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日报-公益项目如雨后春笋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吴海霞
“我们不开‘专卖店’,我们要开设公益慈善超市。”在相关部门对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考评时,基金会理事长陈耀芳说。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嘉祥认为,基金会开展和采购公益服务,填补了政府触角没能延伸到的空白领域,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橙色流动伞传递温暖
9月19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前一天,《浙江日报》在第15版刊发《宁波地铁万把雨伞考验诚信公益伞架为何空了》,对基金会“公益流动伞”项目作了专题报道。
基金会秘书长严意娜介绍,为了方便没带伞的乘客在下雨天出行,北仑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车上备了一把伞。受此启发,基金会和本市相关新闻媒体联合实施了“公益流动伞”项目。
2012年4月起,基金会在宁波的社区、车站、商家等公共场所投放了12万把公益流动伞,有1400多个借还点。
今年8月21日起,基金会联合市文明办、市轨道交通指挥部,在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各站点投放了5000把文明伞,免费供市民借用。
公益伞的标语为“我献爱心你用伞,用好完整就送还”。一把小小的橙色公益流动伞,传递了一种简单而有深意的公益理念,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暖。“当风雨来临,用伞的人一定会感恩,并且把爱心传递下去。”陈耀芳说。
“下乡大篷车”破解公益难题
“志愿者来了30多人,他们为老人理发、按摩、拍照、义诊……有些志愿者六七十岁了,但他们一边提供服务,一边和老人们聊天,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龙观乡山下村妇女主任冯佩芬说的是9月22日的“公益下乡大篷车”活动。
80多岁的缪阿兰老人戴上新配的眼镜,看到了清晰的世界,笑得合不拢嘴。老人说,这群来到深山的陌生人,提供的服务虽然平凡,但无比贴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严意娜发现居住在山里的老人很少有拍照机会,甚至在去世后,子女们也找不到一张近照制作遗照。
2012年10月,基金会启动了“牵手公益、定格幸福”项目。每个周末,志愿者走进偏远村落,为老人免费拍照,冲印出来后还装裱镜框。
基金会还与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合作,于去年4月推出了“名医下乡直通车”项目,直通车先后驶进几十个乡村。
今年4月,基金会完成了对系列下乡助老项目的资源整合和升级,推出了“公益下乡大篷车”项目,并在横街镇朱敏村启动。所到之处,一片欢腾,有的老人还热情地请志愿者到家里吃饭。
“授人以鱼”的探索之路
今年1月,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处处长周红云来甬,考察了海曙区西河街“天使味道”烘焙店。
“天使味道”是基金会和一家烘焙企业合作,为帮助智障者快乐就业搭建的平台,这是一个“造血”型公益项目。
“民间组织和个人创业者联手帮助智障者,这是一种很有创新意义的公益模式。我们的产品是食品,我们可以让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的方式支持公益。”烘培店老板韩科春说。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天使味道”在基金会和3位热心公益的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注册成立,致力于打造一家以商业模式解决培训、就业、创业、终身照顾和社会融入等问题的企业,产品以智障人员能参与的健康无添加的饼干为主,配以面包、蛋糕、简餐等。
达敏学校和鄞州特教中心对6名智障人员开展烘焙技能培训,毕业后,在烘焙店里就业,每月能领到工资,企业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
“天使味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市委组织部“两新”组织处、市中院、宁波银行、鄞州银行、爱马仕专营店等单位和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鄞州古林镇商会出资20万元,李云迪、郑洁等明星也和“天使”一起参加义卖活动。该项目获得宁波市首届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三等奖。
除了“天使味道”,基金会还推出了不少“造血”项目,如注重教师创新模式培训的牵手梦想中心,联合鄞州银行、德国IPC公司投入400万元支持雅安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蜜蜂小贷技术”及“蜜蜂便民金融服务点”项目等。
牵手陇西架设另一座“爱心桥”
严意娜2009年到甘肃陇西支教,在为那里的孩子们造了一座宁波”爱心桥“后,她就和那片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8月,在她的推动下,宁波爱心市民捐资,和陇西县教育局共建了菜子镇先锋小学。随后,基金会发出倡议,呼吁德才兼备的社会爱心人士到黄土高原支教。
2012年8月至今,先后有5批20余位志愿者坐上远行火车,赴菜子镇先锋小学支教,每批志愿者都会在那里呆上一学期。志愿者中,有企业白领,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公司老板,有退休返聘医生,还有来自马来西亚的海外志愿者。
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张佩佩是一名退休牙医,她说去甘肃支教,就是完成她年轻时想当教师的梦想。私营业主劳剑刚支教时,获知当地的齐心小学建食堂征地没有资金支持,捐赠了数万元……
今年9月,陇西一些缺水学校共计20余个水井、水窖建设项目基本完工。菜子镇先锋小学校长张强说:“感谢宁波好心人,帮助我们建造了校园,建好了水井,还送来支教老师,让孩子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源:鄞州日报2014年10月9日A1A5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