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投——为慈善注入持久活力
慈善行为古已有之,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通过慈善行为分享自己的一部分财富,不仅能够使他人享受到更多生活乐趣,还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更能让捐赠者本人体会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助人为乐的幸福。但是,与全社会需要关怀的人和事相比,偶发的一次性捐赠的慈善行为则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形势之下,旨在发展高运营效率,高社会回报,可持续的慈善事业的公益创投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何谓公益创投?公益创投就是将资本领域的风险投资模式引入到公益领域的投资。仅从名称就可以得知公益创投区别于传统慈善捐赠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公益创投是投资而非捐赠。正是投资这一属性,决定了公益创投组织不仅关心创投资金本身的使用,更关心资金如何使用,不仅关心慈善目标的实现,更关心目标是否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因此,公益创投成为“高度投入的捐赠计划”。不仅仅是属性的区别,公益创投与传统慈善捐赠相比,还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关注慈善组织自身的运营和长远发展公益创投组织不仅仅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来源,更提供技术与管理上的支持,因为公益创投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建立高效持续的慈善组织,实现慈善之树常青。对于我国目前处在初创阶段的大多数民间慈善机构而言,公益创投提供的第一桶稳定资金尤为珍贵。二、为企业和慈善组织的长期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平台由于深度介入和长期关注慈善组织的发展,公益创投组织比大多数企业都更了解慈善组织的现状及需求,这无疑为希望从事慈善,而又担心资金不能被有效使用的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必将促进企业更积极的加入慈善的行列。而且,由于对慈善组织从资金到技术,从管理到流程的全方位支持,公益创投也必然促使慈善组织更公开、透明、有序。从而大大便利了慈善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三、将企业社会责任和慈善紧密结合公益创投是为企业和慈善组织建立的合作平台,天然地为企业实践自身社会责任、塑造自我良好形象提供了一个大舞台。通过长期持续的慈善活动,慈善组织实现了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而企业自身也建立了持续正面的社会影响力,这无疑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可以看出,公益创投关注的不仅是某一次慈善活动的成功,不仅是某一个慈善目标的实现,更是慈善组织自身从事慈善能力的增强,是慈善组织持续发展,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慈善目标的能力的形成。公益创投的整个流程,因为投资的属性,也绝不像传统慈善捐赠那样,发端于某一次偶然的事件,止步于财富捐出的那一刻,或止步于某一具体慈善目标实现之时,而是要求实现资金“投入之前严格审查,投入之后持续追踪监督,当每一具体目标完成后及时评估,及时改进”。可以说,只要慈善组织没有实现“完美进化”,公益创投就不会有真正结束的那一天。总而言之,一方面,公益创投是风险投资模式向公益领域的延伸,而另一方面,公益创投也是市场经济领域先进经验向相对“落后”的公益领域的拓展,这种延伸和拓展虽然受到投资和公益两者属性矛盾的制约,但是将投资领域的经验适当合理的应用到公益领域,其能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极大的节约社会成本。传统公益活动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低下。捐赠者和公益机构通常都是互不了解,捐助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公益机构从事什么样的公益活动,如何从事这些活动,公益机构也不了解捐助者到底有什么样的意愿和要求,自己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些意愿和要求。这一方面造成潜在捐赠者对公益机构缺乏足够的认可,造成许多人想捐而不敢捐,不知道如何去捐,客观上限制了公益机构本就不宽裕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造成公益机构一旦收到捐款就往往当成自己的钱来用,资金使用混乱低效,甚至于出现了部分人将捐款箱当作自家保险柜的事情。而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投资,一方面为公益机构提供从技术到管理的支持,另一方面建立严谨的绩效评估制度,高度重视受捐助公益组织的财务配置、经营效率和长期目标的达成。这就促使公益机构不得不重视自身的内部建设,运营管理和目标实现,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其次,极大的提高了公益组织的持久发展能力。加入公益创投就意味着,公益组织特别是我国多数中小公益组织必须挥手告别“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自由时代,进入一个接受投资人监督评估,对投资人负责的新时代。公益组织不再仅是一个体现自身成员兴趣理想或某个大额捐款人意愿的组织,更要成为一个体现投资人要求的高效、有序、不断成长的组织。这种告别和转变同时意味着,公益组织将享受到公益创投组织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方位支持,享受为其量身打造的管理方式、发展规划和专业知识服务,意味着公益组织在做公益的同时同样注重绩效,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同样注重怎样完成目标,意味着公益组织自身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如果说现在的慈善领域犹如一块水分入不敷出的干涸之地,公益创投的出现则如一眼清泉,为这块土地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来源:SRI月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