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间爱心人士认为善款流向何处 监督很重要
丁 安 绘
近日,一则“学生获得500元捐款,学校抽300元当劳务费”的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宁波是一个爱心城市,除了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等途径外,很多爱心人士也会通过民间的渠道,将爱心款送给有需要的人。爱心捐款缩水,献爱心的人是否感到困惑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一些相关的爱心人士。
宁波“爱心妈妈团”QQ群有近千人,核心成员也有40多个。每次在媒体上看到贫困地区的孩子有需求,她们就会专门组织义演义捐,将募集到的钱交由核心人员采购,然后再将物品寄到需要者的手中。负责人朱燕菲告诉记者,捐款捐物,一般要求对方给予反馈,并将涉及到的收据、照片在微博、论坛上直播和公示,杜绝“暗箱操作”。
譬如去年“爱心妈妈团”给四川某学校的校长寄去1万多元的捐款,用于改善学校孩子一个月的伙食。“我们要求校长把相关的照片和情况反馈给我们,看到孩子的午餐的确有鱼肉,我们这才放心。”另外,如果对方是病人,她们会派一个爱心妈妈前往当地,将钱直接打入医院的账户中,再将凭证在团队内部公示。
另一个民间团队——“百川爱心志愿团”同样汇聚了数百名宁波的爱心人士。负责人朱先生表示,每次捐款捐物会先和当地的义工进行对接,并要求发放爱心款时当场拍照、签字、按手印,随后将这些相关材料在官方博客上公示。“一般是长期在做义工和公益的人才能被选为‘百川’的监督义工。”同时,孩子们的反馈和感谢信也是他们获知爱心捐款是否到达的途径。“目前,还不存在被中间机构扣留的问题。”
据了解,爱心钱款在当地运作不规范,是甬城民间爱心人士的普遍担忧。采访中有位爱心人士表示,其曾想在落后地区建一所希望小学,后来朋友告知,建个校舍本身需要20万元,但当地要收一笔近10万元的费用。“如果是正当理由,比如说是工本费、监管费,我当然愿意;但是这10万元,会不会要价太高了!”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甬城一些爱心人士渐渐不再选择直接通过邮局汇钱的方法,而是以捐赠被子、棉鞋、衣服等实物的方式,帮助偏远山区里的孩子。
“全程监督很重要。”朱燕菲的这句话,可能道出了很多民间爱心人士的心声。她说,爱心团队的成立,也是为了能够使民间爱心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更稳定地发展,更有公信力。
宁波日报记者黄 合
新闻链接
“学生获得500元捐款 学校抽300元当劳务费”贫困山区学生的500元助学捐款被学校要求“上缴”300元,而学校的理由却是,“因为在这次争取爱心助学款的过程中,花费了一定的开支,还有一些劳务费等问题。”而事后记者采访时,校方又称“将捐款收回主要是调剂一下,帮助更多的人。”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