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全家福、两场寿宴映射一个家族的慈孝和诚信家风
周达章先生和夫人展示两张时隔58年的全家福。记者崔引摄
药行街是一条有故事的宁波老街。《鄞县通志》记载,清同光年间至民国,宁波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由于药行街毗邻三江口,水运方便,这里一度成为全国中药材聚散中心,街名也因此而得。
药行街上曾开有一家恒茂药行,药行的主人拍过两张全家福,一张摄于1946年,一张摄于2004年。两张照片都摄于女主人的寿宴,它们述说着一个家族的世纪变迁,也映射了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的慈孝与诚信家风。 周达章先生摄于2004年的全家福。 1946年全家福。右数第四个,被人手搭在肩膀上的就是周达章先生。
药行街是一条有故事的宁波老街。《鄞县通志》记载,清同光年间至民国,宁波中药材行业盛极一时,由于药行街毗邻三江口,水运方便,这里一度成为全国中药材聚散中心,街名也因此而得。
药行街上曾开有一家恒茂药行,药行的主人拍过两张全家福,一张摄于1946年,一张摄于2004年。两张照片都摄于女主人的寿宴,它们述说着一个家族的世纪变迁,也映射了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的诚信与慈孝家风。
两张相隔58年的全家福
在药行街中段曾有一条小巷,叫沙井巷,大致位置就是如今的君子街都市仁和、灵桥公寓一带。沙井巷南端曾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枯,沙井巷因此得名。
沙井巷由南往北,长不过百米,和传统老宁波街巷一样,宽不过四五尺,青石板铺就。老底子的沙井巷,是清一色的江南石窟门建筑,一共有5个门牌:1号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懋昌药行老板蒋莪卿的寓所;2号是一家木器店的库房;3号、5号是当时宁波四大药行之一的恒茂药行,这里的老板叫周詠宸,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周达章的祖父。
昨天,记者在位于鄞州园丁街的周达章先生家中见到了76岁的周先生,他拿出了两张全家福:
一张是早已斑驳发黄的老照片,拍摄于1946年。照片正当中是周先生的祖母周冯氏,当时是老人家60大寿,照片中老老少少17人,周先生还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这张照片由当时东门口天胜照相馆的师傅于周先生沙井巷的祖宅中拍摄,虽然是黑白照,但正当中的寿字,以及蜡烛、彩球等各种装点,还是可以看出浓浓的喜庆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
还有一张彩色照片拍摄于2004年。照片正当中的是周先生的母亲严爱月,当年正是百岁寿辰,这张照片是在如今鄞州的凤凰剧场门口拍摄的,画面中一共有114人,是一张五世同堂的全家福。
恒茂药行的风风雨雨
看着两张相隔58年的全家福,想起这两场相隔近一甲子的寿宴,周先生感慨万千,讲述起两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周先生的祖父周詠宸年少时就在当时宁波最大的药行——宝和药行当学徒,到了清光绪八年(1881年),自己创办了恒利参行,兼营中药材批发生意。但正当参行开始兴旺之时,不幸遇上了一场大火,参行及货栈烧毁殆尽,初次创业的周詠宸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不久便抛下妻儿,与世长辞,恒利参行也没能继续经营下去。
民国初年,周詠宸的三儿子、周先生的父亲周康甫继承父业,接过专营参茸、燕窝等高档滋补品批零兼营的恒利参行的产业,又新创恒茂药行。当时药行最具特色的招牌是“滋补膏”,宁波人讲究“冬令进补”,药行根据古籍医术调配出来的“十全大补膏”,不但效果好,而且价格适中,因此迅速打开了市场。
日寇入侵改变家族命运
正值药行兴旺之时,抗战爆发,宁波沦陷后,周家几十口人逃难到鄞西建岙,也就是今天的海曙梅园建岙一带躲避。周先生出生的1941年,时局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恒茂药行又从云贵川置办药材,经上海由当时往来于沪甬两地的“宁绍轮”托运,但轮船刚出港就遭遇日本飞机轰炸,船上大宗货物损失殆尽……恒茂药行再次丧失了元气。
抗战胜利后,周家人重返药行街沙井巷老宅。1946年正值周先生祖母周冯氏60大寿,在喜庆的氛围中,请来了天胜照相馆的师傅,为一家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
周先生指着照片上的人介绍:他的大哥显章,就读于宁波第一所工业技校,后来由于抗战,辗转去了丽水,在日机轰炸中仍然坚持学习,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日军占领宁波期间,在离家不远的灵桥两头都设了岗哨,往来行人都要向他们弯腰行礼,而哨兵稍不满意,就拿枪托敲打,当时14岁的二哥焕章看不下去,晚上偷偷爬上停在三江口的一条帆船去了上海,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弟弟平章出生时,正有日机在宁波上空飞过,祖母为他取名“平”,正是饱经战乱的老人对和平的渴求……
慈孝和诚信的家风传承
周先生说,祖母从小疼爱他们几个兄弟,而他父亲对祖母的孝敬,也让他印象深刻:无论是家境宽裕还是战乱颠沛之时,每当祖母吃饭时,只要没什么事,父亲总要亲自侍奉,恭恭敬敬给祖母夹菜,问饭菜是否可口,陪老人家长里短说些闲事。每次吃饭,年幼的周先生总在祖母身边。“其实老太太吃不了什么,每次父亲给她夹菜,她就夹给我这个孙子吃……我也因此尽吃好吃的,所以从小就胖。”说到这些,周先生哈哈大笑起来。
周先生还给记者说了一个故事:
他父母接手药行生意后,有一年,冯存仁堂的伙计来恒茂药行买枸杞,当时对方说的是“二等货”。周先生说,常规的枸杞分为一、二、三等货三档,二等货就是中档货。恒茂药行的药材标准比较高,品相也比较好,就把行里的枸杞分成了五档,他们家的“三等货”枸杞,同样属于中档货,于是自家伙计就把行里“三等货”给了对方。
本来这只是个寻常的买卖,但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他马上要伙计到冯存仁堂把发出去的货要回来,并送去了自家品相更好、价钱更高的“二等货”。“人家说二等就是二等,岂能如此投机。”父亲的这句话,让周先生印象很深,这份诚信也成了一家人的传承。
半个多世纪后的再聚首
一个家族的兴衰,往往与那个年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8年发生“江亚轮”惨案,当时这艘船的货舱里,就有恒茂药行从全国各地采办来的各种名贵药材和货物,“江亚轮”沉没,让恒茂药行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2004年是周先生的母亲严爱月百岁寿诞,一家人老老少少都从天南地北赶回宁波,为老人祝寿,拍下了这张114人的大全家福。对比两张照片,主人公是两个时代的两位不同女性,而照片背后是一个家族一个多世纪的兴衰故事。
至今,这个大家族成员已达123人,维系整个家族不断兴旺的主要因素在于成员间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宽容互让。因此,每每遇上重要的喜庆之日,家人都会从全国各地赶来,汇聚一堂,其乐融融。
“虽然祖上的药材生意没能传承下来,但我们一家人都有不错的事业,也在各行各业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这不是基于祖上留给了后辈多少财产,而是因为一种家风的传承。父亲侍奉祖母的一点一滴,他们母子之间的慈孝,他的那份执着与诚信,以及对子女的教育,这才是一个人、一个家的立身之本。”周先生说。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范洪
原标题:两张全家福相隔58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