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市民认同雷锋低调做好事 “雷锋精神就是劝人向善”
宁波公益网讯:下周,将迎来学雷锋51周年纪念日。跨越了半个世纪,雷锋在现代人心中是啥模样?雷锋精神还值得学习吗?对此,本报记者随机找了30位市民做了个微调查显示,尽管雷锋年代远去,但雷锋精神从未离开,超九成人认同低调做好事。
专家认为,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学雷锋没有固定模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力所能及做一些事体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学习雷锋精神的一种。
调查
超9成人认同雷锋低调做好事
这两天,记者针对“我心中的雷锋”话题做了微调查。30位调查对象中,有教师、金融业者、媒体工作者、退休人员、学生,年龄跨度从60后、70后、80后到90后、00后。
提起雷锋,你最先想到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描述分别是:乐于助人、不留名和无私奉献,也有一些人觉得,雷锋是爱祖国爱人民、勤俭节约、勤奋努力的代表。
在调查中,60后、70后、80后明显对雷锋有着更深的了解,有的甚至能完整地说上几段雷锋故事。相比之下,90后、00后大多停留在“听说”、“班会讨论过”,1位00后表示对这一人物陌生。
调查还显示,超九成的人认同低调行善的雷锋精神。60后的陈阿姨说:“雷锋最大的美德在于做自己的事,潜移默化影响他人。”在企业上班的80后徐女士也觉得,雷锋精神实际是劝人向善,值得提倡。
在“学习雷锋,你会怎么做”这方面,调查的30人中,70后和80后占15人,60%的人觉得,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学雷锋的第一步。
从事金融业的小吴说,与过去不同,现代人对待人和事,缺少耐心和责任感。如果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兢兢业业,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奉献。
“还原有血有肉的雷锋,他也是从身边人身边事做起。”从事网络编辑的刘女士认为,每个人社会分工不同,只有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才有资格服务他人。
此外,也有人认为“持之以恒很重要”,如连续15年匿名捐款达上千万元的“顺其自然”就是活雷锋的表现。而个别调查对象觉得雷锋和雷锋精神是一种信仰,无法具体化。
专家
学习雷锋是内心自然的流露
老人摔倒在路上,扶还是不扶?近年来,不少相关新闻的曝光,让人们反思雷锋精神过时了,还需要学习吗?
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教师陈建如。在她看来,雷锋精神是跨时代的精神坐标,永不过时。但怎么学,一味套用老做法显然行不通,还要体现时代特色。“比如,雷锋精神‘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今体现就是节约精神。比如,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帮助别人也分情况。”
陈建如随即举了个例子,有人落水,自己不会游泳还要下水,就不值得提倡。“学雷锋是一种内心自然的流露,没有固定模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体现自我价值,也是学习的一种。”
此外,陈建如还提到,学雷锋主要是弘扬社会公德,要从自身做起。像扶不扶老人的问题,尊老爱幼是对每个公民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道德行为而不为。同样道理,上街过马路,不能因为别人闯红灯,我们也跟着闯。
共同践行雷锋精神,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声音
●曾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严意娜说:“作为一名80后,从小听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雷锋和雷锋精神深深刻在脑海里。这当中所传达的,除了帮助人,更多是倡导社会正能量。像我们每两周组织志愿者登古道,把山上的垃圾带下来,这种‘随手公益’或者说‘时尚公益’很接地气,不需要你做出轰轰烈烈的举动。”
●“勿以善小而不为。”宁波蜡烛爱心助学站站长马琴补充说,“比如,别人失落时,你给予一个微笑;比如把挡在路中央的石头搬开,防止有人摔倒。点滴小事无形中帮到他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象山“水滴爱心慈善基金”发起人胡乐鹿,从事志愿活动已有3年。他认为,学雷锋的定义需要拓展开来,不能局限于做某件好事上。一些公益组织,通过各种爱心活动影响他人,实现公益人人化,也算学雷锋。此外,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也不能缺少。
来源:现代金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