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 发表于 2009-6-6 14:06:58

志愿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志愿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作者: 姚远光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公众通过做志愿者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可以减少现代城市生活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绝,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与关怀,架起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友爱和相互帮助的桥梁,促进社会信任与社会和谐。
  发生在2008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让我们目睹了中国社会积蓄已久的志愿精神大爆发。志愿者的红马甲感动了中国,公众对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志愿者群体的现状和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关注。
  按照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标准定义,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是人类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志愿精神驱动各国志愿者为社会和社区提供志愿服务。
  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志愿服务提高国民福利水平
  一个国家志愿服务的发达程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社会资本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公众通过做志愿者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可以减少现代城市生活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绝,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与关怀,架起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友爱和相互帮助的桥梁,促进社会信任与社会和谐。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
  众所周知,志愿服务能够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多元化,解决大量社会问题。一个社会除了依靠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必须依靠志愿部门、非盈利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后者可以大规模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减少和杜绝官僚主义与不作为。志愿者可以动员社会庞大的人力资源参与解决社会问题,从福利性的到预防性的和发展性的领域,志愿服务都能涉及。
  志愿服务还能够促进社会繁荣与发展成果的共享。这是由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决定的。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它所能创造的价值,即产出:志愿服务有其经济学意义上的直接产出,如慈善、福利事业的生产效益,也有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间接产出,可以用货币、实物(如慈善捐赠、志愿性投资等)来测算发展成果的分享度,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所改善的社会福利来显示发展成果的共享。据估算,志愿者在美国每年创造的社会财富高达2250亿美元,志愿服务提高了国民的福利水平。
  志愿精神的培育仍需花大力气
  近10年来,尽管现代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进展,如志愿服务的理念在持续深化,志愿者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参与的部门和组织越来越多元,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就志愿者层面而言,其构成和规模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中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其中有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这一人群是志愿者的主体。在美国,志愿者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其中工作和生活经历丰富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极大,很多人终身从事志愿服务。笔者在美国见到的博物馆和动物园讲解员、歌剧院座位引导员,多为已退休的大学教授,其志愿服务的含金量之高常令人肃然起敬。
  从志愿服务自身来看,其理念、形式、管理和制度仍比较落后。科学的、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志愿服务理念并没有真正确立;群众运动式的推进方式和形式主义的工作倾向使志愿服务失去不少群众基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还造成志愿者资源的浪费,使志愿服务长期在低水平上重复;制度和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志愿服务难以获得足够的社会资金和人力支持。
  从社会成员的关注和参与的角度看,志愿精神的培育仍需花大力气。志愿精神是基于人类的道德和良知,以自愿和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志愿精神与自私自利、贪图物质享受、追求功名利禄、奢侈浪费等社会现实,是格格不入的。目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和良知仍有巨大的积累空间。
  广州亚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的又一次宝贵机会。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要推陈出新。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都需要持久的爱心、责任感和想象力,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和想象力,正是社会更加和谐所必需的。

燃烧的蜡烛 发表于 2009-6-7 01:15:47

志愿者、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都需要持久的爱心、责任感和想象力,这种爱心、这种责任感和想象力,正是社会更加和谐所必需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志愿精神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