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4390|回复: 0

捐款缩水九成,到底谁在“拔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4 08: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羊城晚报

深圳一家庭从1993年起,每学期至少捐款400元,资助1名井冈山贫困小学生,直至他初三毕业。后来,受资助者到广东打工,见面聊天时,无意间透露,每学期到手的仅40元。这令捐助人大感惊讶。针对此事,江西峡江县已成立调查组,调查事件的原委。(3月11日新华社)

若非机缘巧合下,捐助受助双方的无意提起,捐款缩水的“窗户纸”,恐怕还难以捅破。二者身处两地,信息交流淤塞,而沟通媒介是信件。当初达成捐助与受助的意向,也是由慈善机构、校方等多方牵线。在此情境下,两方的直接对话、互动反馈,也相对匮乏。

尽管捐款缩水的内幕真相,因时隔久远、信息不对称等,很难还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捐助流水线”中,必定存在脱链,才致使善款缩水。至于缩水缘由,究竟是某些中间运作者克扣挪用,中饱私囊,还是将捐款“再分配”,分给了其他需要的学生,在调查清楚之前,不宜妄下定论。

但无论如何,截留定向捐款,都不能秘而不宣,架空当事人的知情权。如果是有人暗中取巧,雁过拔毛,那其徇私之举,只会灼伤善心,也在挤压着受助贫困生的生活境遇,性质尤为恶劣。就算是把捐款“再分配”,分给其他贫困生,涉事责任方也不应自作主张,在捐助受助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定向捐赠当成随意划分的“蛋糕”。

对捐款缩水的动因,公众的“有罪推定”未必就契合事实。但某些细节,恰在佐证着人们的负面想象:比如捐助人的信寄出后,总是杳无音讯;悬疑待解,涉事学校却失声,似乎在有意回避……

按理说,在定向捐赠中,慈善机构、校方作为受委托方,应以信誉打底,遵循契约,将善款送到实处。对捐助人而言,他们不可能“亲力亲为”,委托专业的慈善组织,也成了合理选择。遗憾的是,在时下,不少慈善机构都积弊待解:慈善运作密室化,缺乏透明度;对挪用的约束,较为缺乏;善款流向,也动辄成谜……正因如此,慈善领域才丑闻频出,消解着公众的信任,也亟待秩序重塑。

捐款缩水,已引燃舆论怒火,也只有真相与究责,才能抚慰公众的失落。这起风波,或属个案,但它未尝不是慈善运作失序的剪影:若“暗箱操作”仍充斥于慈善运作,沟通失灵、监督匮乏又构成外围环境,善款流向不明,不会只是偶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