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贩为何偏爱缩位计价? 使用电子秤还有哪些猫腻?
宁波公益网讯:近日,有网友发消息称,上周末他和母亲去菜场买鱼,鱼的价格是11元/500克,挑好后就让摊主称重,对方在电子秤上输入“22”,显示金额为“9”。正准备付钱时,他母亲突然要求对方在价格栏里输入个“0”,变成“22.0”,最后显示金额是“8.4”元。而当他要求卖家输入价格22.00时,显示金额又变成了8.33元。
网友称,他当时瞬间惊呆了,竟不知道一个小数点就能差了0.67元。帖子发出后,立即引起网友热议,很多网友表示“长见识”。
记者调查:计价被“移位”金额见差异
为了验证这名网友的说法,昨日,记者在甬港北路上一家销售干果的店铺进行了现场试验。记者挑了一袋红枣,随后在该店的电子秤上,按照不同方式输入单价。
记者看到,电子秤上有三个液晶显示区:重量、单价和金额,重量一般以“千克”为单位,单价一般为“元/千克”。
第一次:电子秤上的数据被清零后,将红枣放置秤上,重量显示为0.402千克,记者随后在“单价”一栏中输入40.00后,“金额”一栏显示为16.08元。
第二次:电子秤清零后,重新放置红枣,重量同样显示为0.402千克,记者在“单价”一栏中输入4.00后,“金额”一栏显示:1.61,也就是16.1元。实验证明,缩小一位输入单价,对比直接输入单价,价格多了0.02元。
在江东张斌桥菜场,记者发现,有小部分商贩会使用“移位法”来称重,比如冬瓜3元/公斤,他们不会输入“3.00”,而是直接输入“0.3”。记者也试验了这种“移位法”,发现其价格有些差异。
记者买了748克冬瓜,付了2.4元。来到复秤台后,记者试着输入“3.00”,其金额显示为“2.4”;而输入“0.3”,价格栏则显示为“0.3”(即3元),也就是说前后即差0.6元。
记者又买了645克黄瓜,每公斤4元。在复秤台,记者输入“0.4”,价格栏显示为“0.25”(即2.5元);而输入“4.00”,价格为“2.46”,前后相差0.04元。
专业揭秘:缩位输入价格四舍五入所致
在张斌桥菜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买菜的市民,他们几乎一致表示,去买菜一般只会看商家是否缺斤少两,并没有看商家的“输入法”。
“一般市民买菜眼睛都盯着重量看,而忽略了输入单价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张斌桥菜场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是便宜的蔬菜,还是价格偏高的牛肉或者海鲜,在用电子秤称重时,有些不良摊贩在输入单价时,只要移动两个小数点,就可以轻松多收钱。不过如果市民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向菜场办公室投诉。
为何输入单价的格式不同,最终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同,这几毛钱差错到底出在哪里?甬港北路上一家电子秤销售店老板吴先生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就是“电子秤的缩位计价法”。不少电子秤的价格显示区只能显示小数点后面两位数字,当计算出的金额小数点后超过2位时,第3位数字就会采用四舍五入或“逢一进十”的原则进位。以上面的红枣称重为例,当单价设置为“4.00”,按理金额应为“1.608”,但价格显示区只能显示小数点后两位数,便会自动四舍五入变成“1.61”元。
“缩位输入价格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揩了顾客油,但由于隐蔽性好,一般人很难发现!”吴先生说。
计量部门:谨防各种电子秤猫腻
除了缩位计价方式,商贩有没有其他利用电子秤欺骗顾客的伎俩呢?记者采访了宁波计量测试研究院质量理化所秦所长。
据秦所长透露,有些电子秤使用者可能还会在系数转换上动手脚。他说,电子秤都是靠密码校准的,只要在电子秤的键盘上输入密码,再按调整键就可以调整称重。一般电子秤显示以公斤为单位,公斤与斤的转换系数应设为2.0,但一些商贩在校准电子秤时,故意将转换系数设为2.1或2.2。这样通过调整,就可以将“一斤秤”改成“九两秤”、“八两秤”,甚至是“七两秤”。
据他介绍,有些不法商贩还会用“冲击称重”“留底数”来增加商品重量。冲击称重是指将蔬菜或其他商品,重重地往电子秤托盘上扔,瞬间的冲击力使得商品重量增大,顾客没反应过来时,商贩已经报出价格,并迅速拿袋装好。“留底数”则是指在称重前,电子秤已储存一定的底数,当称重商品时,摊贩事先将储存的底数连同所购商品一并计价算入消费者所购商品中。
既然电子秤有这么多的猫腻,顾客该如何防范呢?秦所长表示,首先,可使用各市场内设立的“公平秤”,买菜后,在公平秤上及时复秤;其次,顾客购物前,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已知重量的物品,例如钥匙、手机等,称准重量,记在心中,当怀疑卖主的秤有问题时,可以将此物放在电子秤上称重,如果相差不大,便可放心。
来源:东南商报记者朱锦华文/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