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四~ 发表于 2013-1-11 22:38:23

不让慈善沦为“慈散”

不让慈善沦为“慈散”


来源:正义网

这个新年,与“慈善”有关。

1月4日,新年的钟声还未远去,一场火灾,河南兰考袁厉害收养的7名孩童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事发后,当地政府首先指责袁“违法”收养,但20多年来,人们有弃婴,就找袁厉害,因为当地没有儿童福利院。这个朴实的农妇收养了上百名弃婴。

一县之力挑不起来的担子,却让一个本应该得到救助的普通农妇扛起了,前者有何资格妄评后者的善行?大火是夺走孩子生命的元凶,而政府救助工作的缺失和原始简陋的孤儿收养模式难道不是悲剧的潜因?

兰考失火,天下急心,公众在惋惜那逝去的幼小生命的同时,也在聚焦事件背后的慈善问题——中国的慈善究竟要如何前行?

一则名为“御寒衣物被‘抢’走”的微博,让这个问题在新年里继续发酵。1月5日下午2点多,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长途汽车站外,流浪人员的御寒衣被(这些衣物是知名学者于建嵘发起的一项名为“随手街头救助”活动捐赠的),被50多个身

着制服的人“抢”走了。这一“救”一“抢”,冷暖皆知。

虽然,事后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流浪者中,有一部分系进京反映问题的人,他们不愿住进收容所,久占长途汽车站外的便道,有碍交通和周边环境卫生。”但赶走了流浪者,附近的交通和环境卫生变好了,流浪者何处避身呢?

城管人员承认清理了流浪者的“遗留物”,然而有谁听说流浪者总背着行李寻找食物的?于是,他们出去捡点吃的再回到桥底下这段时间,“遗留”的被子被“清理”了。

也许这样做能倒逼他们重新选择救助站,但流浪人员有居住在街头的权利,对流浪人员的救助必须遵循自愿原则。“清理”走流浪人员的衣服,不仅剥夺了他们的权益,如果流浪人员因此而被冻死,责任由谁来负呢?简单与粗暴可能酿成恶果,这一点,城管人员在做“清理”时,真的没想到?

香港已经建立一个主动出击、为露宿者有针对性提供服务的模式——社会福利署提供24小时的市民热线,外展社工服务队下区探访露宿者,同时,政府资助民间团体提供深宵探访服务。

同样是公共服务,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有人释放的是救助暖意,而有人却在“清理”中,散尽仅有的温暖?

需要反思的还有公益慈善机构。新年里,先是中国红会爆出管理缺位致善款发霉事件,紧接着,还未从2012年的“小数点”漩涡里挣脱出来的儿慈会,其13个基金被指成立后从未捐出善款。虽然当事者立即以“官网改版”为由作出解释,但舆论仍认为理由牵强:为什么其他项目的信息都填写好了,偏偏这13个关键的专项基金支出方面的“信息填写还在逐步完善之中”?

公众对儿慈会揪住不放,绝不是和它过不去,实在是它在资产管理、信息公开、善款支出、内部控制等方面硬伤太多,谁会对运行规范透明的慈善基金会说三道四呢?

新年里,一场大火,烧尽了袁厉害的收养热情,她说,再也不收养弃儿了;一次“清理”,散尽了这个城市寒冬里的温暖;一场“慈善风波”,让“慈善捐赠降到了冰点”……

如何不让“慈善”沦为“慈散”?

道德的治理既需要叩问良心,又需要依法处罚,更需要制度的完善与建设。唯有筑起道德、法律的高墙,守护爱的暖流,“慈善”才能实现其应有之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让慈善沦为“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