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csbb 发表于 2009-11-24 14:23:08

志愿服务推着文明往前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0-02
http://www.pubchn.com/imgs/article/123940_1254487186.jpg
成都高新区“小兰志愿者”为社区老人剪指甲。
    张国彦摄    让蓓蕾社区的“空巢老人”选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会选择每天上门照顾自己的志愿者,因为志愿者们态度好,很贴心。
    和平社区老百姓家里的电器坏了,大家会首先想到上门服务的社区志愿者,因为志愿者们手艺好,还便宜。
    顺江社区的学生需要进行课业辅导,孩子们会想到让爸爸妈妈联系社区助教志愿者,因为志愿者们很耐心,知识也新。
    ……
    在成都高新区的积极倡导下,每一个社区都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志愿者队伍。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到十来岁的孩子,如果需要帮助,都可以享受社区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当然,如果有时间,也都可以找到自己能做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交融,换来了社区的文明升级。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在社区中逐渐形成常态,随之传播的志愿精神,也在不断聚合着社区百姓的爱心。
    志愿服务靠的是“热情+专业”    苗发坤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学生,从2006年入校起,他就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由于学校地处成都高新区,苗发坤和同学们将这里的社区当成了自己的“主战场”。
    “我们经常和社区联系,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到社区做文明劝导、义务献血宣传等活动。”苗发坤说。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志愿者的专业化优势,依托高新区团工委建立的辖区青年工作者联盟,高新区合作街道办事处联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于2008年5月20日,正式成立了“社区爱心助教团”。
    爱心助教团的职责,是为学校附近社区里的学龄学生,进行长期免费的课业辅导。加入爱心助教团之前,苗发坤经历了一场紧张的选拔考试。
    “我希望成为爱心助教团的语文老师,当天考的全是中小学语文课本和教辅书上的题,手都写出汗来了,简直比高考还紧张。”苗发坤说,自己之所以那么紧张,是因为助教团只有25个语文老师的名额,而一同考试竞争的有100多人。
    幸运地通过了笔试关,苗发坤又经历了一次面试,他笑着说,这比想做英语助教老师的同学,还少了一道口试关呢。
    2008年6月初,苗发坤和通过层层选拔的100名爱心助教团成员,开始了自己的社区助教行动。这100人的授课范围,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普通话、礼仪规范5个科目。
    苗发坤帮助的是成都高新区顺江社区的初三学生小军(化名)。
    “你先把这段课文读一遍,好吗?”苗老师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堂课。
    “呃……”
    “怎么了,不会读吗?”
    “嗯。”
    “为什么呢?”
    “不认识。”
    小军十分内向,面对不懂的知识,不好意思向老师、同学发问,结果语文功底非常差。苗发坤就耐心地从声母、韵母讲起。
    连续补习一个月后,小军进步明显,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发问了,人开朗了许多,以前望而生畏的长篇课文,也能不间断地从头读到尾。
    而在这一个月里,苗发坤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每天上完晚自习后,还要花2个小时为小军备课,“能支撑我的,就是热情,看着小军进步,我就忍不住地高兴”。
    在最近的一年多时间里,顺江社区已经有100多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累计5844小时的助学助教志愿服务。苗发坤也通过自己的用心付出,获得了社区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团委干部王三毛说,下一期爱心助教团,将继续延续下去,“现在有好多同学跃跃欲试了,相信本期招募,会重现上一期招募时2天400多人报名的火爆场景。”
    有专业知识,又有热情,这样的志愿者在成都高新区的社区里,已经逐渐形成气候。感受最深的,是社区里的居民。
    家住桂溪街道的王大爷,家里的电器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购置的,老人生活一向节俭,每当电器出了问题,都会搬到维修站去修理。
    “这几年修电器越来越贵了,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元,修不起了。”王大爷说,2007年认识了社区里有家电维修技能的志愿者小严,电扇、电视一出问题,他就打电话给小严,每次维修的价格相当于维修站的三分之一。
    凭着自己手艺好、优惠多,志愿者小严在社区里的名气越来越大,现在每天能接五六十个业务,还带动了5名社区青年学习家电维修技术,“我们的利润低,靠数量多养活自己,社区居民得到了实惠,我们也能保证自己的基本收入,可以长久地给大家服务下去。”
    外籍志愿者融入社区    随着成都高新区的投资环境越来越优质,大批的境外投资者把目光投向这里,同时,许多优秀的留学回国人员被吸引进来,在这里工作、落户。
    而成都高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安置了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农民转眼间都变成了城市居民。这样的改变,意味着农民们要丢掉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从散居的乡村,搬进楼房聚集的社区。
    同在成都高新区生活,大批的外籍人士和海归人才,如何与农迁群众相互融合,进而产生带动作用,成为摆在成都高新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破解这道难题,成都高新区联合辖区内的美视国际学校,建立了成都高新区外籍志愿者服务队。
    长期生活在成都高新区的30多名外籍教师,利用自己的母语技能,在社区报上开设专栏,帮助各个社区的孩子学习简单、实用的外语。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外籍的志愿者Zieser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而是留在社区里教孩子们学英语。
    同样作为外籍志愿者的安珍,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在成都大熊猫基地里进行志愿服务,“通过一个暑假的工作,我已经和大熊猫基地达成了协议,开学后,我将带着社区的孩子们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去做志愿服务”。
    除了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一些由社区组织的趣味活动,也会邀请外籍友人参加。今年三八妇女节时,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组织了“快乐粉色”趣味运动会,不同肤色的人们在一起开怀大笑。
    “我们在每个社区,可能和大家的语言不通,但是我们一起玩,一起笑,心理上的距离就不远了。”安珍说,今年学校又来了一些新的外籍老师,准备请他们也加入志愿者队伍,丰富在成都的生活。
    与外籍志愿者融入社区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社区志愿服务计划。
    依托英特尔员工的国际化视野,社区提供必要的场地,员工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在社区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健康知识传播、学龄学生教育等志愿服务。
    同时,英特尔公司提供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由专人记录下每位员工进行志愿服务的时间,而后按照每小时4美元的标准,由英特尔公司向社区志愿服务基金拨款,支持志愿服务的长效进行。
    “我们的员工在社区服务的时间越长,英特尔为社区拿出的志愿服务基金就越多,这样就能做更多的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员工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的桂浩说。
    顺江社区党支部书记陶发根表示,越来越多的群体能在同一个社区和谐共处,靠的是相互奉献和相互包容,而奉献和包容的载体,就是蕴含着大爱的志愿服务,“我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通过志愿服务,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系更紧密了,感情更深了。”
    “小兰志愿者服务队”探索长效机制    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要求,一个是有用,一个是长效。
    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的蓓蕾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年社区。整个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有五分之一。一些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成为“空巢”老人。
    为了解决空巢老人缺乏关爱的问题,一些有爱心的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但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难以形成长效的温暖机制,以至于一段时间内,老人可能被“集中温暖”,而在另一段时间里,老人家里可能连续保持冷清状态。
    2006年1月,蓓蕾社区进行尝试,聘请下岗女工兰廷伍,给5位空巢老人服务,由社区向兰廷伍发放补贴,减轻她的生活压力。
    这样的尝试得到良好的效果,5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被兰廷伍打理得井井有条。
    由政府补贴志愿服务的模式,得到社区、空巢老人和兰廷伍的一致认可,随后被扩展到更大的范围。2007年6月,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正式成立了“小兰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全部由芳草街道30-50岁的女性下岗职工组成,帮扶对象主要是子女不在身边的七十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按照制度要求,现有的12名“小兰志愿者”每月在社区领取一张考核表,考核权利由受助老人掌握,根据服务的完成情况,由老人考评核定,每月末汇总到社区审定。对于通过考核的志愿者,芳草街道通过专项经费,为其发放600元生活补贴。
    受助老人廖常进说,这样的志愿服务,让我们感到了政府确实想着老百姓。
    对于如何完善保障机制,让志愿服务长期有效进行下去,成都高新区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机关工委书记马烈红认为,“小兰志愿者”的模式很有借鉴意义,同时,他又有自己的想法。
    高新区志工委制作了2万册中英文对照版《成都高新区注册志愿者手册》,在这本手册上,志愿服务记录包含了时间、地点、内容、时长和确认人,志愿者荣誉记录的位置,则用了黄色的底纹,占了整整一篇,十分醒目。
    下一步,马烈红打算依托网络,建立志愿者管理和服务供需平台,深入推进志愿者服务项目制,完善志愿者的服务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争取把商家融合进志愿服务奖励制度中,志愿者年终时,可以用累计服务的时间,来换取一些有用的物品或者精神产品。
    “我希望成都高新区的社区志愿服务更上水平、更有效果、持久进行。”马烈红说,“这已不单单是做志愿服务了,而是用一根线串起民众的爱心,编织我们美丽和谐的家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志愿服务推着文明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