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宁波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 她是“捡来女”
宁波公益网讯:崔文娟,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人员,没有惊人的相貌,没有华丽的语言,然而她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十年如一日无私照顾孤寡困难老人。
十年来,每天早上7点不到,崔文娟都会到家住大吉巷19号的孤寡老人郑信娥的家中,打扫卫生、读报、聊天、煮饭烧菜,如同亲生母亲一般地对待这位85岁的老人。现在,虽然郑信娥已因身体原因住进了敬老院,但崔文娟仍会经常去看望她,用一颗爱心,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回忆起与老人的相识,崔文娟这样说:“2006年夏天,如同往常一样,我在晚饭后来到白沙公园散步,绕着绿荫走了几圈后便坐在了石椅上休息,当时迎面走来一位老婆婆,坐在了我的身边。原不相识的两人,在一来二去的寒暄中,竟结下了情谊。”
崔文娟说,当时老婆婆76岁,身体还可以,生活全靠老婆婆老伴那点微薄的劳保金。由于郑信娥老伴对她管的比较严,平日不让她出门,只有晚饭后的半小时是她一日里的“放风”时间。
初次见面后,崔文娟就觉得自己与老人特别有缘,从那以后,白沙公园便是她们闲聊与唠家常的地方,而逛白沙公园也成了郑信娥每日最期待的事。
第一次去老婆婆家,是她俩认识半年后的事。那次,她给两老送去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一来二去,大家便更熟识了。
郑信娥老伴林老身患糖尿病,于是崔文娟每次都陪他去医院。几个月后,由于糖尿病一系列并发症的爆发,林老最终过世了。两夫妻本就无子女,林老走后,健谈的郑信娥变得沉默寡言,身体也越来越差了。
崔文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时她主动提出:若是老人不嫌弃,愿意像女儿一样照顾她。
十年了,郑信娥的身旁总有个崔文娟,“不认识我们的人,都认为我们是亲母女。”崔文娟笑着说。十年的精心照料,有冠心病、白内障、胆结石等慢性病的郑信娥身体越来越好了,每天都乐呵呵的。别人总夸郑老是遇到了一个好“女儿”,老婆婆总乐呵呵说:她是我的“捡来女”。
多年来,郑信娥的生活支出都是由老伴来负担,现在该去哪找着落呢?崔文娟又一次站了出来,她主动担起老人一日三餐、日常照料、生活娱乐的担子,抚平了老人内心深处的丧夫之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崔文娟原先住在江北生宝路20弄19号,后因房子拆迁,她就在大吉巷租了个房子,只为与郑信娥住得更近一点。
在老婆婆去敬老院前,崔文娟坚持每天去看望老人。每天上班前、午饭后抽时间去看,老人那1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经常传出欢声笑语,溢满了浓浓的温情。
此外,崔文娟还替郑信娥订了健康报、宁波晚报,老人患白内障视力模糊,她每天抽出时间给老人读报成了多年来的习惯。“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得知全国开展募捐活动后,二话不说把自己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几百块钱捐给了慈善组织。”崔文娟依然记得很清楚。
这么无私地照顾一个没血缘关系的老人,家里人怎么看?当记者问及时,崔文娟说:“我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90多岁了,她还时常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对郑信娥。”
记者得知,她的丈夫许师傅也是个“热心肠”,如今退休在家还常常帮助邻里修理小家电,周边居民谈起许师傅无不称赞。
许师傅的支持给了崔文娟很大的动力,他常催促崔文娟,“你快去陪老娘吧,这比她吃什么补药都灵光!”而他自己却承担起了大部分的家务活,这让崔文娟很踏实,也很欣慰。
除了照顾郑信娥外,她还义务帮扶了另一位孤寡老人刘秀宝,她的热心与细心,让刘老也十分感动,“文娟人特别好,三天两头来看我,我很感谢她!”崔文娟还是社区工作积极分子,作为楼道小组长,无论社区安排她走访困难家庭,还是参与社区活动,她都第一时间赶到。
“她用十年时间无私照顾孤寡老人,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抒写着新时代敬老孝亲的文明道德之歌。”街道负责人曾这样评价道。
来源:甬派 记者刘挺视频陈结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