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之道:专门人才与科学运营
“我们的公益项目是否可以是不悲情的、不苦难的、无关道德批判的?我们可不可以把感性的、时尚的、科技的、HIGH的东西带到公益里?”“钱先生,今天我说你是领袖,你以后做慈善就不能退却!”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2012启动仪式暨全民公益论坛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以此活动的上海发起人之一钱文忠教授举例,强调现代公益高效运作需要公益领袖的带领。公益需要领袖于海教授认为,只有向外传播好观念,才能募集到公益必需的资金。如今提倡全民公益的观念,首先要让大家都有公益意识。其次就是要有公益领袖去带领人民做公益。于海教授表示,把有意义的公益做得有意思,人们才有主动性,全民公益也就容易实现了。而做到有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满足人的被需要感。“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希望被人需要、认可、尊敬。做公益让我们有主观意义感。做事可以为朋友、为领导、为钱,有人把钱拿出来做公益,凭什么?因为他需要被接受、被认可的感觉。当别人感到生活被改善,就是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慈善消费就有意义。”于海说道。在做慈善的人中,有一种人有更多的悲悯心,他们便是有公益人格的人,可以做公益领袖。于海教授认为,社会应该为有更多悲悯心的人排除困难,让他们非常容易地在公益道路上发展,让他们能够得到别人很高的评价,有社会声望。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杜聪,是于海教授眼中的一位公益领袖。曾经,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杜聪接触到一群艾滋病病人的遗孤,当一名孤儿拉起杜聪的手时,杜聪的悲悯之心被瞬间激发,他辞掉华尔街投行的工作,去香港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我和杜聪交谈时,他一句话没提让我捐钱,但是看着他充满悲悯的眼睛,我就不得不捐钱。”于海说,人人都有爱心资源,需要激发。公益领袖则具备一种能力,他们可以唤醒普通人心中那一点点的善意,然后汇聚成慈善资源。同时,公益领袖也需要捧。“今天你做了公益领袖,未来遇到公益的事情,你就不敢往后退了。人一定要捧,我们可以捧到他不好意思。”于海教授对现场的钱文忠教授开起玩笑,鼓励钱文忠把慈善公益坚持下去。对于当下中国的社会氛围,于海认为并不利于产生公益领袖。优秀的人才大多投身金融等高薪行业,极少有人才专职做公益。“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都要有专职的人做公益才行。”于海说道。即使缺乏公益领袖,也应有公益专家。专家要具备募集善款的能力。他说:“募集善款要有成本、有技术。可以高薪招一个职业经理人,帮助做劝募的活动,让资金每年增加10%,就不愁善款。”公益可以时尚由金融业转行投身公益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冲认为,公益事业需要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方法,公益项目和上市公司一样,要看其是否有清晰的主营业务,是否可以构成效率最大化。提高效率的具体做法就是要有分工,让每个机构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且领域要收得很窄。“公益的范围太大,大得让人绝望。只有将范围收窄,才能发挥效应。”吴冲说道。比如人们募集了一亿资金,用于改善教育状况,但实为杯水车薪,难以体现效果。如果将范围缩减到基础教育,目的性就增强了一倍,然后再继续缩减到乡村基础教育,再到乡村基础教育的某一课程。这样,一亿资金的投入就完全充分体现效应。吴冲说:“要不断去收窄领域,直到你能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才是效率。”在明晰了公益的范围与分工之后,科学化的操作显得尤为重要。珍爱梦想公益基金去年在全国25个省份和地区建了230个梦想中心,有232个多媒体教室及306个小型图书馆。具体的项目执行人是几个大学毕业不到两年的年轻人。“大家靠的就是科学手段,运用表格、后台程序、系统标准化操作就有效率。”吴冲说道。在保证公益机构自身科学运作的基础上,还要与其他行业进行专业的合作,形成一个高效的公益企业化系统。珍爱梦想基金去年募集了上百万册图书捐给乡村儿童。他们的做法是取得教育局的允许后,将募集海报快递到学校,号召学生捐书,募集完成后请专业的物流公司到学校收,再快递到乡村地区。“我们的公益项目是否可以是不悲情的、不苦难的、无关道德批判的?我们可不可以把感性的、时尚的、科技的、HIGH的东西带到公益里?”对于现代公益的高效运作,吴冲有着这样的思考与尝试。他认为公益人很理想主义,但因为公益本身是现实的,只有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去运作,才能吸引到社会的主流人群。新闻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