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1-10-17 09:28:50

公益事业需要点燃专业这把火

  事实如此也好,恶意炒作也罢,“郭美美”不经意间,让公益人士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个行业的信任危机。不少公益界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公益行业离真正的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程,才让公益事业的架构在公众心目中有些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令公益和慈善走向更加专业化的道路?这是公益界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非专业

  Keyword

  关键词

  管理松散

  人员流失

  半途而废

  热情与激情逐渐消退

  小坂大学毕业就加入了深圳一个网站的一个志愿者联盟。这个志愿者联盟是通过QQ群发起的,一旦有人在网上求助,这个志愿者联盟就会在群里呼吁大家帮忙。从帮忙找孩子、帮深圳外来工患病孩子治疗到救助深圳低收入家庭,这个志愿者联盟显得十分忙碌,从小坂刚加入的20人开始,一年之内联盟就扩展到了200多人。

  但是,参加志愿者联盟一年以来,小坂觉得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固有的问题几乎从来没有解决过。“其实我们联盟虽然有两百多人,但有些人甚至一次都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说到志愿者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小坂的语气明显重了许多:“公益志愿服务是一门实践的学问,如果大家都站在旁边看,那么应该靠什么走下去?”更让小坂觉得痛心的,是他深感志愿者联盟发展遇到了瓶颈,现在加入组织的有200多人了,可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人员短缺。每一次的公益行动忙碌的总是几个联络人,搞得身心疲惫。

  “我不知道这么多人都在做什么,因为做事的人太少,我们打算要运作的一些公益项目或是一些已经开始的活动,经常会做不了。对此我们无可奈何。因为这种本来就是志愿者组织,从根本上说,组织不能要求志愿者做到什么,也不可能规范志愿者必须做到怎样。”小坂表示,这些“半吊子”的志愿者,在深圳很多民间公益组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小坂表示,很多跟他同时参与联盟的志愿者都已经退出,因为觉得很多事情“做得没意思”,最初的“助人”情怀,也在实践中被磨得差不多了。小坂告诉记者,他今年会参与一个家庭的癌症患儿的救助计划,这个计划完成以后,他会休息一段时间,离开这个网站的志愿者联盟,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仔细盘算一下究竟怎样才能走好公益之路。

  1非专业引发的思考公益组织最缺的是企业思维和企业化的规范运作

  “小坂所说的这种情况,反映了很多民间公益组织真实的一面。”同为民间公益组织参与者的李岩表示,“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首先因为大家认为公益服务是自愿的!因为这样一个自愿的理由,大家会觉得做也可以,不做也没什么不对。如此一来,要苛求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来说确实很困难。”

  李岩同时指出,在很多“摇旗呐喊”的公益组织中,很多有心的人来了却并不知道做什么,或是参加过活动不像自己想像中那样有收获,或是找不到归属感。“这也有公益组织的责任,没有专业的架构,不能给志愿者和公益参与者一个完整而真切的认识,或是公益服务内容不实在、组织不严谨,这都会伤害到志愿者的参与热情。”

  深圳恩派干事王彩霞给记者例举了很多深圳民间组织的创办历程,在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到,民间公益组织的许多创始人拥有实现社会理想的满腔热情和干劲。凭着美丽的心愿,他们能草创出一片天地,却因为没有基本的管理技能而往往后继乏力。有些企业家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卷起袖子干起公益事业,后来却发现,当公益项目本身进入到具体运作的层面,就不只是秀场,而是一个关于如何组织运作、如何规划和执行、如何跟踪效果的事情了。

  “从事公益的人必须拿出做企业的方法和干劲,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公益组织最缺的是企业思维和企业化的规范运作。没有专业和严谨的管理运作,没有透明和标准的财务制度,没有合理的治理体系,自然就不会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自然就很难让人们放心地提供善款和捐助,公益组织经常无以为继就不足为怪了。”深圳恩派的几位干事都如此认为。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徐宇珊认为,“对一个公益组织来讲,管理要专业化、制度化。管理一定要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而且一定要是最优秀的管理经验。因为管好一个NGO比一家企业更难。NGO的管理为什么比企业难,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目标是清晰的,追求利润。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多元的,模糊的,更难以量化。”

  2非专业引发的思考注入企业化管理才能双赢

  第五届深圳政协委员郭晋龙认为,“郭美美事件”导致了对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中国公益慈善业信任危机,要走出信任危机,不能靠新闻发言人的简单道歉与改进表态,也不能靠没有机制保障的廉政措施和透明承诺,而必须是借鉴国际惯例,对中国慈善行业和组织,由行政化、官办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改制为专业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否则将无法走出信任危机。

  国内外大企业在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它们可以发挥的影响其实远远超过了单纯的金钱支援和直接的慈善活动。公益事业和公益组织的更加透明化和有效性,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企业在帮助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成长方面,还有更多的资源可以贡献出来: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的支援。

  如今的公益领域需要管理能力(项目运作和营销等)、透明化(评估体系和治理等)、专业度(评估标准和财务系统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更注重同民间公益组织进行配对,通过免费的资源介入,一起来把中国公益事业的基础建立起来。企业投入的资源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运营管理、行业知识等特殊的经验,可以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专长的员工们的时间。让公益由专业的公益组织来运作,也许对整个中国公益产业的发展更有意义。

  这对企业和公益组织来说,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个合理的双赢。对于企业来说,它能达成既有意义又有实际效果的社会影响,可以通过企业志愿者项目强化企业文化,可以在内部员工、潜在雇员以及整个公众面前提升企业形象。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可以提升绩效,增强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能力,使之拥有更加优化的事业发展基础和更加良性的运作结构,使之有能力进一步获得专业服务、资金、能力建设和募款支持。

  专业

  Keyword

  关键词

  高效管理

  项目持续

  公开透明

  高效率运转得力于专业团队

  2010年12月3日,壹基金在深圳落地,获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自此,壹基金拥有了独立从事公募活动的法律资格。

  壹基金倡导的公益理念,是“壹基金壹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每人每月1块钱,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壹基金运作模式,由团队组成,基金聘用了数十位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全职工作,组建了一支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包括拥有跨国工作经验以及500强公司工作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同时国内公益领域的数十名知名专家学者也受邀组成了壹基金的顾问委员会。而壹基金的财务审计: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Deloitte)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师公司(KPMG)对善款的收支进行审计;凯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KCS)提供善款的财务报告。战略规划:国际著名咨询机构贝恩公司(中国)为壹基金的长期战略发展提供指导;奥美、BBDO、麦肯光明等多家全球领先的广告公关公司亦为壹基金提供国际专业水准的传播规划服务。

  通过为捐款人、志愿者和公益组织(NPO)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平台,壹基金实现公益捐款、活动发布、义工招募,以及提供给义工和公益组织独立的后台管理功能。同时,满足壹基金自身对捐款帐务、义工、合作组织、项目等的管理需求。

  1专业引发的辩论一

  公益慈善与企业专业相连并非动机不纯

  从舆论的角度,企业如果将慈善与企业专业相连,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或动机不纯。

  就像大众看待“慈善营销”那样。为了避嫌,美国最大的捐献人通用汽车公司,1997年投入慈善事业的资金共1.01亿美元,公司通过基金会将其完全投入到与公司业务没有丝毫联系的领域,包括教育、健康、人类服务和公共政策。国内有些企业家也刻意标榜,自己的捐赠出于纯粹意愿,不愿意选择冠名或者避免让企业相关的信息出现在救助项目或活动中。而公益界颇有影响力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也出现很多无法统计的匿名捐赠。

  然而,在西方国家,民众对公益的认知已经渐渐得到了提升。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尔·波特和马克·克雷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就联合撰文指出:“简单地将慈善义举与营销区分的二分法已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事实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往往是让企业行动起来,使之既造福社会,又使企业受益,关键是找到二者相交的部分。”

  这相交的部分,自然就是大力利用企业自身的专业优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捐赠。由于这些项目的社会目标与公司的专长紧密联系,所以它能够以较高的成本效益比出现,较之单纯的捐款捐物,提高更大。

  “将企业捐赠融入企业战略,为企业捐赠拟定一个与企业经营业务有关的主题,然后制定出系统、详尽、个性的公关计划与营销策略,突出企业的社会公益理念。”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认为,“捐赠事业的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专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是很多国内企业开始成立专业公益机构。做专业的事情成为企业进行捐赠强劲有力的公益形式。而公益基金这种专业形式,作为一个培育企业责任酝酿社会爱心的苗圃,也逐渐走进企业视野,备受企业青睐。”

  为了强调自己的理念,窦瑞刚在很多论坛会议中不断提出,“公益要利用商业的智慧,一起行动起来,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努力!”

  2专业引发的辩论二

  公开与公信都需要专业化的运行

  “慈善的公开、透明以及提高公信力,不仅需要发展的热情和干劲,更需要专业化的思维与运行,这是民间慈善组织需要意识到并努力的。”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在采访中,多次对记者强调这一点。

  在《2010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中,不仅描述了2010年中国公益界的“风起云涌”,还详细数了2010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所发生的巨大转化,公益慈善事业已逐渐走向专业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益环境的日趋理性和成熟,让社会财富阶层把公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阶段;另一方面,那种朴素的“质疑”观念也演变成了一种宽宥的公益态度,从而引发了诸多制度创新以及修订。

  专家认为,近些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参与慈善活动的主体不断增多,全社会慈善意识不断增强,慈善资源的开发不断拓展,慈善捐助税收比例大幅度提高,发展慈善事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公益事业正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家们已告别简单停留在捐赠层面的慈善思维,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家的捐赠正在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转变;二是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正由道德义务向战略选择转变。

  而伴随着公益的西学东渐,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慈善意识,企业家们也逐渐开始琢磨如何做公益?因为,当企业走向成熟之后,它自然也期望自己能像先前市场打拼一样,让担责从盲目回归到理性,也希望高效率和没有折扣的担责,寻找专业化的途径成为企业时下的一种需求。

  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在7月15日深圳壹基金新战略发布会上再三呼吁,”公益事业迫切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我们的社会不乏慈悲心肠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不缺少投入公益的资金。然而,要把公益当做一种事业来做,仅有钱和慈悲心是不够的。做公益事业,必须要实现理性和感性、慈悲跟智慧的结合。”深圳壹基金的项目总监告诉记者。

  在7月15日深圳壹基金新战略发布会上,壹基金理事王石告诉记者:“我的工作方法像万科强调的,透明、规范、团队、专业,这和李连杰做的公益活动宗旨非常一致。壹基金理事会的管理架构,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角色。壹基金本身有一个很好的基础,然后把腾讯、万科、招商银行管理方法揉在一块,来支持壹基金建设。”王石的话,让深圳所有公益参与者都充满期待。

  晶报记者刘娟/文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益事业需要点燃专业这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