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音量 限时段 限区域 海曙区推广广场舞文明公约
时间
夏令不早于6时30分
不晚于21时
冬令不早于7时
不晚于20时30分
持续不超过2小时
中午休息时间不活动
音量
在距离声源最近的
噪声敏感建筑物处
白天平均音量
不得超过60分贝
晚上平均音量
不得超过45分贝
宁波公益网讯:昨天晚上6点多,海曙区8个街道的近200支广场舞队代表齐聚南塘公园,依次在印有《海曙区广场舞文明公约》的海报上签名,同时承诺一定会遵守公约、文明跳舞。
之前已有2个社区立下广场舞公约
最早提出广场舞文明公约的,是白云街道的居民们。白云街道共有20支广场舞团队,分散在各个公园、广场内活动,而在立下公约前,舞队与舞队之间、舞者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
今年5月,街道工作人员将这20支舞队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成立了广场舞联盟,对每个舞队的队名、人数、跳舞地点等作出了明确约定。6月5日,广场舞联盟的成员开始与居民代表、物业代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如何立下一份广场舞参与者都能接受、遵守的文明公约,在规范舞者的同时,得到附近居民的认同和体谅。
6月10日,在联南社区的中央小广场,以“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为主要内容的《白云街道广场舞公约》正式发布,20支舞队的代表都在公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无独有偶。白云街道居民提出的是具体条约,西门街道芝红社区的广场舞参与者,则是与学校达成了类似的约定。为了不扰民,芝红社区跳广场舞的阿姨们曾连着7年换了5个跳舞场地,而当她们主动提出“固定区域、时间、分贝和管理人员”等自律条件后,海曙新芝小学的校方被她们的真诚打动,同意在晚上开放场地,并主动安装了灯光。
“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规范广场舞
在昨晚公布的《海曙区广场舞文明公约》中,对广场舞者的规范,也是围绕“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三方面展开。
公约要求,海曙区公共场所举行的各类文体活动,参与者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服从有关部门依法管理。其中,活动时间一般夏令不早于6时30分,不晚于21时;冬令不早于7时,不晚于20时30分;持续不超过2小时,中午休息时间不活动,并建议“如遇中高考等特殊情况,自觉减少活动时长或暂停活动”;
同时约定“现场声源处音量值不得超过85分贝,在距离声源最近的噪声敏感建筑物处,白天平均音量不得超过60分贝,晚上平均音量不得超过45分贝”。
在现场,家住新典社区的邵女士听完公约内容后说:“广场舞的问题主要是噪声污染,公约对音量控制规定得很细很严,我们希望这能落到实处。”
安泰社区广场舞队负责人邵梦则在现场主动承诺:“我们舞队的所有成员都自觉缩短跳舞时间,坚决不超出约定时间。同时为了阻隔声音往高处传向居民楼里,我还会在播放机外面套上一层纸板箱,然后再套上一个泡沫塑料箱。只要确保前两排的领舞人听清,后面的队员就能跟着领舞人的节奏舞动起来。”
下一步还将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规劝指正
一纸公约能否解决广场舞的“扰民”之争?海曙区文明办主任周照宇说,推出公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联系城管、街道等部门,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并组织义工和志愿者等加强对不文明现象的劝导和指正。
周主任坦言,因为广场舞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在监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发生冲突,双方首先应积极沟通,或邀请第三方及时协调解决,避免矛盾升级。
据了解,为规范管理广场舞,海曙区除了推广文明公约外,还从活动场地方面做了努力,即号召全区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向广场舞者开放,引导舞者进入单位场地活动,尽量减少扰民。截至目前,已有25所中小学校向广场舞参与者开放场地。
海曙区文化馆的器乐排练厅、音乐舞蹈排练厅、艺术培训教室、多功能排练厅等场所,也都已向社会免费开放。
此外,位于机场路与蓝天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区级公益性场所海曙区文体中心已经建成,预计9月份可向公众开放。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