话和两岁的孩子差不多。孩子是个聋儿,三岁多时通过手术植入了人工耳蜗,学会了简单的说话,但是她的发音一直不准,也分辨不出声音的轻重。何莉一遍遍耐心地教着,不厌其烦。她对着小静说了一遍“大大的”,在一面鼓上重重地敲打一下。然后,她又对着孩子说了一遍“小小的”,再在鼓上轻轻地敲打一下。这两个动作,对普通孩子来说,何其简单,但对小静来说,却很不容易。一节课40分钟,何莉不断地重复着两个词,整整说了80多遍,可是小静还是没有分辨得很好。

  何莉又绕到孩子的背后敲鼓,让孩子在看不见她口型的情况下,真正用耳朵来听音。何莉说,这样的孩子大概需要训练一年多,才能完全正确区分声音轻重。隔壁训练室内,志愿者黄霞、李莹莹、楼洁清等人,也在给听障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这些孩子,有的来自本市,有的来自外省。听觉分辨功能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把“爸爸”发成“怕怕”,“豆豆”发成“头头”。

  希望通过努力,让孩子们过上正常生活

  这批大学生志愿者,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的二年级的大学生。记者了解到,除了华东师范大学有相同的专业外,其他高校并没有开设这个专业。去年3月初,46名同学加入了社会实践“爱撒无声”言语康复小分队,每周三和周末,分批义务来到“小雨点”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为这里的78名听力严重受损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这学期起,随着新生的加入,志愿者队伍扩大到了105名,他们的脚步更勤了,每天晚上6点过后,孩子们就会看到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准时出现。每周三下午和周末,这些志愿者的身影还会出现在江北区七彩虹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同样对那里的自闭症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言语训练。

  人工耳蜗的效果与植入后的康复训练密不可分。志愿者的长期付出,使得孩子们的听力灵敏度提高了不少,发音也越来越标准。志愿者黄霞动情地说:“我希望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可爱的孩子,听得明白,说得清楚,过上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

  从2013年6月至今,志愿者们还来到首南街道、东裕社区、下应街道敬老院,对1000多名老人进行了听力状况问卷调查,为5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听力检测、诊断、康复指导等服务。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节课两个词重复说了80多遍 一群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听障儿童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