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EL第17问:如何用DMEL思维找到好工作?
又至一年“金三银四”的求职季,所以今天的每周一问,我们破例聊聊“你”,而不是“你的项目”。你一定想问为何有此破例,原因就是我们相信从某种意义上讲, “你如何认识和管理自己,也将如何认识及管理你即将上任的项目”。你是否能够用DMEL思维操作项目、解决社会问题?先来看看你在求职中是否展现了如下面貌吧。设计你的拼图:设计过公益项目的人,想必都知道哈佛大学著名的“三圈理论”,即“价值、能力和支持——分析框架”。同样的,在求职时你也要始终对自己的三块拼图保持敏感,即“资产、追求和市场现实”1,这三种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了你的竞争优势,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招聘者,你都需要清楚说明这一优势,因为它也同样表明了你的求职动机,而对于这一信息,双方通常需要在求职信以及面试中的第一轮问答时达成理解。比如,笔者曾接到一封求职信,阐述自己优势的部分大致意思如下:“第一,具有某非营利组织工作三年的经历,对公益现状有广泛了解,具备公益项目DME的理念和技能。也曾在商业市场研究行业任职,积累了专业的研究方法与态度。第二,在个人价值取向方面,我一直较多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希望创造公共知识,通过有价值的行动为社会变化贡献一份力量。第三,作为研究与咨询机构,贵所致力的工作正是公益组织亟需的支持,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修之课,加上贵所特有的团队氛围,我的经验与知识定能有所发挥,为公益事业贡献我的所长。”在一封简短的求职信中,能够如此饶有重点、条理清晰地表达求职意向,很容易便让读信人产生了不妨一见的想法。当然,人力资源专家通常都不指望你现在已经对这三块“拼图碎片”有明确认识,因为了解这些“拼图碎片”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实践”,通过实践来不断调整认知,然而重要的是你要对这三块碎片时刻保持觉知。
彰显你的成就:大多数人在简历中会有两个惯性行为,即线性叙述过往所有工作、实习及社团志愿经历,无论其与应聘工作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及罗列所参与项目的资金额、团队人数、服务对象人数等。第一个行为会使招聘者觉得你并未厘清自己职业发展的里程碑,就如同在监测一个公益项目时缺少重要监测点;而第二个行为只注重投入、活动与产出,忽视了你所做工作的意义以及你对工作的贡献。或许你会想通过我做的项目金额、带的团队规模,是应该可以推断出我的能力的。但现实是,对于投递简历应聘的求职者,招聘者实在没有义务去揣测,有时也缺乏智商去分析,但非常有心情去欣赏。所以你需要在简历中每个供职过的组织下,用最多五行文字,定量定性地介绍从事过的工作事务、此事对组织或对你个人所产生的变化以及你是如何促成该变化产生的。
分享你的反思:当你将受益人群变化、消费者满意度、创造利润额、筹集资金额等等信息用数字或文字传递出来后,这便使简历筛选者或面试官对“过去的你”有了初步了解。但他们想聘用的是“现在及未来的你”,所以对于“过去”的反思与学习能力将更加凸显你胜任新工作的潜力。比如在面试中,求职者经常会被问到诸如“在你参与的某项目中,你觉得有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你会调动什么资源去改进”之类的问题,此时请在遵守原供职机构规定的前提下,大胆分享你的思维殿堂,而那些有抱负有魄力的组织会敢于拥抱你那些有价值的奇思妙想。
综上所述,如果你在求职中,向简历筛选者传递了你的拼图、你的成就以及你的反思,你就很有希望获得向面试官进一步完善上述信息的机会;如果你能从上述三个方面,自信而又无表达障碍地向面试官讲述自己的故事,你就离获得心仪职位仅一步之遥了。最后,祝每位求职者都能于新的一年,在属于你的地方做你想做之事。
1 延伸阅读:(美)里德霍夫曼 / 本卡斯诺瓦-《至关重要的关系》第二章“与自我的关系”
作者:张浩诗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