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2-12-13 12:03:42

慈善救助的品牌、尊重及需要

  任和君
  
  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慈善救助。宁波现代慈善救助经过10多年探索,已经取得一些经验,累计帮助了157万多人,使用善款超过20亿元。其中市慈善总会分别约占十分之一以上。
  
  救助重视品牌。品牌,是个商业用词,凡历史悠久、质量可信、价格合理的商品都属品牌。
  
  借用品牌这个词,已覆盖扶困、公益、发展、义工四个领域的宁波慈善救助,现有十个项目,但称得上品牌的,约在半数以上。这个比例在企业生产中属高的,因为有品牌往往是“名牌”的代名词。
  
  比如,宁波颐乐园,这个占地百亩、千张床位以上,管理有序的养老机构以及有平民医院美誉的华慈医院两个实体,是宁波慈善的亮丽名片,又是与宁波慈善总会同步成长的“慈善实体”品牌。这个品牌曾经是“人无我有”,就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在全省乃至全国仍是堪称一流的“品牌”。又如,助医范畴的“慈惠童心”已帮助近280名先心病儿童恢复健康。其所以作为品牌不仅是名称切合,而且效果明显,让一个个不能运动的孩子变得活泼起来,其对家庭、孩子本人及社会上影响很大。再如“彩虹助学”已进行了10次,帮助了1290名大学生解决暂时困难。2012年5月,需帮助的200名大学新生名单一经媒体公示,仅一天半时间,就被热心人士认领,许多人只好先登记来年再助。这一项目之所以称品牌是因为完全依靠社会资金,是以救促募的典范。其他如已帮扶50多家敬老院增添设施或改善环境的“阳光敬老”;2010年开始的“双百帮扶”,共投入219万元,帮助152户相对困难户,有44户基本脱贫,已初见成效。还有助残、义工、慈善超市、公益、情暖万家等项目全国各地都有。为方便起见,统称为十大品牌。
  
  真正的品牌,定名犹如注册之商标,轻易不变,但也要随形势变化、群众要求,充实新的内容,“慈惠童心”项目已扩大儿童的常见多发病种;养老机构要新扩建;“双百帮扶”从帮扶农村或城镇个人到帮扶能带动10户以上困难群体的生产基地,是个飞跃。当然“基地”一词也属借用。
  
  慈善救助品牌的质量和合理又区别于普通商品,它必须使受助人增加“造血”功能,这又是一个借用。救助从慈善初级阶段的一般钱物的资助,到用于发展生产的扶助,即从输血向造血转型,这就是救助质量,就是救助效果的体现。
  
  救助讲究尊重。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来倡导以人为本,核心是要尊重人。若不尊重人,呵斥着让人吃白食,那么古代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不乏其人,近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也不胜枚举。有一段时间,由于极左思潮横行,慈善成为贬义词,把救助当作恩赐,发放者居高临下,受助者三呼“万岁“。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人们重新确立人本思想。这一点,对于慈善机构救助工作人员犹为重要。真正懂得其重要性,就是要从内心到行动上尊重受助者。
  
  《羊城晚报》2012年11月20日刊登河北高碑店西北107国道旁的“慈兴斋快餐店”对外“营业”3年来,已为路人提供免费午餐14.4万人次,140余位老人把这里当了自己的“家”。免费午餐开销主要由当地一家企业承担,很多好心人也都定期送来米、面、油、菜等。中午,老人们自觉排队,餐后,又帮助义工洗盘子、打扫卫生,还一起学习文化,唱歌、娱乐。施善者不是趾高气扬,受助者也不心生卑微,彼此尊重,是这家“快餐店”的主要特点。否则,这种救助行为不可能持续那么久,老人们也不会把它视为家里一样。其他地方还真没有那样有规模,有较长时间地去做同一件事。
  
  早些时候,慈溪市慈善总会,把既宽敞又省油、车内座位能180度旋转的适合老人乘坐或卧躺的10辆商务车,赠送给10家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受赠单位老人代表还乘坐这些“慈善助老服务车”在城区内观光一番。这一举措既有创意,也是实际行动的尊老。
  
  联合国赈灾署在给受灾的非洲孩子发放物资时,并不让孩子吃嗟来之食,而是组织孩子们从车上去搬一些拿得动的食品。然后,公平地分发,并郑重宣布:孩子们,这是你们该享受的劳动所得。有人会说,我们的救助人员那有这么高的水平?实际上,有时也会有。2012年10月20日市慈善总会联合有关部门,举办2012民企阳光“千名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有1000多名大学生与150多家企业达成了意向,使家庭困难的学生在课余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收入。这仅是宁波市民营企业“阳光助学”的一部分,他们历时8年累计筹款400万元,已帮助260多名贫困生走进大学校园,并提供上万册图书在10多所农村学校建立起“阳光书屋”。
  
  救助需要感动。感动相对于无动于衷。慈善需要感动,其中救助工作更需要感动。2012年,多家媒体推出寻找感动的栏目。宁波日报刊登了20个民生实事和20个重点工程候选项目简介后,广大读者对过去10年最受益的十大民生实事和十大工程投出“感动票”。看来,只要引导好,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凡真正受益的善事实事,对国计民生、富国强民有利的,大家都拥护。别说大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见到有人跌倒,都能伸出援手。一些媒体对助人为乐,却默默离去的那位穿条纹衫的女孩好一阵“最美”搜索;多起出租车司机救病人以及成年累月免费定点接送盲人外出的“一个人的车站”的公交司机等等,这些事情以及不惜版面报道这些事情的媒体都是令人感动的。
  
  感动是人之常情,慈善救助工作既要感动于爱心人士的善行善举,也要用感动的形式对待受助者,并真心地感动受助者的脱困脱贫。
  
  感动也是善行的产物,可以拉近人之间距离。有时长者一个鼓励的眼神,朋友一句安慰的话,甚至路人一枚真心给予的硬币,都是慈善之举,让人感动。有人高调行善,有人隐名捐款,只要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种慈善。也就是说,即使有人行善为了扬名,有人行善为了感恩,有人行善是信仰使然,有人行善是随波逐流,权且不管何种目的,只要诸种善举或善款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种慈善。从世界观角度,追求完美者,往往强调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撇开完美主义,慈善工作者应多追求效果。包括募集范围广比窄好,救助力度大比小好,要确信多数人的动机和目的都是好的。
  
  为国计民生办实事的值得感动,急难之中助人的值得感动,“一日捐”期间捐出一天的工资或出一天义工的值得感动,建立小额冠名基金的值得感动,甚至一句暖心话也值得感动。日常生活中,值得感动的事很多,行人过马路横道线时车辆已经开始懂得礼让,公交车上年老体弱者有人照顾,老人可居家养老,社区工作者会送餐上门,有的社区医生还定期定点到户出诊……
  
  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里,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一定还会有更多感人的事。更多的感动是人人可慈善的结果,也是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源泉。慈善事业发展了,救助力度会更大,无论是输血、造血,还是两者结合,或是以救促募等多种形式,一定会更加有声有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善救助的品牌、尊重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