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VS不让座?让座挨批,不让座受社会的谴责,到底要让社会青年怎么做?
近日,某报纸刊登一则信息:昨日,在本报QQ新闻平台里,网友“我丑、别理我”说了一件让大家都不可思议的事。17日7时许,他乘坐80路公交车上班,在烟厂站上了车,车上的座位已经被坐满,于是他站在了一个20多岁年轻女孩的座位旁。当车行驶到二马路站点时,一位看上去有50多岁的中年女子上了车,她穿了一件羽绒服,背着一个灰色的包,也站在了女孩的座位旁。看到中年女子站到身边,女孩赶紧说:“大娘,您坐我这儿吧。”女孩边起身边说,可话音刚落,中年女子却不乐意了,开口骂道:“我有那么老吗?我才四十多,干啥给我让座啊。”
中年女子这一异常反应,让车里的乘客都感到很惊讶。女孩已经站了起来,她感到很委屈:“哎呀,大娘,我不也是好心吗,你咋还这样呢?”女孩站起来后没再坐下,那个座位一直空着。
让座女孩被骂得快哭了
中年女子不依不饶地质问让座女孩,并且越说声越大,后来开始骂让座女孩。让座女孩很老实,没有吱声。“你傻呀,多大岁数看不出来”,不堪入耳的脏话一句一句地从中年女子的嘴里冒出来。整车人都静静地听着中年女子在谩骂让座女孩,虽然对中年女子都是另眼相看,但没一个人出来劝阻。
“感觉那女孩一直强忍着,气得都不行了,都快哭了。”网友“我丑、别理我”说,中年女子骂的主要意思是女孩不该给她让座,她还没老呢,那意思是那么一让座不是显得她很老吗,“张嘴就骂人,也太没素质了,从二马路站上车就开始骂,骂了一路,她也不嫌累。”
网友“我丑、别理我”说:“只能说当今社会这样的人太少了,最起码的一声谢谢都没有,还骂人,太不应该了。后来让座女孩在新天地附近下了车。我在光复路下的,中年女子啥时候下的车就不知道了。”在今后该不该给别人让座,礼貌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果出现了这一幕,值得深思
近日,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位老大爷站在身边的事件,被网友拍下并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广泛讨论。同时,另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
网友们就此事争论的观点可分为两派:一派从社会道德的立场出发,认为“90后没素质”,“现在一提到雷锋,孩子们就笑”。另一派从现实利益的角度,认为“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跟帖,列数不该让座的“种种理由”——“书包很重,不想让座”,“我每天学习太累了,如果站着,头都晕”,“想让座但是有点不好意思,我旁边的同学都没让座,其实让座也需要脸皮厚、胆子大”。
看到家长及年轻的学生们对“让座”问题持有这样的观点,并且还显得“振振有辞”,不禁感到吃惊和羞愧。我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并一直令国人引以为豪,而我们接受的教育也一直鼓励年轻人从小就要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但是今天,在“该不该让座”这个问题上,那些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基本道德的处事原则,却受到了莫明其妙的“挑战”。
“要不要让座”是一个态度问题,反映的是人们的价值标准。上述两派的分野,就根源于价值标准的不同。主张“应该让座”的一派认为,让座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结果的不利而放弃;也许让座会让人承担身体上的不适,但这不能成为推脱的理由。以此相反,主张“不该让座”的一派认为,让不让座应该考虑后果,以后果的不利来回避让座是正当的。
然而,很明显,在我们的道德传统中,让座已是一种常识性的义务。在公共场合,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号召:“请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及有需要的乘客。”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基本原则,这样的社会道德是具有普适性的,需要全社会成员的遵守及实践。在这一逻辑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利他即利己。而在支持不该让座的一方,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绕开了基本的道德判断,直接从行为能否达成利己的目的出发,来选择如何行为。这是一种极端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
其实,“让座”问题虽小,但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我们真正忧虑的应该是,为何原本无须争论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议论的焦点。毋庸讳言,现代社会中,开放多元的社会状态固然给人们带来自由的选择,但也带来了许多颠覆性的怀疑乃至狡辩。有些争论,貌似为个**利争辩,实质是为求一己私利,回避主流价值的要求,逃避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这种趋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 让是一定要让的,不过话回说来被让的人是怎么样的也要看一下。我基本都坐在公交车最后面,后面没有了,前面的位子空着,我也宁愿站着。 大娘好过分哦{:5_413:} 看情况啦,没有绝对的事 {:5_406:}基本我也坐在最后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