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这位90岁老人捐款647万 却被大家称为"抠老头"
王春文谁?
他是宁海县兴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慈善老人”
(右为王春文)
自2001年县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王春文向县慈善总会捐赠累计647万元,在自定的“老、小、病、残、路、桥”等方面捐资行善更是不计其数。
从1988年“7·30”洪灾后捐建草湖桥开始,王春文先后共捐建了7座桥和路,总计达150万元;1990年,王春文出资1.9万元为岔路镇王爱部分村民拉网送电;“8·18”台灾后,他捐款30万元筑海塘……
今天,我们走进这位可爱更可敬90岁老人,聊聊他的慈善人生路。
2018年3月19日,90岁的兴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文与县慈善总会签约“王春文慈善爱心基金”,向县慈善总会捐赠400万元,其中的380万元设立捐本用息“王春文慈善爱心基金”,每年增值部分用于开展助医、助困、助学、助孤、助老、救灾等慈善活动。
而在王春文的公司里,一张脱了皮的办公桌,一个满面疮痍的保险柜,一把铺着被子的藤椅,一个老算盘,一部电话,便是他的办公用品了。设备尽管十分简朴,但它们的主人,却有着终身铸就的善胆慈心。
历经苦难造就慈善之心
见到王春文,记者无法想象他已经90岁高龄了。
和蔼可亲、脸色红润、穿戴整齐,双眼炯炯有神,走起路来矫健有力,就连记忆力都让人佩服,有客户询问原料价格、型号和交货日期的,王春文都能准确应答。
王春文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少年丧父的他被迫停学,13岁便进入食品厂当学徒。个子小,没力气,王春文搬个东西常常要用尽吃奶的力气。冬天长时间泡在水里的双手长满了冻疮。
少时的王春文吃尽了苦头,可也正是这份苦,让王春文产生了要做善事之心。在一次上工的途中,王春文看到大街上都是因战争受苦的百姓,他当时萌发了一个想法:“将来我要是赚了钱,一半拿来做生意,一半就用来做好事。”这个想法,在王春文1984年创办兴华公司后,才慢慢开始实现,一坚持,便是数十年。
不得不说,王春文有着异于常人的生意头脑,兴华公司的两处房产,都是黄金地段街面,每年靠租赁就能收入30多万元,而“兴华”的总资产已经达到1500多万元。
同时,他也不忘初心,自2001年县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王春文向县慈善总会捐赠累计647万元,在自定的“老、小、病、残、路、桥”等方面捐资行善更是不计其数。从1988年“7·30”洪灾后捐建草湖桥开始,王春文先后共捐建了7座桥和路,总计达150万元;1990年,王春文出资1.9万元为岔路镇王爱部分村民拉网送电;“8·18”台灾后,他捐款30万元筑海塘……
自1992年起,王春文通过县残联每年结对资助十多名残疾人。每年总是第一个向县残联“报到”。他专设“王春文助困基金”专用于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到了春节,又按照自己的方式,分别给老年协会、五保户送温暖,几十年雷打不动。不仅如此,他还会跟踪了解受助者,随时准备追加补助。
敬老爱幼是他毕生之作
孩子与老人是王春文最关心的群体。
位于跃龙街道的兴华幼儿园和兴华老人乐园就是王春文最满意的“作品”。
1990年,王春文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兴华幼儿园。“当时的幼儿园很少,孩子的入园问题其实是挺紧张的。”王春文当时居住在跃龙街道五星村,经常看到有年轻双职工夫妇因为孩子无人带,却又不知安放何处而发愁。索性,王春文投资兴建了这个幼儿园,虽然设施条件在当时都是一流的,但是收费却很低,这些年都是由租赁来贴补,直到2012年左右才基本持平。幼儿园的地址到现在也没有改变,门口的两只“熊猫盼盼”依旧开心地和孩子们打着招呼。
王春文带着记者走进幼儿园,恰逢孩子们吃点心时间。看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洗手、领点心,王春文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就跟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健康成长,我就满足了。”应飞是幼儿园的第五任园长了,对于王春文这位唯一的“大股东”,她满满都是赞叹:“不仅对孩子,王老对我们职工都十分体贴入微。”因为就住在幼儿园里,王春文十分了解园里职工们的生活,有困难的一定出手相助。同时,每当看到园里的设施老旧或是出现问题,便会第一时间更换。“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好、教育好他们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王春文说。
同样作为老人,王春文知道老人在生活上的不便。一开始,他帮助最多的也是老人。“总觉得他们步履蹒跚颤颤巍巍的模样让人不忍拒绝。”王春文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想着,以后发财了一定盖一个大房子,让那些老人住,每天热饭热菜招呼着。2009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王春文设立了“王春文基金会”,启动基金为200万元,并以81岁高龄被特批任理事长。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建一个集居住、学习、医疗、娱乐为一体的总投资达4000万元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老年乐园,也就是现在的兴华老人乐园,不过投资更多,面积更大,能容纳职工和老人300多名,现正由小女儿和女婿井然有序地管理着。
他是名副其实的“抠老头”
王春文为慈善事业可以说几乎倾尽自己的所有,以他慈爱博大的胸怀,关爱着那些素不相识的弱势群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但对于他自己,甚至于家人,却成了大家口中名副其实的“抠老头”。
王春文和老伴陈积金至今仍旧住在兴华幼儿园前面的房子里。走进老人的家,俭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全部集中在这里,三门大橱、木质老式床头柜随处可见,茶几上的玻璃是用透明胶布来固定的,沙发坐垫和床帐都是手工缝制的,冰箱和空调应该是家中最有现代气息的家具了。
(王春文的家)
王春文和老伴的感情一直很好,别看陈积金今年已经89岁了,家里的手工活几乎都是她做的,就连王春文脚上穿的鞋子,也是陈积金一针一线给缝制的。
相熟的人都知道王春文很少买鞋,他们会打趣道:“有你们两口子,宁海的鞋店都要关门了。”王春文笑笑说:“她给我做了鞋子,要是不穿,她该多难过啊。”
对于老伴的慈善行为,陈积金自始至终都是支持的,甚至跟着王春文一起省吃俭用。王春文对子女要求严格,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谋生的本领。他曾“冷酷”地告诉孩子们,百年之后所有遗产将全部交公用于慈善事业。如今儿女们都已有所成就,并在父亲的影响下,以老人为榜样,救助困难群体,做善事,献爱心。
“能用就可以了”是王春文的最常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艰苦朴素,不图私利,保险柜还能关得上就没必要换,办公桌还能放平整也没必要换,更别说鞋子和衣服了。办公桌上那本厚厚的笔记本,桌面上记满的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有的都已开始泛黄,这都是老人几十年生意往来的见证。
不仅如此,由于几十年如一日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党和政府数次准备给予王春文荣誉,却都被他给千方百计推掉。
他不愿意宣传他的事迹,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浙江日报“浙江儿女”栏目也纷纷在王春文这儿吃了闭门羹。就连宁波市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评选他为助残先进个人,还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硬性”授予的,以至于那些荣誉都是记者在王春文家中柜子里的一角给找到的。
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春文,身体虽一年不如一年硬朗,但那颗慈善之心却一年比一年纯洁、炽热和坚强,“荣誉只是代表过去,慈善是要一路向前走,终生做下去的。”老人淡淡地说道。
来源:宁海新闻网
原标题:“抠老头”却捐款647万!宁海这位90岁老人让人感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