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是书记员 晚上他是义工
在双流法院同事的眼中,王劲松具有“双重属性”。工作中,他是一位认真负责的书记员;生活中,他是一个热心肠喜欢做好事的义工。去年大地震发生后,王劲松每天下班后坚持到救灾物资转运基地帮忙搬运救灾物品直至半夜;了解到9岁女孩琳琳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后,他又毫不犹豫掏出钱包表示要资助女孩完成学业……王劲松说,帮助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这就是美好的人生。 震后带着家人坚持做义工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向灾区捐赠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为了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到位,确保受灾群众的救援和基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四川省专门在成都市新会展中心设立了抗震救灾物资转运基地。地震发生后第3天,王劲松就悄悄地加入到这里的搬运队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成为救灾志愿者后,王劲松每天的生活变成了家、法院、物资转运基地“三点一线”。白天,他依然是法院的一名书记员,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事们一点也没有觉察他与平时有什么异样。可是,吃过晚饭,顾不上疲惫,王劲松又准时出门了,带着妻子和10岁的儿子一同到救灾物资转运基地当起了义工。
在当志愿者的日子里,王劲松说,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让他完全顾不上自己的劳累和被汗水浸湿的衣裳,这个信念就是愿灾区的人民能早一点喝上水、吃上东西。因此,他每天都会和其他的志愿者一起搬运矿泉水、方便面、手电筒、蜡烛以及帐篷等物资。直到装着满满救援物资的车辆一辆接一辆地驶向灾区时,王劲松才会稍微放松那颗悬着的心。
在王劲松的感召下,去年5月20日起,双流法院的全体干警也自发到会展中心转运基地和机场转运基地当起了义工。此外,他还为受灾群众先后5次捐款共计800余元。
平时资助贫困家庭的儿童
王劲松让周围同事感动的不单单是在地震后当义工的事情,更让所有人感动的是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
去年底,双流法院举办了“一帮一”活动,王劲松了解到他工作的籍田镇籍田小学三年级一班9岁小女孩琳琳(化名)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危险。为了能让琳琳继续读书,王劲松主动来到琳琳家里,给她父母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让女儿受教育,并表示他会一直资助琳琳的学杂费和医疗保险费。
一年来,由于王劲松工作比较繁忙,不能经常到琳琳家关心她的学习,但他会定期打电话到学校和村上,询问琳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老师告诉王劲松,得到关心后,小女孩原本孤僻的性格有了较大的改观,变得活泼开朗,愿意展示自己,愿意与人沟通,成绩也大大提高了。听到这样的消息,王劲松说,这是让他最开心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