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12-12 09:14:50

王振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趋势与基本战略(下)社会体制改革需要“良善野蛮成长”





  【下篇】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现实功能与发展态势:一场持续广泛的慈善运动


  “当你向富翁筹款时,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乞讨者,因为你是在为富翁的财富设计‘福道’与‘善道’,你应该是他们的拯救者。”


  从世界近代慈善的发展历史看中国的未来发展:快速发展现代慈善需要宏观定位。


  近十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证明,中国步入慈善事业的高速发展期,这是既有经济基础支持,又有开放格局来依托的大事业。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政策密切联系,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既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确立中国的发展路径。


  (一)中国慈善事业的三大现实功能


  第一,慈善事业可解决困难人口的急迫需求,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而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我国社会的福利水平与周边国家差距太大!


  第二,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福利政策以提升社会发展的促进器,如养老、儿童项目等。


  第三,慈善事业是社会道德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承载体,是社会价值的凝聚器。在一定的意义上,富豪比贫困人口更需要现代慈善,因为财富向善才会使财富存在得更安全,摆脱“劫富济贫”的传统周期率需要现代慈善机制的帮助。


  (二)世界历史经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转型需要慈善事业


  工业革命后,污染与贪腐问题在英美国家也普遍存在,也出现了社会动荡,工人运动频繁,美国甚至打了一场南北战争。


  除了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之外,当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以慈善为基调的社会建设运动,在英国以欧文为代表,1853年英国成立了国家慈善委员会。英国近代还兴起了一场社会创业运动,慈善家兴起建设大学、图书馆、医院等公共福利机构的创业潮流。


  (三)慈善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中国现有3000多个基金会,美国有11万个基金会;如果中国达到一半就有5万个基金会,就能保障富豪与大众行善同样方便。


  美国有1/10即超过1000万的就业人口在从事慈善,工资水平居于中等即人均3万美元以上;如果中国慈善事业就业人口达到1/20,就有4000万人左右。


  美国GDP的2%被用于捐赠,如果中国达到1%,就是5000多亿元。


  (四)近现代世界慈善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于救急救穷,从1601年英国的慈善法开始,持续了200年以上,就会与富人的捐赠发挥着主导作用。


  第二阶段从英国的欧文开始,到美国的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大企业家、慈善家捐建幼儿园、大学、图书馆、医院等,全面提升人类文明,持续了100年以上。在这个阶段,慈善与金融制度、金融市场结合起来,慈善家甚至捐赠联合国土地、建设华尔街。


  第三阶段是平民慈善时代,从二战以后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慈善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社会服务和志愿服务深入发展。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以社会企业和社会创新运动为特征,运用商业和社会创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五)从世界慈善的发展规律看中国


  在中国的经济结果呈现复合型、立体型的形态以后,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也开始全面汇入世界慈善潮流,在一些领域具有引领地位。


  整体上,中国的慈善还处于以救急救穷为主,但正在迅速向文明提升、专业服务和社会企业的方向转型。


  关键是打开慈善与社会服务和商业服务的通道,以现代金融体制与现代公共政策来调节现代慈善。

  (六)中国慈善已经完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2007):国家慈善政策转型;


  第二阶段(2008-2011):民间公益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阶段(2012以后):官民正向互动,进入全面改革。主要表现在:


  2012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更大提升阶段,突出标志是政府与社会开始积极互动,一种良性的体制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


  2012、2013年,政府启动重大改革进程,推动宗教慈善,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确定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方针等等。


  非公募基金会的年度支出超过亿元:老牛基金会在2012年的指出超过1.4亿元,慈善家开始承诺超百亿元的捐赠。


  慈善创业与投资开始兴起。


  **、李瑞环等前国家领导人以及“第一夫人”也加入慈善行列。


  社会组织的数量持续增长,现代慈善事业基本载体的建设进展加速。


  (七)中国慈善未来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慈善:广泛发展慈善项目。重点时间3-5年。运用慈善创业来发展创新与社会服务;盘活社会各类慈善要素;慈善家唱主角;需要引领和示范。向社会证明:慈善是解决多类向社会问题的更佳方式。


  第二阶段,金融慈善:着力发展慈善投资业。基本时间2-3年。激活金融慈善要素;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金会;需要成熟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向社会证明:慈善能够赢利。


  第三阶段,大众慈善:侧重激活家庭要素。在未来5到10年,中国会恢复家庭、家族、宗族这样一些词的正面意义,使家庭成为慈善的重要平台。


  这三个阶段遵循着事物发展的逻辑,也是中国社会认识发展的阶段:首先是让大家知道慈善是什么,知道其积极功能,然后再让慈善有活力,最终使大众自觉地有组织地参与慈善。


  (八)思维方式决定中国慈善的未来:社会理念需要从斗争转向建设


  缺陷一、“清流”文化传统:警惕“慈善恐怖主义”


  1、至善论:不允许有缺点的人行善,甚至专门挑剔慈善家的缺点,形成慈善的祭坛;


  2、为富不仁、劫富济贫的观念;


  3、缺乏基本人格尊重的公开透明;


  4、认为宗教慈善就是封建迷信。


  缺陷二、慈善在中国还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1、度人终度己的理念还不普及;


  2、整个社会总体还认为捐赠是一种利他而非利己行为,还没有从慈善中尝到“甜头”;


  3、富裕之后的财富人群还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大众化的慈善生活方式;


  4、新的财富理论还没有普及,许多理论还没有转化为社会规范。


  缺陷三、政府与社会慈善战略定位的不足


  1、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没有成为国家和地方的基本战略;


  2、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建设和多个事业发展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


  3、慈善与商业之间也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


  4、慈善的社会功能还相当弱化。


  缺陷四、政府慈善管理体制缺陷


  1、宏观管理:统一的慈善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和政府有效形式行政管理权的前提,中国恰恰缺乏一个有效的慈善管理协调机制,过于宽泛和政治化的机制影响了事务性的进展。英国有慈善委员会,日本、新加坡等都在学习英国进行改革。我国社会现在强调放权,还没有强调综合管理,是实践中的产、官、学相分离的体制。


  2、税收政策:存在较大的结构缺陷。股权和事务捐赠存在税收障碍;捐赠投资的税金过重;富人缺乏遗产税的压力。(曹德旺的疑问:为什么我把财产握在自己手中不需要纳税,而奉献给社会却要纳税?)


  3、管理标准: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建立慈善组织要求有业务主管单位;要求基金会的注册资金起点为200万元;要求行政成本不能超过10%,且不论是运作型还是资助型基金会;要求年度支出须达到70%(公募基金会)与8%(非公募基金会);真正的社区和家庭慈善则被排除在体制之外,相关标准只为管理而不为服务。


  缺陷五、中国慈善行业发育的结构性缺陷


  1、平民慈善缺乏社区慈善的支撑;


  2、慈善家大额捐赠缺乏免税政策支持;


  3、社会组织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的依托;


  4、慈善领域的以人为主体的养老、儿童与残疾人的社会服务业还相当薄弱;


  5、社会企业理论与社会实践还没有充分对接。

  【总结】

  社会体制改革时代,需要“良善野蛮成长”。


  未来几年,将会有百万社会组织成长起来。政府财政将系统性地支持社会发展。养老、儿童等社会服务业将会不断地转移由社会组织来承担。大型的基金会将不断成长。


  一个已经确定的事实是:中国社会面临全面转变,中国正在进入社会体制改革的时代。这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改革重心的一次重大转移,如何迎接?需要我们深思笃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振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趋势与基本战略(下)社会体制改革需要“良善野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