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 发表于 2009-6-7 18:41:21

从香港义工制度想到我区的志愿者建设

香港的义工起始于1970年,已经走过了34年的历程,而国内志愿服务工作从93年开始才十几个年头,受市场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和理念,北仑区的志愿者行动,是以女排主场啦啦队为契机,作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诞生的新兴事物,由于适应北仑城区发展进程、适合社会成员的需求而获得较快发展。然而,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以及人们观念意识差距的影响,我们在推动志愿服务方面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香港志愿服务理念推广角度与内地有所不同。在香港、澳门绝大多数人认为做义工是香港义工发展局、澳门义务工作者协会向广大市民提供展示自我人生价值、提升自我素质,丰富生活经验,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的机会,义工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同时,他更是服务的受益者。与此相比在国内,人们对志愿者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主要动机理解不深,对志愿者活动的自愿性、公益性、无偿性认识不够,往往更强调志愿者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是向社会献爱心,是助人,强调志愿者更是服务的提供者。把志愿服务工作看成是一种单方面的施予,“我要做志愿者”与“要我做志愿者”两种思想出发点不同,两种角色在机构中的扮演不同,其行动的自觉性、自发性、服务质量和管理制度的推广实施难易程度也就不同,国内往往无法接受像香港、澳门做义工需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用这种观念。

二、香港志愿服务管理力量和机制比内地更完善更先进。我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今年,协调统领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协会也成立了。组织框架已搭建,目标任务已明确,但针对志愿服务组织机制建设如招募机制、培训机制、考核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施和完善还需一段时间。而香港对义工的管理、督导与沟通、培训、保障与激励考核的一套完整的体系,特别是义工发展局专设义工培训及拓展中心,为义工举办义务工作持续培训课程、义工专才特约培训、具体服务项目技巧等,制作及出版以义务工作为主题的影音教材,如视像光碟及录影带,让义工、任用义工人士、义工服务组织租用和购买,以协助有关服务推广及训练工作。非常注重对义工培训的方式,采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活动、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员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体会到义工服务的理念和技巧。而内地却无专设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村,对志愿者的培训也只是走过场,有的组织根本对志愿者也不培训,即使有培训方法也是传统的说教形式,使志愿者满腔热情而来,扫兴而归,大大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香港义工报名和单位需要义工须交费用与内地不同。为规范队伍,提高义工服务技能和质量,在香港,义工报名和需义工服务的需求单位都有一定的收费要求,每个义工报名2年收取50港币的会员费,每个需求单位需2年交纳200港币的会费成为会员,才能获得义工服务,不包括义工、需求单位培训另交的培训费,对报名的义工,义工发展局需为每个义工提供一至二次或者更多的机会让义工参加服务。义工交纳的会员费主要是用于管理人员工资开支、与义工、需求单位的通讯联络、活动组织开展等花销。而在内地,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资金主要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对志愿者报名、培训和需求单位都不需交会员费。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的瓶径是资金短缺,为了节省开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常组织大专院校和集体报名的单位参加,对主动报名的要求参加志愿服务的个体志愿者则提供的机会较少,造成对积极报名的个体志愿者的冷落,较之国内,香港义工发展局的自我运作更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事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四、香港义工活动日常化坚持和实效性体现的有机统一比内地较好。志愿服务组织是自由度较大的民间团体,每个成员都有充分的自由发挥余地。然而,在国内有些志愿服务组织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习惯于传统活动方式,没有积极开发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同时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把志愿服务内化为志愿者自觉、长期的行为,只注重短期效应,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的项目不愿组织参加,对社会上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性低。而在香港,活动载体方面普遍贴近市民,从市民的生活出发,体现人性化关怀,活动细致入微。再者,通过也让更多的百姓体会到义工服务的理念,实现了义工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香港义工发展局的办公设备比内地更为先进。在培训和介绍情况时,数码相机、手提电脑以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讲解更加生动和形象,会议室里数码相机、手提电脑以及多媒体的普遍运用使内部办公管理更直观也更有效率。而在内在许多志愿服务机构设备简陋,工作人员大多是身兼数职,影响到了工作的效率。

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香港义工发展局经历了34年的历史,而我区的志愿者协会才走过三四个年头。这几年,我区志愿服务工作围绕党政中心、社会所急和百姓所需,秉承“一手抓服务项目,一手抓机制建设”的方针,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三个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响亮品牌。为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义工组织和国内志愿服务组织的差距,下阶段我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加大“志愿者是既是服务提供者,更是服务受益者”的宣传力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志愿者在平凡的志愿服务中自身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了组织及领导等能力,我奉献我快乐,吸引更多的市民自觉投入志愿服务活动中,引导全社会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风尚。同时采用新闻报道、专题专栏、公益广告、咨询热线等多种形式着力宣传志愿者行动所蕴含的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志愿服务精神,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为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认同志愿服务理念。

二、尽快出台和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及配套细则。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认可、登记备案、社会公告、档案管理、活动需求等进行统一和规范,使全区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为使更多的志愿者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及优势,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降低对志愿者管理成本,加大对行业、专业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的培植力度,鼓励志愿服务组织百花齐放。同时要制定完善《北仑区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志愿服务证、活动考核及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注册、管理、表彰激励等有关机制进行统一和规范,逐步实现对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在做好自身管理工作后,为实现志愿服务工作事业化、可持续发展,提高志愿服务技能和质量,对志愿者报名和需要志愿者的单位可逐步推收取一定金额的会员费。

三、要完善供需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暨要大型化,更要平民化、日常化。根据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孤、老、残、弱得到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高于8%”这两个指标的要求,摸清各地敬老院、福利院和其他待帮助的弱势老人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按“需求+能力”的志愿服务原则,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举一反三,加大指导和管理力度,用志愿者活动的项目化、长期化建设使有足够的志愿服务机会供志愿者选择、参与;指导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要因地制宜地选准自己的服务项目,长抓不懈,务求实效,不能只流于形式,追求轰动效应,虎头蛇尾,而我们不仅要举办大型的活动,更要进一步深入到社区,从最贴近老百姓的事情做起。比如中秋节面向全区所有福利院进行爱心月饼发放、组织志愿者下社区教群众英语等活动,从而激发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创我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四、要扩大交流,开阔眼界,取长补短。提高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对比,找出我们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不足,增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努力培养一批志愿者骨干,为他们多提供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增强学习意识,经常性保持对各方面志愿者工作信息的了解、研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扩大交流,特别是与志愿者工作发达国家、地区之间学习和交流,为我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提供借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香港义工制度想到我区的志愿者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