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黄斌:20年省吃俭用帮助210个苦孩子上了学
[事迹回放]黄斌今年87岁,他是210名贫困孩子的“助学爷爷”。
离休后的他,把助学贫困孩子当成自己的一种快乐坚守,从1990年开始,二十多年来,始终情系贫困失学儿童,开展慈善捐资助学活动,捐助金额超过60万元。他关心下一代成长,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坚持同每位学生保持通信联系,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在帮助失学儿童的同时,还四处奔走,发动城里条件好的学校、学生家长、干休所老同志、家属、子女关心“希望工程”,先后为75名贫困学生找到了帮扶对象。200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4年获十佳老有所为奉献奖,2005年4月他家被评为十佳文明家庭,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离休老干部、“中国百名慈善人物”,2010年当选“中国好人榜”好人。
[记者回访]
记者联系采访时,黄斌正巧要到113医院看牙医,“上边的8颗牙,都是假牙,最近有点不听话了。”黄斌一脸笑意,不无风趣地解释道。
黄斌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在家里锻炼一下身体。“腰不好,三年前动了腰椎间盘手术。”黄斌说,这几年一直坚持在家康复。早饭很简单,馒头和辣椒酱是少不了的。祖籍山东的他,饮食中总少不了辣,大蒜、大葱、辣椒餐餐都有。
“我们吃得很好,营养又健康,”对于记者的询问,黄斌特意强调道。实际上,他和老伴每天的菜钱只有10多元,偶尔自己做一餐肉包子。“一个人,吃饱就好,穿暖就行。”这是黄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黄斌每天的生活很丰富,参加一些干休所的老年人活动,如果身体允许,每周至少一次参加社区活动,他还是辖区南门街道马园社区关工委主任,兼任着两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最近因为身体的原因,黄斌辞掉了一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工作。不过,每次去学校,孩子总是很欢迎他。他除了给孩子们讲讲课,也会给孩子们带去一些精心准备的礼物。
学生们的成长是黄斌最关心的话题。最近宁波市慈善总会刚刚结束的“彩虹助学”活动中,黄斌又和两位贫困大学生结上助学对子。“好说歹说,总算抢助了两个孩子。”黄斌说。作为慈善总会的“常客”,工作人员太了解他,也想为他减轻点负担。但是,最终执拗不过。“能多帮助一个是一个。”黄斌掰起手指头算了算,今年有三名他结对的大学生就要毕业了。一个宁海,一个余姚,一个衢州。“贫困家庭孩子不容易,他们工作好坏关系一家人的命运。”黄斌很是关心他们的出路问题。欣慰的是,两名毕业生的工作已经有了去向。特别是宁海的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黄斌一直资助他上学。“终于可以走上社会了。”得悉他学成毕业的消息,黄斌高兴地为他舒了一口气。目前,接受过他资助,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就有16人。
和资助的孩子们写信回信成了他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每天午休过后,他便开始琢磨和孩子们写信的事情。目前,黄斌正在结对的有贵州和重庆的15名高中生,省内的5名大学生。“现在眼睛不好,手也不怎么听使唤。”黄斌说,经常是老伴代笔,他说老伴写。“这些贫困孩子,更需要多方面关心。”黄斌深有体会。
“以前晚上也写写信,现在写不了了。”黄斌说,因为身体原因,晚上他主要看看电视新闻。
面对新近刚刚评选出的第二届道德模范的荣誉称号,黄斌只是笑笑,“我们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来还可以再多帮助一些。”黄斌说,“有生之年,一定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
我想,每个人在了解了黄老捐资助学的动人事迹后,都会被他平凡而伟大、二十年如一日的精神所感动。黄老的道德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自己始终情系贫困失学儿童,克己勤俭,助学帮困;二是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感染、影响了身边的人,他通过四处奔走呼吁,发动附近单位和老战友、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到助学行动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前者,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后者,则是一种道德榜样的力量。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首先是人的文明程度的提升。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黄老的无私事迹对于社会上一部分人,尤其是一部分年轻人而言,很难完全照搬照学,但是黄老事迹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其切身行动为弘扬优良道德风尚树立了标杆,引导和激励着身边人向他靠拢、向他看齐。只要社会上每个人都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社会文明程度就能获得整体提升。这正是道德模范的作用和力量。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