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投身慈善成为企业界潮流
来源:江门日报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东莞厚街镇楷模厂老板徐国芳马上豪掷50万元悬赏缉拿第一部肇事车辆的司机,事后因为肇事司机及时自首,徐国芳又将50万元分成三份,小悦悦父母10万元,救人阿婆陈贤妹10万元,捐给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30万元。但在网络上激起热议后,他又担心会被人误解甚至丑化,一方面在微博上反复明确提出“50万元一定会出,一定说到做到”;另一方面要求手下工作人员一定及时将钱送给三方。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分子,他们自发性的慈善行为往往起到鼓舞人心、树立楷模的作用,在社会上产生良性的模仿效应。他们以企业运作的模式来支配善款,更具灵活性与实效性,对政府的慈善组织也是一个有力补充。特别是在目前这个社会道德底线不断下挫、政府公信力重建未见起色的情况下,他们的示范确能起到重聚人心、修补道德的作用。
但是,在国内社会,激励企业家投身慈善的机制远远未能建立起来,以至于相当部分的企业家只能压抑住投身慈善的愿望,对慈善事业冷眼旁观。而少数“强出头”的企业家又被惯于中规中矩的人们视为异端,作出各种各样添油加醋甚至捕风捉影的猜测与诽谤,对企业家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严重打击了他们继续投身其中的积极性。近期陈光标的作秀行为被热议即是一个例子,此次徐国芳捐款后诚惶诚恐的举动又是另一次验证。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陈光标与徐国芳们的顾虑,激励他们更大胆地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政府与民众两方面的配合。
一方面,在民众来说,应该逐渐学会以理性宽容的态度看待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的行为。或许他们确实有这样那样的个人动机,但试问,哪个人做事没有动机?我们不应对稍有差池的企业家马上予以彻底否定、狠狠抹黑。相反,应该多点宽容、多点鼓励,让投身慈善成为企业界的潮流。这样,即使企业家确实另有所图,但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双赢局面吗?
另一方面,在政府来说,应该逐步放宽对民间慈善组织的限制,不要非得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才能成立。这不但能降低投身慈善事业的准入门槛,令有意愿的企业家不会望而却步,更可使这部分企业家与已备受质疑的官方慈善组织划清界线,不再受后者负面形象的拖累。当慈善组织不再挂靠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对它的监管自然少了诸多阻力,而它要在民众中树立形象,吸纳善款,又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取信于民,把善款运作得更加公开透明。如此一来,民众对这些慈善企业家的成见自然能够逐渐消除。
如果因此次事件而使企业家与政府和民众达成共识,共同推进慈善事业,这将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小悦悦事件不再只有负面意义。
与民同乐是领导干部的分内事
在省第二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副市长陈杭参与《天天好时光》节目演出,与百姓快乐地跳起健康舞。陈副市长位于前排居中,笑容灿烂,动作娴熟,与整个队伍融于一体,令人看起来很养眼。
领导干部登台演出,与民同乐,本是我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对于鼓舞士气,增强干群团结,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少党的高级干部、军队高级将领参加过进步的文艺演出,多少年来还传为佳话。陈副市长拨冗参与,花时间排练,甚至与同练者进行切磋,演出时不以官员身份突出自己,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年,科、处级领导干部在重大节日参与演出,不是没有,但是到陈副市长这一级现职领导干部,恕在下孤陋寡闻,比较少见。这说明,我们的干部群众关系愈益密切了。
领导干部也是人,由血肉之躯构成,自然也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大至帝王将相,小至平民百姓,人生当然追求欢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能否与民同乐,关系到联系或者脱离群众,并非小事情一桩。《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说到齐宣王独乐,引起百姓诉苦埋怨,而跟百姓娱乐,大都会喜形于色相告。其实,能否与民同乐,还关系到政权的巩固。我们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与民同苦共乐,受到广大民众的称赞,但个别地方有的领导只是自己独乐,脱离群众,引起群众的反感。例如,办公室越修越漂亮,甚至个人拥有数百平方米;拥有个人高尔夫球场会员卡,每一挥杆击球,一击千金;下去出差,躲在旅店闭门搓麻将没日没夜,一个晚上下来只赢不输进账数千至万。其乐则乐矣,却败坏了党风和党的领导干部形象,引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陈副市长和其他领导干部适当地因时因地参与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正是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与民同乐,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