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讲述在灾区的日子
宁波公益网讯:8月3日下午4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一时间,八方驰援,各路救援队伍从全国各地奔赴灾区。
4日,周利挺、沈忠宇、杨斌、孟鑫耀、袁伟东、王小光和林西良,7名宁波市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队员飞赴云南。他们当中,有两名急救医生和5名有丰富户外生存、搜救经验的队员,年龄都在30多岁。这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人员搜救和灾情排查。
他们在救援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做了哪些工作?9日晚,从云南返回宁波的副队长周利挺向记者讲述了在灾区的那段经历。□记者任元俊贺艳
昼夜温差大让人不适应
5日早上,朝阳照向这片遍布伤痕的土地。救援队员戴上蓝色头盔,身穿红白相间的队服,一身类似消防队员的装束,从鲁甸镇特殊学校集合点出发,前往小寨乡小寨村建立前方指挥部。
山坡上,绿色的花椒挂满了枝头,却不见当地农民采摘的身影。残破半塌的土坯房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悲剧。路旁,一块写有“向救援同志们致敬”的牌子竖立在那儿。周利挺抬头看了一眼,加快了步伐。
中午时分,队员们抵达光明村村委会。一番摸排后,掌握了受灾情况:光明村共21个社,1980户人家,其中3980间房屋倒塌,死伤404人。很多社紧缺帐篷、矿泉水、食物等。
把情况反映给合作平台壹基金救援联盟后,救援队下午4时撤回小寨村营地。在小寨村的蚕桑技术服务站,队员们在厂区钢棚下支起了一顶顶帐篷。
“我们运气很好,能找到一处这么好的营地,厂家很大方地借地方给我们过夜,还供水供电。”周利挺说。
夜里凛冽的寒风还是考验了队员们疲惫的身躯。“白天温度有30多摄氏度,一路上不停地出汗,没想到晚上一下子降到十五六摄氏度。温差太大,很难受。”
受伤老人主动把饼干让出来
6日,队员们赶到光明村十社展开搜救,路上碰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农,他的膝盖和脚踝被重物压伤,行走困难。队员们搀扶着老人,将他转移到5公里外的光明村村委救援点。平日里40分钟的路程,他们走了近两个小时。
中途休息时,老人从口袋里摸出一包压缩饼干,递给一旁的周利挺。“你饿了吧,这块饼干给你吃。这是早上救灾的人给我的。”
周利挺心头一颤,鼻子有点泛酸,“那一刻,我特别感动。对失去家园的人来说,食物是最重要的,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
周利挺连忙摆摆手说,中午吃过方便面,不饿。老人这才把饼干放回口袋。
7日,救援队再次来到光明村,与来自河南的两名救援队员一道,为灾民带来了5包搭建帐篷用的彩条布和10箱矿泉水,并协助灾民搭建起临时帐篷。
抵达云南4天后终于吃上热米饭
方便面、矿泉水、压缩饼干、榨菜……周利挺和同伴抵达昆明的当天,迅速采购了一批速食食品。
“路上走得饿了,就啃几口压缩饼干,就着矿泉水。中午和晚上就吃泡面。”周利挺这样描述救援队的伙食。
队员们随身都背着一个双肩包,里面除了水和食物,还有一个单柄套锅,用来煮方便面。“气罐里储备的燃气,如果只煮方便面,可以用上一个星期。”
6日晚,留在后方指挥部的队员想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特地煮了一锅米饭。让大家失望的是,电磁炉煮出来的米饭半生不熟。
直到7日晚上,队员们终于吃到了在鲁甸的第一顿热米饭——肉末豆角盖浇饭。
周利挺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晒到了微信朋友圈,留言是“香喷喷的米饭,还有肉吃”。
雅安地震、海葵台风、余姚水灾……一场场灾情中,都出现了四明户外应急救援队队员的身影。
灰狼、破刀、大斌……队员们之间更喜欢以绰号相称。他们有的从事户外运动,有的是急救医生,有的在收费站工作。不同的职业,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向危难中的人们伸出援手。
正如救援队一位负责人所言,做公益与金钱多少无关,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追求。
“一开始,我们把做公益当成爱好,渐渐地,爱好就转化成了一种责任。”
来源:现代金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