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蜗女孩要上学 普通学校该为她大门打开吗
宁波公益网讯(编辑:猴子)11岁的戴耳蜗女孩:我要上学!
“我听得到,为什么学校还是不收我?”小琪坐在角落里,看着疲倦的妈妈,怯生生地问。许女士飞快地瞥了女儿一眼,鼻子一酸,无奈地背过身去……
为了11岁女儿的上学问题,去年起,许女士已询问过多家小学,然而得到的答复永远是“孩子比较特殊,我们要开会研究研究。”
谁料,这一“研究”,便是两年!
小琪2岁时因发烧打针导致耳朵失聪,7岁那年,家里筹钱为她装了人工耳蜗。“装上耳蜗后,加上多年的康复训练,小琪已经能听明白70%口语。本以为今后她就能跟普通小朋友一样接受普通的教育,然而现实中她却处处碰壁。”
“去了周边几所学校都不愿意接收。去聋哑学校问,答复却是,孩子已经装了耳蜗,就不要再让她学手语了;要让她坚持说话,应该把小孩送去正常小学读书。”
小琪成了“夹缝中的孩子”。昨天,小琪舅舅许先生在东论发帖求助: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琪进入普通学校?
网友搬出相关法规:
学校应开方便之门
帖子发出后不久,便被版主放置首页置顶推荐,一时间小琪的遭遇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网友“Hdragon”认为普通小学不应拒收,他举出了《义务教育法》中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网友们纷纷认为,既然小琪能听懂70%的口语,那就属于“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应依法享有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权利。
昨天下午4时半,记者来到市教育局,联系了基础教育处多名相关工作人员,但无人出面对此事回应。
记者调查:
康复训练后的聋儿
进普通学校不到32%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全国聋儿康复方面权威,曾首创“情景自然口语法”,有着20年康复工作经验的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主任陈淑云。
她告诉记者,根据今年全国聋儿康复工作会议中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聋儿经过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进入到普通小学学习的比例,就全国来看,不到32%。北京市因为软硬件设施较好,在这一块居全国领先地位,比例为75%-80%。
“100%地升入普通小学,这只是个理想状态。”在她看来,这种‘接轨率’不高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是康复年龄的限制。“3岁以前是孩子最佳的语言年龄,最多放宽到5岁。5岁以后,康复起来就比较困难”;其次是家长的配合度问题;还有孩子本身的智力水平以及对电子耳蜗的心理依赖等种种原因,“耳蜗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专家建议:
因人而异,
不一定非要送进普通学校
那么,像小琪这样“夹缝中的孩子”该怎么办?
“如果10年前,你来和我交流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一定要把她送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但现在,我要说未必!”陈淑云解释说,这些年,她看过很多的孩子,虽然通过康复训练顺利地进入普通小学学习,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聋校。
“这些孩子因为‘与众不同’,内心往往敏感而脆弱。在康复中心时,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特殊。但是一到普通学校就学,那样的差距就令他们不得不正视,各方面的挫败感随之而来,令人猝不及防,直至击溃他们最后坚守的那份骄傲,甚至引发种种心理问题。”
陈淑云说,拿小琪来说,11周岁的孩子,有画画的天赋,本该上五年级了,但她还是“只会加减,不会乘除”,相当于只有普通2年级孩子的水平,即使有学校愿意接收,她也必须跟着8岁孩子从2年级开始随班,她的心理是否能承受?遇到挫折时,是否能正确地自我调适,这些都是问题。
“为解决这类问题,北京海淀区巨山小学的校长同意接收聋儿。白天让他们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晚上安排专门老师为聋孩子‘开小灶’,跟上进度。因为工作突出,2009年6月1日,胡锦涛主席就曾亲自来到这里,跟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一起过节。”不过陈淑云坦言,像这类的学校毕竟还是少数,对小琪而言并不现实。她表示,愿意为小琪提供义务康复咨询。
同时,她也委托本报建议小琪父母,不必太过执着于要上普通小学,聋校其实也有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宁波聋校的态度是初步建议,其实并未拒绝小琪入学。或许家长应该换种思维,孩子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宁波日报见习记者 单玉紫枫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