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公庙街道:一群“80后”当起社区“老娘舅”
宁波公益网讯 他们不是社区里德高望重的大爷大妈,他们不靠威望服人……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一支由15名“80后”年轻人组成的调解员队伍,在工作中开动脑筋,以理服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同。这支队伍成立几年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25起,成为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我觉得调解员得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年龄应在35岁以上吧。”钟公庙街道后庙社区“80后”调解员杜伟光对人民调解员的年龄一直有这样的认识。但是,2008年,他被分配到后庙社区工作时,却顶了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社工的班——负责调解工作。第一次调解他就被难住了,一对老夫妻为生活琐事吵开了,当时还没结婚的小杜在一旁劝解,但当事人反而越吵越凶。幸亏那天老调解员在场,把这对老夫妻分开劝解,很快平息了双方的火气。通过这件事,小杜认识到,调解社区矛盾急吼吼地上前劝解容易火上浇油。只有先“冷处理”,让当事人冷静下来,然后找出矛盾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现在一遇到矛盾纠纷处理,他会先了解情况,然后再从人情、法律角度出发进行劝解。遇到牵涉面比较广、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他会联系街道、居民代表以及物业负责人,约定时间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谈。
1983年出生的丁朝君,是万里学院法律系毕业生,在钟公庙街道司法所从事专职调解员工作。这位年轻“老娘舅”的调解法宝有两样:一是自己的法律专业背景;二是腿勤。不久前,长丰工业园区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突然宣布停产,造成厂里100多名货车司机失业,这些工人与企业负责人就经济补偿问题僵持着,甚至有人开车将工厂大门堵死。小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其他部门人员一起安抚双方情绪,一直忙到下半夜,与双方约好次日上午继续调解。第二天一早,小丁又赶到厂里,讲人情、说法理,一直调解到晚上11时,双方仍然没有谈拢。第三天,调解出现转机,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小丁说:“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跨度很大,涉及面很广,而且有些人说起法律来头头是道,只有自己更专业,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25岁的新城社区专职调解员陈旭东则把年轻看作自己从事调解工作的优势。“俗话说,礼多人不怪,逢人见面,多叫几声叔叔阿姨,对方火气再大,看到年轻人能尊重他们,一般都能耐着性子,坐下来好好地谈谈。”小陈说。作为女性调解员,她还有一大调解诀窍就是“微笑”。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当事人再大的火气也会降下来。小陈就抓住时机真诚地跟当事人交流,站在对方的角度入情入理地分析,邻里之间的矛盾往往能很好地化解。(宁波日报记者龚哲明通讯员蒋伟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