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 发表于 2013-12-21 10:42:23

社区矫正从“心 ”开始




  宁波公益网讯:在上周三的《让阳光照进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灵》一文中,记者介绍了鄞州区司法局与宁波百合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启动“1+3”心理矫治模式的相关情况。

  据了解,也许是看到了心理矫治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健康平稳地度过矫正期、顺利平安地回归社会的巨大作用,目前宁波不少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者也在尝试着让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到矫正工作中来。

  海曙区望春街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通过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开展团体心理活动和个案辅导,启发社区服刑人员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逐步达到恢复或重塑健康心理的目的。

  望春司法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一次心理状态评估中发现,社区矫正人员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65%对象有抑郁情绪,50%对象伴有焦虑和迷茫,分析导致其现状的原生家庭影响因素中,50%的对象成长环境比较艰辛,没有安全感,30%的人没有与亲人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导致其成人后缺乏对他人的信任。

  望春司法所借助海曙区司法局归途心理工作室、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慧境心理工作室的人才资源,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需求,成立了以司法助理员和心理老师为主的心理咨询、辅导、帮教为一体的“心灵驿站”,定期对新入矫正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同时,他们摸索出“心灵矫正”两步走方法。第一步:在首次接受社区矫正对象过程中提早安排心理咨询老师深入沟通,化解矫正对象心中的不安和恐惧,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咨询老师通过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生活片段,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心理知识,让矫正对象了解“不知道的自己”的那部分,并举例介绍多种“如何找到、觉察到自己莫名恐惧、压力”的途径。通过首次心理谈话后,矫正对象的内心世界打开了,心理老师会出具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评分析报告,分析矫正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心理状况、再犯罪几率等。

  第二步,根据首次谈话的投射性绘画分析报告,安排矫正对象参加后期的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司法所安排集中教育或一对一的跟踪心灵帮扶措施,观察每位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纾解他们内心的心灵垃圾,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对矫正对象实施心理矫治,就是通过心理干预、情绪宣泄、疏导压抑、促进心理健康、纠正行为、排除障碍的方式,帮助矫正对象在服刑考验期有效改造。

  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性,“心灵驿站”在原来“心灵矫正”二步走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矫正“少年套餐”。司法所按照不同时段、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矫正模式,使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走出社区矫正之路。

  未成年小郭(化名),社工从首次心理矫正分析报告得知,他是一个聪明、有创造力的人,但是与人接触时过分掩饰自己的能力、个性和想法,阳光的表面背后藏着一份“深深的忧愁”。了解情况后,社工实时跟进,和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社区矫正项目组联系,邀请小郭到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怡情楼托养康复中心、鼓楼博爱乐园开展志愿服务,与自闭症儿童、智障学员进行互动游戏,让他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通过不断地参加活动,小郭与心理咨询老师建立起了良好关系,有什么问题会直接给老师打电话。渐渐地,小郭从一个不爱说话的男孩变成现在爱开玩笑、也会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年轻人。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像情绪波动大的矫正对象,我们要用真心去鼓励、引导、帮助,让他们在反省中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望春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望春街道所辖社区一共有30名服刑人员先后接受社区矫正的监管,除了22名在社区矫正范围内,其余的全部回归社会,开始了全新生活,单单信谊社区就有8人重获新生。

  (金晓东 夏丽芬 文/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区矫正从“心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