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8-3-6 10:00:00

学雷锋日甬城志愿者"不见"了 "随叫随到"已成志愿生活常态


  望春派出所民警和广安养怡院老人聊天通讯员供图
  宁波公益网讯:摆好脸盆,兑好热水,给老人舒舒服服洗个头……这可能是往年学雷锋日,在敬老院随处可见的场景。但记者发现,今年学雷锋日,志愿者并没有扎堆往敬老院跑,有些甚至“门庭冷落”。养老院的负责人直言:现在做志愿服务是一件挺平常的事,根本不分时间。

  记者走访发现,在宁波这座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早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奉献爱心不是“走过场”,而是融入血液中的一种基因。

  记者走访

  志愿者不再“走过场”

  结对扎根成常态

  昨天一早,望春派出所十多位民警来到广安养怡院。十几个大汉子,分成两组,一组陪老人们聊天,一组打扫卫生。看着他们自如地穿梭在养怡院,就知道他们对这里非常熟悉了。

  广安养怡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今天招待的唯一一批志愿者。望春派出所已和广安养怡院结对多年,派出所的民警们几乎每周都会过来陪伴老人。

  “前几年,真的超多人选择雷锋日前后做志愿者,但从去年开始,这个现状得到了改观,当然,我们也学着在拒绝那种只做一次的志愿者。”她欣喜地透露,“我们的红烛爱心工作室的义工们、临终关怀志愿者,基本上都有固定的志愿时间,我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一打电话,他们都会及时赶到。”

  “今天是学雷锋日,但我们这里并没有志愿者来。前几天元宵节有来表演戏剧,三八节也会有志愿者来做口腔检查。平时,志愿者都会来的,陪老人聊天,帮老人看病,以及提供法律咨询、带老人出游的,志愿者活动在我们这里就是一项挺日常的事,不分学不学雷锋日。”嘉和颐养院负责人孙美感同身受。

  其实,不光敬老院,在一些特殊学校,平日里时常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宁波市公交总公司永盛公交第三路队的路队长郑海红被大家亲切地叫做“公交妈妈”,她和宁波市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已经结对17年之久。为了能和这些特殊的孩子沟通交流,郑海红还在网络上自学手语。孩子们放假,她会把孩子接到家里给他们包饺子吃;天气好的时候,她会陪着孩子游玩踏青;孩子想参加高复,她自掏腰包凑学费。这些细节,很多老师都看在眼里。“她对孩子们的关爱早就超出了‘献爱心’的范畴,她就像一个母亲一样,关心着这些孩子。”

  昨天,记者走访了10余家敬老院、特殊学校和交通枢纽等发现,有的敬老院并没有看到“走过场”的志愿者,只要他们需要,志愿者都是“随叫随到”。而在宁波的各大交通枢纽,志愿者更是365天全天上岗。

  志愿者缩影

  ●春运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

  “最好的年纪做最有意义的事”

  每到春运时间,在宁波火车站南广场一楼进站大厅门口,几张宣传海报、一排桌椅、七八位志愿者,这里就是春运志愿者的“大本营”了。

  这是一群来自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他们没有选择回家,而是活跃在宁波火车站、汽车南站、栎社国际机场等各大交通枢纽。每个志愿者,从站姿、坐姿、指引的手势都有专门进行练习。

  “回乡过年的旅客中很多都是大包小包,常常腾不出手来检票,有的旅客一心想着去赶车,刷身份证后就忘了取回。”志愿者薛圣奔说,“虽然一整天我们都在重复说那几句相同的话,做着相同的动作,但能帮到这些旅客,让他们的旅途更加顺畅,我们感觉特别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工商职院这项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持续开展10年,共有2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投入行动,服务时间已经累计达到1万小时以上。这期间,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这个团队一直没有散。

  “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有意义的事。”他们郑重承诺,“有春运,就会有我们。”

  ●宁波轨道交通专职志愿者

  “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很快乐”

  年轻人做志愿服务,早就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当然,还有一批“50后”、“60后”不遗余力加入志愿服务团队,发挥余热。

  今年61岁的张霞敏是宁波轨道交通的专职志愿者,早在2014年5月,她就加入了志愿服务团队,现在她的志愿服务累计时间将近1000小时。

  “退休以后,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志愿服务帮助别人,反倒挺开心的。”4年来,张霞敏一直在鼓楼站做志愿者,有时候是个出入口引导员,有时候是个“搬运工”,有时候又是个临时售票员。现在,每逢节假日,张霞敏不是想着去哪里旅游,而是想着去哪里参加志愿服务。

  去年清明小长假,张霞敏先跑去车站做志愿服务,再去扫墓。“当时,我在鼓楼站碰到一个有些老年痴呆的老人,他稀里糊涂坐到了鼓楼站,是个独居老人,最后我把他一路送到宝幢站,垫付了车费,让他坐三轮车回家。”张霞敏笑称,当志愿者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很快乐。

  ●宁职院阳光志愿者服务大队

  自闭症男孩写个“哥”送他

  北仑区阳光学校是北仑区唯一一所公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这里有几十个患有脑瘫、自闭症、小儿麻痹等病症的特殊孩子。

  每隔两周,宁职院的阳光志愿者服务大队学生就会前往阳光学校进行一次教学服务,根据阳光学校康复老师刘建团给出的主题,提前一周准备好教学所需的PPT。除了教学活动之外,志愿者们也会与孩子们互动,陪伴他们读书、游戏、做手工,与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参与阳光校园的运动会,满足孩子们的“微心愿”。

  “起初,小小一直躲着我,十分冷漠。我就一直待在他身边,陪他说话。时间久了,每当我走到他身边,他都会看着我。”和自闭症男孩“小小”接触的经历,令工商管理学院会计3164班的范宇帆印象深刻。一次,小小一笔一画写下一个“哥”字。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范宇帆感动不已,他明白自己在慢慢走进这个自闭症男孩的世界。

  宁职院的阳光志愿者服务大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经参与北仑区阳光学校的志愿服务长达8年,虽然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离校,但新入学的学生会为志愿服务注入新的力量。这支志愿者团队还在学校设立了“阳光报刊亭”,所得收益除了捐赠给阳光学校,还用于每逢节日为孩子们准备礼物。

  整体概况

  宁波注册志愿者超190万

  献爱心已融入城市血液

  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爱心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在宁波的大街小巷,我们时常能看到志愿者们的红色马甲,这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宁波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190万,这一数字和去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现有8735个。这两年,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文明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2016年,宁波We志愿服务网正式上线运行,成为立足宁波面向国际的志愿服务综合平台。这里,可以注册专业志愿者,可以发布志愿服务岗位,还可以认领“微心愿”。其实,宁波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对宁波来说,奉献爱心不是走过场,而是融入血液中的一种基因,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

  来源:现代金报 通讯员姚敏明潘慧敏邵建荣记者章萍薛曹盛

  原标题:学雷锋日,甬城志愿者“不见”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雷锋日甬城志愿者"不见"了 "随叫随到"已成志愿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