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专长化烦忧 ———记东城社区“小娘舅握握团”
“娘舅大石头,闲话独句头”。按照宁波传统习俗,家中起纠纷,要请老娘舅来作主。如今我们也能听见“老娘舅”这个亲切的称谓,这往往是百姓对基层维权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尊称。在我市许多老社区,通常都能找到一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娘舅”。
江东区福明街道东城社区是一个成立不过数年的新社区,遇到邻里纠纷,想找一位“老娘舅”出面调解几乎不可能。2012年2月,一支主要由80后青年志愿者组成的调解队伍“小娘舅握握团”诞生了,“小娘舅”们希望,矛盾双方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握手言和。
团队成立初期,遇到了一起因低频噪音引起的邻里纠纷。
一户人家房子买在二楼,楼下是一间店面房,做的是海鲜礼品生意。夜深人静时,楼上业主总能听到楼下冷库传来的“嗡嗡”的机器声响。为了这恼人的声响,楼下店主也想了种种办法,比如往机器下面垫些东西以减少震动,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无奈之下,双方向“小娘舅握握团”发出了求助。
“小娘舅握握团”请来了环保设计公司的工程师到现场查看,确定该噪音为低频噪音。这种噪音,不是店主随便往机器底下垫些东西就能隔绝的。专业人员经过现场丈量,给出了一套减噪方案。经“小娘舅握握团”调解,实施这套方案所需费用由楼下店主承担,店主承诺在减噪措施完成之前,每日22点至次日7点期间将机器关闭,以减少对楼上居民的影响。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也给了“小娘舅握握团”一个启发:“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调解不仅仅需要讲人情、讲道理,更需要懂法律、懂专业,于是团队在选择成员时,更加有意识地选择专业人才。
“小娘舅握握团”目前共有12名成员,其中不乏法律、心理、环保设计、装修、物业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遇到矛盾纠纷,志愿者们总是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劝解,而不是简单地搞平衡讲人情,这种基于专业知识的调解,常常令双方心服口服。
在具体操作中,“小娘舅握握团”的年轻人采取了一种“调解企划”的独特方法。在处理某一起复杂纠纷时,“小娘舅”们会临时组成一支小分队,由一名负责人,一个调查员,一个资料收集员,一个联络员和一个现场调解员组成。调查负责人负责对整个调解进行筹划;调查员负责调解前的调查,并做好调查记录;资料收集员负责相关专业资料和法律条文的收集;联络员负责向法律顾问及相关职能部门寻求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调解方案,再选择一位与纠纷双方熟悉,并且口才好的成员进行现场调解。
“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更具有活力;我们专心,所以我们更具有创造力。”“小娘舅”们年轻不畏难,遇到纠纷双方火气大的,多叫几声叔叔阿姨,多说几句贴心的话,就能避免调解陷入僵局。
在开拓调解渠道上,“小娘舅”们更是发挥了年轻人的优势,通过QQ、微信等交流平台,与纠纷双方保持实时互动。通过这些网上交流平台,双方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达成和解,避免了尴尬。
“小娘舅握握团”已连续两年获得江东区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在去年举办的全市“百家民营企业百家社会组织对接百个公益项目”活动中,“小娘舅握握团”获得优胜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