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659|回复: 0

[帮办·社区] 敢对培训说“不”的家长 凤毛麟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过去的寒假,你送孩子去培训班了吗?
  上周,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中小学生家长,发现90%的家长还是送孩子去了。敢对培训班说“不”,一个也不去的,那是相当“另类”了。
  而在这27个报班的家长中,又有一半以上的家长,给孩子报了2个或2个以上的培训班。另外几人,也至少报了一个培训班。
  这些年,甬城中小学生培训热是不争的事实。各类培训班四处开花,新概念英语、新起点作文、硬笔书法、民间手工艺、国际象棋……五花八门。 
  面对培训,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挺复杂。

  心态一:为了升学不得不去
  “自儿子上了小学二年级,这几年我几乎没了双休日。工作日在单位打拼,下班后陪儿子打仗。”在海曙一家外语培训学校门口等儿子“放学”的老胡烦躁地对记者说。
  为了让儿子能上一所好的民办初中,在孩子“小升初”的前一个暑假,老胡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带孩子到联丰附近的一个培训班上课,随后自己驾车前往高新区上班。午饭过后,老胡委托住在附近的朋友帮忙接孩子去学数学。下午下班时,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在6点前,送孩子去另一个培训班,继续学习两个小时。
  这个寒假,朱女士则给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报了一家奥数培训班,“上课时间比较紧张的。”朱女士说,奥数课,上午8:20到下午3:00,中间1个多小时回家吃个午饭。
  “我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奥数是有套路的,学与不学,有很大不同。”朱女士说,虽然官方说法都是不看重奥数,都说学习奥数没什么用处,但实际上,在一些热门初中的选拔招生时,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
  朱女士说,她有个老同事,不管平日还是假期,都雷打不动地帮女儿选报三个培训班,比如数学、写作和乒乓。儿子所在班级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平日、假期都有报培训班,其实,家长的想法都很实际,加快学习,以便五六年级成绩更上一层楼,最终如愿考上一所好的民办初中。即便没能如愿,上地段中学,也能得到老师的青睐。
  升学,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坎。一切准备,只为升学。
  心态二:一技傍身,心里不慌
  庄先生4年前成功“晋升”为爸爸。转眼间女儿已上了幼儿园大班。
  “现在幼儿园里有特长的小朋友实在太出挑了,老师也喜欢表扬这样的孩子!别看孩子小,女儿的不少同龄人已经开始‘培优’。美术、舞蹈、英语,一个不落。”还想着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的庄先生有点坐不住了。
  “虽然一直想秉持‘不给孩子任何压力’,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一想到未来竞争,就不知道这样的坚持会不会失了意义,最终耽误了孩子。”庄先生坦言,由于扛不住这种焦虑,他还是趁假期给女儿报了个兴趣班。不过,为了平衡内心矛盾,庄先生为女儿选择了在他看来至少“很好玩”的创意美工。
  “哪个家长在还没有挖掘孩子潜力之前,就甘愿承认自家孩子‘普通’。”
  听了很多“学乐器娃”的苦与“陪学父母”的累,家住东湖花园的陈女士还是下了决心、义无返顾让女儿学琴。
  “女孩家,懂点乐器总是好的。如果她不喜欢,我宁可让孩子一个一个试过来。总有一个能激发她潜在兴趣的啊!”在陈女士看来,孩子的天分就是需要父母通过各类尝试去发掘。“有的时候,不能完全依照孩子的意志,那可能会害了她!”  
  陈女士很羡慕朋友的一个孩子。“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当初‘试’出来的,我朋友原本想带着他去学古筝,不料古筝班人满,正好小提琴班还有名额,于是报了个小提琴,现在你猜他孩子什么水平?———区少儿乐团小提琴首席啊!连新加坡都去了啊!”
  “试了才会知道,虽然很有可能失败,甚至引起孩子逆反和厌倦,但不试,那会是永远的遗憾。”陈女士说得很直白。
  心态三: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
  很多孩子把寒暑假想象成自由放飞的节日,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听到“寒暑假”二字却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因为极少有父母能有时间待在家里陪孩子。
  今年寒假,家住常青藤小区的林先生夫妇又面临“老”问题:如何“安置”放假的儿子洋洋。  
  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面对电视电脑?不行,去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视力增加不说,贪嘴又不知节制的小家伙,闹了好几天肚子。 
  放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孩子是开心了,可安全问题谁来管?
  送到父母家?偶尔几天还行,但不是长久之计。一来加重年迈父母的负担,二来老人不免对孩子过分溺爱,没学会什么东西不说,脾气倒可能“增长”不少。  
  想来想去都不妥。最后一招:送他去读培训班。林先生说,我们也很无奈,目前只有这样一个看来还不错的选择。
  市民彭女士的女儿上四年级,她除了给孩子报名参加钢琴班,还续了个寒假英语班。
  “与其让孩子在家看电视,不如让她去学些东西。”彭女士说,而且,女儿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上了,班额很小,一个班8个学生。女孩子学好一门外语挺重要的,最初的想法是让她早点接触英语环境,觉得这个班还不错,一直坚持到现在,寒假肯定不能放松。
  记者 金晓东

  链接
  中小学生在上哪些培训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课外培训班的主流课程项目分为两种:一是小班教学;二是“一对一”私人教学。按照上课时间,又分为假期班和同步班,前者主要针对寒暑假集中补习,后者主要在周末上课,对学生一周在校学习的内容进行同步消化复习和指导,并对下一周的课程做指导预习。
  “同步班似乎更受欢迎,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对于课堂知识进行同步消化效果更加理想,假期班则主要是针对有升学要求的学生进行集中复习。”某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说,小班教学和“一对一”则各有拥趸,选择前者的大多是想拥有一个更理想的学习环境,小班同学间也能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圈子”;选择后者的,“更加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希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收费方面,“一对一”的价格较昂贵,小学课程的一个课时要收费100—200元不等,小班制的收费较“平”,小学在70—120元/课时,初中在130—170元/课时,高中则是190—220元/课时,“通常一对二的小班是一对一的七折,一对三的小班是一对一的六折,依此类推”。
  另外,记者发现,越是好学校,学生去培训的越多,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受培训量越大。学生就读年级越高,文化课培训的分量加重,而才艺特长类培训量减少。(金晓东)

  帮办传声
  培训机构这样选
  面对良莠不齐的培训市场,有需求的家长如何才能选到正规、合适的培训机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给出如下建议:
  首先看证件。宁波市565家正规培训机构,都有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和民政部门的《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查看这些证件,其他任何形式的证件都不能说明其是具有正规资质的培训机构。聘请外籍人员作为教师或管理人员的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外国文教专家聘请资格证》,相关人员必须取得《外国专家证》。
  其次看墙。根据《宁波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规定》,培训机构应将收费、退费标准和办法在显著位置上墙公示。另外,海曙区教育局还成立了民办教育协会,所有辖区内正规的培训机构,都会在墙上挂有一个“海曙区民办教育协会会员单位”的标牌,可帮助市民识别。
  第三,亲自考察。了解一个培训班最好的办法是实地考察。在考察中,家长不妨重点查看师资配备、安全措施、环境状况等是否满意,也可以陪孩子上免费试听课,真正体验教学过程。
  第四,货比三家。个别培训机构抓住消费者“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盲目提高价格,家长往往以为收费高,质量应该不错,有时结果却不然。
  选择时,家长可以多了解不同的培训机构,货比三家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定。另外,培训机构有时会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家长可以通过其招聘老师的要求考察其师资质量。
  第五,看口碑。口碑是学生、家长传出来的,不是钱能买来的。建议家长不妨多询问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的意见,如果这家培训机构真的“过硬”,自然会好评如潮。当然,也可以借助网络,搜索相关评价,做出正确判断。
  宁波家长还可以登陆“宁波民办教育”网(http://mbjy.nbedu.net.cn)查询。所有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正规培训机构,都可以在查询栏中找到。(董小芳)

  教您如何看广告
  面对满眼的宣传广告,如何能迅速地“弃糟粕、留精华”?
  “以报纸上的广告为例,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重点查看广告中有无备案号。”海曙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杨忠明说,根据《宁波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与管理规定》,培训机构发布招生广告和简章,应填写《宁波市民办学校招生广告(简章)备案表》,在发布前报审批机关备案。凡在宁波市级媒体发布的,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培训机构发布的招生广告和简章应与向审批机关审查备案的材料相一致,同时须刊登广告备案号。
  其次,广告中要有培训机构全称,且不允许出现“一流的”、“国内领先的”、“在职名校名师”、“首家”等字眼。
  根据规定,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应当客观、真实、准确,载明学校全称、学校性质、培训项目、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办学地址、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有关事项。
  如若发现刊登、发布虚假广告的,市民朋友可以拨打市教育部门热线电话87191191举报。根据《宁波市培训机构收费退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刊登、散发虚假招生广告、简章的,应当退还学员全部费用;如若情节严重,由教育行政部门吊销其办学许可证。(董小芳)
 
  维权意识莫相忘
  为了防止出现上当的局面,最大限度维护自身的利益,以下几点需牢记:
  首先,教育课时56个课时并且收费1000元以上的要签订协议,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家长可以要求在协议中注明退款条件、退款时间等,要看清退款条款是否合理,退款时间以及退款程序是否清楚明示。
  其次,保留好相关证据,如收据、合同、培训机构发的招生简章等资料。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证据使用,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也可到工商部门进行消费者投诉,最后还可走法律途径。
  在此,提醒家长朋友的是,有些培训机构在宣传时为了吸引生源,会推出缴费时间越长越优惠的举措。此时切莫贪图便宜而预缴了几年学费,期限最好是一学期,最长不宜超过一年,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维护自身利益。
  当然,政府也要加强行业规范,建立更为严格、完善的约束机制,及时披露信息,发布预警。当学员有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投诉平台,当某一家机构倒闭时,可以在协会内协调资源,让学员顺利转到其他机构继续学习。
  (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