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解读大爱甬城 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
宁波公益网讯:一直以来,宁波皆以“爱心城市”著称。有人问,为什么?
A透过他们感受甬城大爱
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蔡怀书
“你们的报道非常好,是对宁波这座城市多年来不段涌现的爱心人物和故事的一个系统总结。”蔡怀书说,《宁波晚报》推出的这组宁波爱心品牌“甬爱”系列报道,回顾了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心事件,细细读来,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温暖又感动”。
蔡怀书说,报道里提及的不少爱心人物他都认识,其中的许多爱心事件,市慈善总会甚至还参与推动。比如,林萍将自己48%的左肝移植给同村女孩后,市慈善总会和宁波保险行业相关机构共同设立了“宁波保险业林萍慈善基金”。这是宁波保险业第一个慈善基金,也是宁波市第一个行业慈善基金,在市慈善总会的管理下运作和使用,以大力弘扬林萍无私捐肝、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展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共济理念。
蔡怀书表示,在宁波,慈善精神已深入人心。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宁波市记协和《宁波晚报》联合推出的“感动宁波”十大慈善新闻事件和人物评选活动,从2004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13年,记录了发生在当年里具有一定新闻性,体现慈善宗旨和道德意义的典型示范性新闻事件和人物。从自强不息的“面人小丽”、大义捐肝的林萍,到爱心反哺的梁国华,从捐助罗南英到万人助学,通过一个个感人事件,大家都可感受到宁波这座城市潮水般的汹涌之爱。
B爱心早已是宁波的最大亮色
宁波市委党校副校长冯建波
“爱心,早就是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最大亮色了。”在调任市委党校之前,冯建波在市文明办工作了8年,宁波的不少爱心人物、事件,他都非常熟悉。他说,自宁波第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开始,“爱心”就不断为宁波增添着色彩。
这些年来,不论城市怎么发展变化,市民的爱心丝毫不减,爱心事件不断涌现。冯建波说,更令人敬佩的是,这是一种来自市民自发自觉的行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次爱心事件背后都有着市民的广泛参与。比如,“顺其自然”捐善款不留名,带动了一群人隐名捐款;严意娜一个人到甘肃支教,变成了全宁波社会力量的爱心资助,筹集善款117万元,在陇西建成了“宁波市民爱心桥”。
爱心一直以来是宁波这座城市美好的传统。比如我们身边的张斌桥、灵桥,都是一群宁波人强烈爱心、慈善行为的结晶。支撑起宁波爱心脊梁的,有富甲一方的“宁波帮”巨商大贾,但不可忽略的是更多的中小商人乃至普通百姓。
到现在,爱心行为已经成为宁波市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不管是慈善一日捐、爱心助学,还是无偿献血,爱心已经渗透到大家的文明基因里。“有时间,去当志愿者”,这让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已超越100万人;隐名捐款蔚然成风,宁波的“隐善”人数超3000人,捐款总额超3500万元……每一个细微的他们,每一次满满善意的奉献,托举出了宁波爱心的高度。
冯建波说,当然,大家也要看到,甬城大爱之所以能永恒持久,跟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呵护是分不开的。宁波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率先对志愿服务立法、北仑区设立“北仑好人”关爱基金让“好人有好报”、余姚推出“道德银行”存储涓涓善行,都很好地激励和引导了市民与社会团体向上向善,共铸永恒之爱。
C外来务工人员愿长住爱心城市
鄞州区明楼街道干部、“外来务工人员雷锋团”团长陈玄光
2002年3月,搭着火车,安徽省五河县的陈玄光来到宁波,落脚点是原江东区的林家社区,成为棚户区里的一名租客。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他和大多数新宁波人一样,努力地工作着,并慢慢被这座充满爱心、大气包容的城市所融合。
“很难想象啊,到宁波已经15年了。刚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会留下来,但现在,我为自己是一名新宁波人而感到自豪。”陈玄光说,随着对宁波这座城市的不断深入了解,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和血液里的爱心循环。
2002年8月,他所在的社区成立了宁波市第一支外来人口“民兵连”,他报名参加了。当时还没有志愿者这个概念,社区搞活动的时候,“民兵连”就去搭搭舞台、搬搬凳子、写写黑板报、挂挂横幅。2003年“非典”来袭,“民兵连”20多人帮着社区清理垃圾死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大家天天拉着大板车,一车一车把垃圾清运出去。2004年,宁波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他们拿着扫帚帮忙清扫马路。社区居民都跷起大拇指,叫他们“活雷锋”。这一年,“外来务工人员雷锋团”正式成立。
2005年,宁波争创全国首批文明城市,陈玄光和“雷锋团”的成员们走街串巷到处宣传,向外来务工者倡议做文明事、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当年10月,在宁波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的颁奖晚会上,他们捧回了宁波市“十大文明之星”的奖杯。
如今,当年20多人的“雷锋团”队伍已经发展到了230多人,服务范围也扩展到治安巡逻、清理卫生、家政、照顾孤老、水电工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问他,白天忙工作,空闲时间还不休息,怎么能一干就是10多年?陈玄光说,“爱心是互动的。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回应、鼓励,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正是这股力量激励着我不断干下去。”
D光大宁波城市爱心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月明
近年来,陈月明一直在研究与宁波“爱心城市”相关的课题。他认为,宁波是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融合比较好的城市,是著名的爱心城市,又是为数不多的四连冠文明城市。
他说,“爱心城市”作为宁波的新名片,不仅要大力宣传弘扬,也需要梳理和剖析。《宁波晚报》连续推出“甬爱——宁波的爱心品牌”系列报道,改变以往一事一报的思路,梳理和挖掘了宁波爱心类型和内涵,很有新意,也很有必要。
陈月明认为,“甬爱”已远远超越“善事”范畴,它正在走向现代化。不过,宁波在“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的排名尚未进入前十,说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结合“名城名都”打造,提出了“四化”。
一是现代化。要超越传统“仁爱”概念,走向公益。现代公民社会注重公共意识、公益意识,这不仅需要市民关注贫困弱势者,更需要关爱所有人,关爱周围一草一木和环境。
二是组织化。宁波慈善组织的数量排在全国城市前列,但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却是个体的捐赠、捐献活动,爱心组织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他认为,爱心活动机构化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现有的爱心组织应发挥更大作用,可以将个体捐赠、助学、志愿服务、公益行为进行整合,这方面香港的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国际化。宁波爱心行动走出了宁波,跨越了浙江,但国际化程度较低。“东方文明之都”是个国际化概念,宁波需要培育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爱心组织或机构,来扩大宁波爱心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规范化。宁波在慈善事业和文明建设方面已出台了不少法规,这让爱心活动更规范,更真实,更透明。后续要加强监督与处罚,将法规、条例落到实处,长期予以巩固。
E让公益慈善更精准、便捷、有趣
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严意娜
8年,严意娜从“造桥女孩”成为我市公益基金领域职业经理“第一人”。2014年年初,她成为全国“慈善千人计划”首期学员,后又参加民政部主办的“政府对非盈利组织的支持与监管”访美培训,使她对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慈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今,她的工作重心在宁波市善园公益基金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初始资金达2000万元的公募基金会,重点是为年轻人提供更精准、便捷、有趣的行善途径。
看了“甬爱”系列报道后,严意娜感到更为振奋。她认为,善园作为宁波城市慈善文化的地标,“大有可为”。未来,善园将建成“公益总部”,把“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品牌擦得更亮。
“一座城市的魅力,既来源于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硬件,也来自于社会的公益事业、市民的文明素质。”严意娜说,相比之下,后者的魅力更为独特、更加持久。善园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将来会更加突出服务性、交流性、平台性、导向性,进一步提升宁波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竞争力,助力“名城名都”建设。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滕华徐叶
原标题:社会各界解读大爱甬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