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四~ 发表于 2014-7-31 07:57:29

给筹资人员看“病”

一般来说,那些特别“高、大、上”的专业人士,都会患上一两样专业的“职业病”。公益圈里的“筹资人员”堪称专业中的专业,通常都有点不同程度的亚健康、情绪过激、植物神经紊乱、拖延症什么的,不过这都不算病。真要说职业病,那必须都是立体式患病,按现在最流行的讲法,走的是“身、心、灵”!请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贵机构筹资人员的病情发展到哪个阶段了。

轻度患病——身
病情症状:患者经常患有间歇式的神志不清,搞不清甲方乙方,无法按照常态完成整套商业礼仪环节,偶发雷人雷语,少数患者会有和捐赠人发生争执的可能性;自觉得自身从事事业崇高,其他商业企业就该捐钱;不具有亲和度,总是审视别人,面目表情八点二十。
易患人群:无商业公司工作经验、无在政府机构工作经验、无自创业经历的社会经验不足的“三无”公益从业人员;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从项目上转岗到筹资岗位者;高度理想主义者及性格偏执者。
诊断建议: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多学习商业礼仪,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提高;少空谈理想,多学习筹资专业技巧。如同一首歌中唱到的那样:把你自己该做的那份工作,做得比别人出色;把你的态度变得能让人接受,你我是平等你我。

中度患病——心
病情症状: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总是呈现出恍惚和发呆症状,正常的筹资任务和工作都能够完成,但是积极性不高,还常伴有哀声叹气,无力感严重。
易患人群:在基金会内部从事筹资工作至少2-3年;有一定的筹资业绩;拥有众多稳定的固定的大中型客户;多次完成紧急救灾及项目、活动筹款,对筹款的方式、筹款平台的搭建和客户关系的维护都非常熟悉。
病情分析:当一项工作从不熟悉到熟悉,当所筹资的金额已经固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数量级,当筹资的数额的增加也不能让筹资人员兴奋、激动,当看到多如雪片的需要资助的项目和大病救助个案产生深深的无力感时,患者表现出瓶颈期和疲劳期双重病症症候群,此时都是因为患者心力不够导致的,患者多有力不从心、感受不到自己工作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失去工作意义人生方向的感觉,筹资工作沦为一个纯粹的流水线的技术工种,从而失去了宝贵的心的力量。
诊断建议:这种患病筹资人员属于扁鹊说的“病在腠理”,属于可医救的范围,婚姻还有疲劳期呢,更别说是一份工作了。建议对这部分患病筹资人员进行休假式治疗辅以心理疏导。

重度患病——灵
病情症状:患者有严重的自我认知障碍,多数时侯伴有盲目自信症候群,主要表现在对公益圈外的人忽悠时,常常吹嘘自己的筹资成绩,“在我做筹资总监那一年,筹资额达到xx亿”,真实情况是那一年有特大自然灾害;从来都不提及机构平台优势,总强调个人能力多么强劲;从来不提及团队的配合,总强调个人社交能力超群,认识xxx,和xxx是朋友;没有单独项目筹资额度,永远说出来的都是机构总筹资额是其个人工作成绩。
易患人群:在多家公益机构有着从业经验的筹资人员,而在每家的工作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年的时间;有过多的理想和抱负,永远觉得原有机构和平台无法匹配他,理念总是不能够吻合。
病情分析:有一些病毒的细胞在点滴地分裂,最后一刻呈现出它可怕的面目。当一个筹资人员的灵魂已经被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等癌细胞吞噬的时侯,裂变的速度会是非常惊人的。患病筹资人员已经完全忘记受资助人是他的衣食父母,忘记要感谢那些受捐赠人给他工作的机会,给他一个让他帮助受捐赠人的机会,而是完全陶醉在机构平台带给他的种种身份、地位、人际关系的虚假假象中。他完全忘记了有一天,他离开这个机构,失去好的平台,就会变得一文不值。试看有多少原来的客户会被膨胀的筹资人员带走?捐赠人相信的是机构,而不是筹资官员个人。
诊断建议:这种筹资人员所患病症过重,恐怕是扁鹊在世也是无力回天,这就是传说中的“病入骨髓,病入膏肓”。该病症具有强传染性,建议赶紧隔离救治,若是隔离救治效果不佳,请以机构的最高利益为重。
白鹤/文 公益人俱乐部“十一座”创始人

来 源:公益时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筹资人员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