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6-8-8 09:28:10

“返还善款”靠监督更靠诚信



  司马童

  生于农村家庭,清华硕士毕业,常德伢子赵远帆在益阳任村官。为了救车祸重伤的父亲,他向亲友借款10多万元,又在“轻松筹”上筹款11万多元。无奈父亲没有抢救过来,赵远帆决定把没有动用的11万善款全数退还给网友,靠自己的双手偿还亲朋好友的救命钱。他的事情随后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开。

  8月7日《潇湘晨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以为,“轻松筹”等网络筹集善款渠道的出现,尽管屡被吐槽存在不少的监督与验证漏洞,但它确也给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多了一个生存的机会。近些年来,常有媒体爆料,由于捐赠者无法知悉善款的流向及使用明细,很多出于善意的捐赠,最后却演变成捐赠者与受助者之间的扯皮,甚至有人编造虚假病情,将网络募捐异变成了“生财之道”。于是,坊间越来越期待,最好通过一种有效果的监督机制,能让“多余”的善款及时“回流”,去帮助更多急需援手的困难者。

  “返还善款”的用心固然美好,加强监督让每一分善款尽量都用在“刀刃”上,这也并非毫无可能。不过真正能做到“善款回流”的,估计也只是屈指可数。比如,广西一名女大学生曾通过网络筹款平台为患肿瘤的母亲募捐手术费,很快筹得6万元,随后却有网友质疑其将支付宝余额贴在朋友圈,又经常晒“吃喝玩乐”。女生事后解释,母亲确实患了良性肿瘤,由于看到别人轻松募得过善款,于是也效仿发起。

  有人说,瑕不掩瑜,网络筹集善款的行为,确实需要进一步强化细节可视的监督验证机制,但也应该想到,现在总有人心术不良地消费着别人的爱心,但是这个社会也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返还善款”靠监督更靠诚信。既然网络募捐难以迅速做到尽善尽美,与其将信将疑地奉献爱心,不如暂且“疑人不捐”地好自为之。而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的媒体与公众,则理应给那些不一味索取、更懂得感恩的诚信募捐人与事,有一赞一地给予宣传表扬。比如,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吕江(化名)用3年时间践行了“一诺千金”四个字,他在参加工作后不忘践行承诺,寻找当年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用积蓄一点点地归还捐款。这样的感恩致谢,和常德村官一样,就是以善报善的暖人样板。

  一个个善待善款的诚信样板,会释放出极大的好声音与正能量,进而激励和促使全社会的见贤思齐、崇尚感恩。在这种主流品德的熏陶与带动下,久而久之,必然也能让那些蝇营狗苟者自惭形秽、感悟收敛。显然,比起“管”出来的募捐自律,这才更具根植理念的深远作用。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返还善款”靠监督更靠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