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盛邀国际民间组织落户狮城
上世纪末,新加坡还是绿色和平组织成员一入境即被情治人员跟踪盯梢的国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一党独大,形成实际上的威权政治,远近闻名。但在李光耀“亚洲价值”的支撑下,新加坡重视国民教育、力举人才、经济富足、依法治国有方,也的确让人刮目相看。世界各国,因为宗教、社会历史、民族组成等国情的不同,不见得每个国家都可以借鉴实施西方式的民主政治体系。近些年,伊拉克、北非、中亚地区出现的所谓民主政体,也多依旧问题缠身,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地区安全形势都岌岌可危。民主本身并不一定带来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一个政府能够及时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成熟有序治理国家,让国民感到自由和平等,**得以保障尊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方能获得民众的支持。
二战之后,在美国主导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曾经实施军国主义、四处侵略的国家成功改造。美国常以此为傲,自大有加。然而,德国和日本的成功,也在于这两个国家的国民性中勤勉、守序的因素,以及长久以来对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视,并非仅是美国政治理念和民主体制的功劳。
1993年,美国青年Michael Fay在新加坡肆意破坏公物,被新加坡法院判处4个月监禁和鞭刑。此事因为美国以**为由极力反对而瞬成世界舆论焦点,并引发美新之间的外交风波。新加坡政府最终只是对其减刑,从鞭打6下改为4下。这一鞭刑对美国而言,是新加坡的威权打在了美国价值体系的身上。
新加坡以政府良治代替政治民主的模式在中国很有市场。1992年开始,众多中国官员开始赴南洋理工大学进修受训,至今已过万人,遍布中国政坛。新加坡的强制管理方式在2003年那场席卷东亚地区的SARS危机中将其优越性表现到极致:卫生防疫人员在居家隔离人员身上设置芯片,实时监管限制外出;在医院里,对医护人员、访者、患者也都用芯片监控运动轨迹和人员接触情况。2003年5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加坡从疫区中除名,新加坡成为首个战胜非典的国家。威权体制在防治疾病、救助灾害等应对现实中的很多危机方面,可以做到效率优先,公共利益和成果为主。“向新加坡学习”被中国各级政府和部门认为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在学习新加坡治理经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新加坡近些年在政治上的开明进步——逐渐软化威权体制,重视民意。此外,在国际化方面,新加坡始终走在亚洲的前列。
新加坡积极推动东盟互融发展,并成为东盟秘书处所在地。新加坡依靠其地理位置和语言优势,一直努力促进东西方社会价值和文化上的交流。1996年3月,二十五位亚洲和欧洲国家领导人齐聚泰国曼谷召开首届亚欧会议(ASEM),次年在新加坡设立欧亚基金会,意在广泛推动亚欧两大洲的合作。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认识到,国际组织的到来不仅可以提升本国社会地位,增加自身影响力,还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和经济机会。2008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更是开办国际组织计划发展处,
为有意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的国际民间组织提供协助和服务。作为弹丸之地的国家,新加坡目前有140多个国际组织,而十年前还只是30个左右。新加坡政府的支持是这一新局面的重要原因。
支持首先体现在注册及减税优惠政策方面。在新加坡,注册资金最少只要一新加坡元即可以获得合法机构身份,使得国际组织可以节省经费用于项目工作。此外,在新加坡注册的国际民间组织享有国民待遇,与本土慈善团体一样,可以申请公益机构(Institution of a Public Character)资格。而新加坡为鼓励公众捐助公益事业,对捐助者有高达250%的减税政策。
为了尽可能减免民间组织的运营成本,新加坡政府还规定:每年收入或者支出在50万新元(大约235万元人民币)以下的民间组织可以免除审计要求,以避免慈善和公益组织为财务审计额外支出成本,而将专款用于项目工作和人员支出。
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类似中国的民政部)在2015年4月开始的新财政年度里,计划为公益和志愿组织的拨款达到1亿6500万新元(约7.77亿元人民币)。此外,为扶持本土和国际民间组织,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还设立了组织能力建设基金,鼓励这些团体申请使用,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组织和人员的工作能力。
与此同时,为鼓励这些机构勇于创新,激发民间组织的社会创造力,新加坡在资金和税收政策方面都积极给予支持,以提高这些机构的工作效能,使其敢于实践创新计划。
2010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土地管理局在外交使馆区域附近联合开发建成东陵国际中心,以极为优惠的价格让租给国际民间组织进驻办公。此外,还有另一处名为iHUB的办公场地也专门提供给国际民间组织使用。
新加坡政府不仅筑巢引凤,还慷慨地提供部分组织和项目经费以迎接初来乍到的国际组织。国际民间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护国际(CI)等纷纷在新加坡建立分部,就连曾在日本运行几十年,日本王妃高圆宫久子担当会长的国际鸟盟亚洲总部(Birdlife Asia)都已从东京迁往新加坡,可见新加坡政府的盛情让国际组织们难以推却。
在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战略上,新加坡不仅领先一程,其对国际民间组织的认同和支持方面,也颇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