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公益?
中国公益慈善机构70%以上的资金来自企业捐赠,如果企业陷入危机,公益慈善机构的日子便不好过,很多需要救助的社会群体便得不到救助,社会问题则更加严峻。社会问题的严峻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企业更加不愿意投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这个恶性循环问题的根本在哪里?经济形势不好是主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企业做公益慈善存在很多的误区和偏见,希望企业不要任何回报地做公益。在这种思维下,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做公益慈善,不做还好,一做麻烦一大堆。
问题的解决之道,是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认识和误区,创新我们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比如雀巢咖啡,为了保证其咖啡的品质,通过帮助一些种植咖啡豆的弱势群体改造技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使得这些贫困地区的农户生态变得更好,另外使这些农户的生活更有品质。思科也通过培训下岗人员、弱势的妇女,让他们一方面学习电脑技术,同时也为思科培养了潜在的人力资源,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多元化,允许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经济、效益的平衡。由此,企业在做公益的过程中,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第一目标,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为自身创造价值。
企业从事公益慈善也要改变传统的投资模式。其实,企业能给公益行业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钱。公益慈善最缺的是人,有了人才,钱自然而然会来。我们期待企业不仅投入资金,而且期待企业的员工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
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最大的是志愿行为的参与比例。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慈善,不仅仅是逢年过节的走过场,而是作为企业,有更富战略的眼光和更深度的参与。
中国的人才在企业,不在公益慈善部门。我们需要来自企业的志愿者,不仅是简单地做一些志愿行为,更要把其知识技能带到公益慈善机构,帮助公益慈善机构发展,使公益机构的效率变得更高,让我们的社会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最后,企业在从事公益慈善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新的投入方式和新的理念,还要有新的方式方法,以此带动公益慈善效率的提升。
来源 :公益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