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之家”:让爱心善举不走过场 成立三年多,志愿服务已超过24000小时
志愿者在进行每月固定的环保公益行动。通讯员供图
宁波公益网讯: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北仑区长来福利院里都会特别热闹,“红领之家”的志愿者们会过来与老人们唠嗑,为他们洗头、理发、剪指甲。这一天,志愿者称之为“敬老日”,这样的服务,他们已经坚持了3年多。
“红领之家”是北仑新碶街道一支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12年5月。3年多来,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敬老院、医院、马路、公园等各个地方,服务总时长超过24000小时。因活跃度高,“红领之家”在北仑颇有名气,逐渐吸纳了白领、技术工人和学生的加入。
每次公益活动的名额都有人抢
服务对象的情谊让志愿者感动
“红领之家”负责人叫陈军浩,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北仑区和宁波市的志愿服务明星。平日里,他就爱管“闲事”,在邻里街坊中很有威信,大伙儿都爱叫他“浩哥”。
陈军浩说,成立“红领之家”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尽一点绵力,增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从而提高党员的形象。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新碶街道党工委的支持。
为了让这个公益组织能有效开展活动,新碶街道党工委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做出了要求,在考察期、预备期内,必须参加不少于24小时的义工服务。
“很多人都觉得公益组织有作秀的成分,今天来明天走,扫扫地拍拍照就完事了。”陈军浩告诉记者,“红领之家”很早就建立了服务长效机制,让爱心善举不走过场。
比如设置敬老、护绿、环保、导医等六大常态化服务项目,活动时间均放在每月的周日。周日全天进行上下午的分割,进行“课程表式”的安排,比如每月第一个周日下午是敬老行动,每月第三个周日下午是环保行动。
“我们有自己的论坛,每周都会提前发布活动预告。志愿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电脑或手机操作报名。”陈军浩说,每场活动都有名额限制,几乎跟秒杀似的,每次都要靠抢。
除了常态化服务,“红领之家”还强调服务的精准性,积极发挥志愿者的创造性,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让志愿者自主策划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到位,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志愿服务的兴趣和热情。
服务对象的情谊让志愿者感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红领之家”的志愿者来说,每次公益活动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长来福利院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就让陈军浩和他的伙伴们感动不已。去年10月5日是每月固定的敬老日,考虑到假期安排,陈军浩就把活动提前到了10月1日。当天下午,当志愿者们刚踏进福利院大门时,一位老奶奶就步履蹒跚地迎了上来,紧紧握住了志愿者的手说:“你们终于来了!”
原来,这位老奶奶原定于10月5日上午要离开福利院,住到女儿家去。她担心再也见不到志愿者,还提前写好了一封感谢信,准备让他人交托。没想到志愿者们提前来了,让老奶奶万分欣喜。
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不仅是老奶奶的牵挂,也有特殊人群的改变。“去年9月我们开始为特殊人群服务,主要是社区矫正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做公益。”陈军浩告诉记者,多数社区矫正人员还是很愿意参与活动的,但每次合影时有些人就会把鸭舌帽压得很低。不过,通过参加志愿服务,他们的转变也让人振奋,话变得多了,志愿服务的活也是抢着干,有些人的表现还比得上优秀志愿者。
“去年9月,我得知北仑当地有一人患上重病,但医药费昂贵无法负担。在一次社区矫正人员志愿服务,会议上我随口说起了这件事,令我没想到的是在场的53人立马捐款,其中有3人还把兜里的钱掏了个底朝天。”陈军浩笑着说。
建立了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制度
做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偿的奉献,但如果建立反馈机制,也未尝不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我们实行的是虚拟积分银行制度,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就会获得相应积分,通常是参与活动一小时算作1积分,超出考核部分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兑换服务或物质奖励。”陈军浩说,奖励很丰富,比如订报卡、购书卡等学习类资源,又或者是理发券、洗车卡等家政服务类资源,再或者是一场女排比赛的门票等文化娱乐方面的资源。
“我们要培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陈军浩打了个比方,如果一名志愿者为社会服务8小时,那么他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换回其他志愿者为他打扫房间的奖励。
以前很多志愿者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而做公益,有时候连基础积分都拿不到,但现在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这不仅是因为建立了积分反馈机制,更重要的是他们传递正能量,并感受到社会正能量的反馈,公益也就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采访中陈军浩告诉记者,“红领之家”的队伍在壮大,现有成员834名。他希望“红领之家”能通过成员实名制、活动申报制、服务积分制、积分兑换制、项目透明制等“五制并施”,让社会志愿服务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顾霄扬 陈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