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444|回复: 0

[帮办·社区] 又热又闷又湿 很多人吃不消了 甬上急诊“温度”持续走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4 1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RB20130703B02b003.jpg

NBRB20130703B02b004.jpg

  记者 董小芳 王佳 通讯员 葛琳 吕方伟 庞赟 文/摄

  持续的阴雨过后,甬城再次迎来了令人难耐的高温。这一周,每天的最高温度都不低于35℃。

  热浪袭人,不少市民中了招。甬上各医院急诊室,120急救中心,接收的因“热”引发的身体不适和意外伤害,日渐增多。

  旅途突发心梗

  高温难辞其咎

  上午9点半,李惠利医院急诊科主任方建江刚刚巡查完病房,还没等一口水喝到嘴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个心梗病人马上送到,请做好抢救准备!

  心电监护、心肺复苏……遗憾的是,在医院坚持抢救了几个小时后,这位病人还是去了。

  这是上周记者在李惠利医院采访时恰好目睹的心痛一幕。

  据悉,这位病人是前天和家人一起来宁波旅游的,旅途中突然因胸闷、上不来气而晕倒,被送至医院时,心脏已出现大面积梗死。

  “这样的病人,我们最近接诊了好几例。”方建江说,很多人都知道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殊不知,高温天同样容易诱发。

  方建江说,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来说,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由于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蒸发致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高温还会使人焦躁不安、情绪激动,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的患者。

  “这位游客,很可能是因为旅途中过于劳累,没有休息好,再加上出汗多,补水又不及时,以至于诱发了心梗。”

  预防这类风险,方建江说,要合理补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血液过于粘稠,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补水,也不要一味地喝白开水,可喝点盐开水或糖盐开水。气温特别高的午间,要尽量避免外出。饮食上要清淡,睡眠要充足,情绪保持平和。

  大热天也会“冻”出病

  不少中暑与吹冷气有关

  晚上8点多,张先生抱着6岁的女儿冲进急诊室,“她一直说不舒服,还吐了,额头很烫,这是怎么回事啊?”

  经过医生诊断,张先生的女儿是中了暑。

  “她下午和小朋友在楼下疯玩了1个多小时,满身是汗。回家就站在空调下吹,还吃了两个冰棍,没想到竟然中暑了。”

  林女士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从事行政工作。白天办公室里有空调,晚上下班回到家也开着空调,一天24小时差不多都在冷气环境里呆着。最近林女士开始觉得忽冷忽热、胸口堵得慌,人也昏昏沉沉地提不起精神,终于在一天中午头晕加呕吐后到医院急诊室就医。诊断结果和张先生的女儿一样:中暑。

  “中暑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室外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再就是因为吹空调而‘冻’出来的。每年夏天,急诊室中接诊的因吹空调而中暑的病人不在少数。”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志华说,人长期呆在有空调冷气的室内,或在空调房和炎热的室外之间频繁进出,很容易导致身体不适。

  “空调房多为封闭环境,人们在冷空气中呆的时间长了,毛孔很自然就处在收缩状态。然后猛然到室外,身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毛孔没有完全张开,就会导致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出现中暑症状。”陈志华说,不仅仅是烈日下暴晒,夏季各种原因导致体液的丢失和体温的升高,都会引发中暑。

  因此,千万不要贪图一时凉爽而长时间吹空调,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进入空调房前应稍休息,大汗淋漓时进入空调房要先换掉湿衣,把身上头上的汗擦干,出门前半个小时应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以适应室内外温差变化,

  “另外,夏天出汗后可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以补充体内盐分和水分的丢失,尤其是长时间呆在室外的人。”

  溺水打架伤人增多

  高温也易引发意外伤害

  连日来,全国各地曝出的溺水事件触动人心。在宁波市120急救中心,记者看到一组数据:2013年5月,共发生溺水事件9例;6月,发生溺水事件8例。数据较往年略有增长。其中,有不慎落水的,有一时想不开跳水自尽的,更有因天热去游泳而溺水的。

  前不久,慈城就发生了一起让人心痛的溺水事件。现年不到30岁的小陈一早起来觉得闷热,便到离家不远的河里去游泳,家人等了几个小时都不见其归来,便外出寻找。可惜等被找到时,小陈已溺水身亡。

  每年暑期,也是孩子溺水的高发期。在我市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溺水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榜首。

  “每次遇到溺水身亡的孩子,我们万分心痛。可是这样让人痛心的事件,年年上演。”方建江说,当儿童溺水时,两分钟后就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机体会遭受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只要父母稍有疏忽,甚至只是打一个电话的时间,孩子就有可能溺水而亡。

  值得注意的是,溺水事故不只是在室外多发,在家中发生的比例也不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方微博不久前整理了一些预防孩子溺水的措施,供大家参考:不用时将浴盆和浴桶倒转安放,孩子洗澡时应有人照看;教导孩子远离沟渠和下水道;住所附近有水塘、河流等水体的家庭,应在住所周围搭建围栏并随时关闭大门,防止孩子接近水体;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学会游泳;孩子游泳时要有人照看。

  有些人溺水后很快被周边的人救上来,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可是千万别以为清醒过来就万事大吉了,小心一些并发症悄悄“找上门”。

  方建江曾接诊过一个病人,患者来就诊时表现出的症状是小便发红,经详细检查,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好好的人,怎么会突然间出现肾功能衰竭?究其原因,与他两天前的一次溺水有关。

  “有人在溺水时,会出现短暂的缺氧。这时候就应该到医院做个检查,因为很有可能已因为溺水而造成了肾脏损伤、肺损伤等。”方建江提醒。

  除了溺水,打架伤人也是高温天多发的意外伤害事件。

  酷热难耐,不少人喜欢晚上清凉时刻到街边吃宵夜。几瓶酒下肚,借着酒劲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尤其是7、8、9三个月,更是高发。甬上各大医院急诊室,经常能接到头被啤酒瓶敲破、身上被划伤等各种外伤病人。市第六医院曾做过粗略统计,每年高温季节打架斗殴造成严重受伤的手术病人较平日能多出约50%。

  大热天食物易变质

  消化道疾病很常见

  120急救中心的医生们说,天热时每天都有急性肠胃炎患者。出车到患者家中,他们都会问:吃泡饭了吗?吃剩菜了吗?对老年人来说,毛病都出在这两个问题上。

  “夏天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菜没洗干净、没烧透,或者剩菜没储存好,都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老年人本来肠胃功能就低下,肠道菌群失调,一旦吃了不干净的,比中青年人更易发病。”

  “近日来,急诊室里上吐下泻的病人,也开始增多。”陈志华说,夏季的胃肠道疾病有多种,当人们饮食不洁时,可引发细菌性肠炎;吃变质的食物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进食过多、过快或冷热食同进共饮时,会扰乱肠胃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会引发急性肠胃炎。另外,高温或通风不良时,人体可因出汗散热障碍而诱发中暑性腹泻,出现稀便、神志不清等症状。

  “这类疾病是典型的‘病从口入’,要预防,就必须把好入口食物的卫生关。”陈志华建议,首先要保证食物新鲜,尽量做到每天吃多少烧多少,千万别吃隔夜饭菜;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生熟食的加工砧板、刀具一定要分开;食用凉拌菜、海鲜及生食一定要注意卫生。

  另外,夏季肠道很怕温度过低的食物。要知道,即使是吹空调受凉了,都会刺激肠道收缩,加速蠕动,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形成水样便腹泻。因此,极热极渴时不宜大量喝冷饮,各种饮料最好放在常温下半小时后再慢慢适量饮用。

  “当然,一定要勤洗手,许多细菌是通过手传播的。”

  相关延伸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心肺复苏

  在北仑有一段佳话:一个15岁的初中女生勇救3岁的落水**,还用娴熟的救生技能及时抢救了女孩的生命。

  这个当年15岁的女孩叫杜妙妙。事发当时,她刚游完泳回家,路经村边小河时,看到一双小手在挣扎。“我赶快跑到河边,跳下去将她拖上岸。”妙妙回忆,当看见小女孩眼睛、嘴巴紧闭,嘴唇发紫时,她很紧张,但很快就想起了老师教的急救方式。“我先仔细看了看她的嘴巴,发现没有什么污秽物,于是,就按老师教的方法,双手交叉按压她的胸腔,做心肺复苏。10多次后,她开始吐水了。接着我再给她做人工呼吸,三四分钟以后,她的眼睛就睁开了。”

  心肺复苏,一直被全球公认为“第一救命技术”。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心跳停止后10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能仅为1%。

  但是,宁波市红十字会曾经做过统计,全市学过急救常识的人仅占常住人口数量的约7%。

  既然心肺复苏如此重要,要如何进行操作呢?市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教您简单三步:

  首先畅通气道。先判断患者是否还有意识,可以轻拍患者肩部,大声呼叫。如果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高声呼救,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将患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头侧向一边清除口鼻异物,接着使患者仰头抬颌。急救者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第二步,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颈动脉,时间不少于10秒,如无搏动,应即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最下沿(剑突)向上两横指处。左手掌根部放在该位置(即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右手手指扣住左手,左手手指翘起。抢救者可跪在患者体侧,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平稳、有规律、垂直地向下按压,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按压时手臂伸直,肘不弯。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以上。

  第三步,人工呼吸。如果患者无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用一手将患者的鼻孔捏紧,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不要漏气,将气体吹入患者口腔。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间隔1.5秒重复一次。(董小芳王佳)

  它山之石

  美国:18岁前急救知识全学会

  美国的急救成功率高达74%,这与其“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全部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美国急救课程的设置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2—6岁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孩子明确知晓哪些事物是危险的,这是一切急救知识普及的前提。比如,电线插座、煤气开关、热水器、刀具及所有锋利的物品、塑料袋等。在幼儿园,老师们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电线插座等模型,然后用洋娃娃做示范,演示出洋娃娃接触电线插座后,被电击而倒地的一幕,让孩子于游戏之中感知什么是危险。这样的课程占到整体幼儿教学总课程的三分之一。

  小学阶段的急救教育,主要普及的是打急救电话、求救以及一些简单的外伤包扎等。如拨打急救电话首先要说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如果是在自己家里,拨打电话的同时要打开房门;如果是夜晚,要打开房间里的所有灯光,这些都有助于急救车迅速找到你的家;要尽可能说清目前最危急的状况;要说清病人家庭或发病地点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

  到了中学,就会接触到真正的急救方法了。比如如何对刀伤、烧伤、烫伤等实施急救。从初三开始一直到高中,会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CPR)。孩子们要准确掌握CPR的每一道程序,并熟练掌握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高中毕业时,学生要参加相关考试,通过者可取得资格证书。(王佳董小芳)

  新闻内存

  “黄金抢救四分钟”

  掌握“哪些不能做”也很重要

  老张上周五从李惠利医院出院了。“这条命可真是捡来的。”老张说,他是骑自行车被撞的,脑部受伤,出了不少血。家人在一旁都慌了,忙乱中抱着老张就上了出租车。一路上,老张家人还是抱着他不敢放下。送到医院时,老张的心跳声几不可闻。

  医生说,他是脑干损伤,不应该抱着的,抱着的人肯定是屈身的,很容易造成缺氧、呼吸停止。幸亏医生最后把他抢救过来了。

  眼下,虽然人人知道掌握点急救知识在紧要关头能“救命”,但学过专业急救知识的普通市民在人群中的绝对数量还是少数,想要一下子提升我们这座城市的急救水平,还是有点难。但至少,市民如果掌握了急救中“哪些不能做”的知识,也是一种进步。

  搬运不当导致高位截瘫

  至今,李惠利医院急诊科主任方建江都清楚地记得去年接诊过的一个高空坠落病人。

  病人是一名建筑工人,施工中一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120很快赶到了现场,但最终不得不面对高位截瘫的遗憾。

  “事实上,这位病人是高空坠落导致脊椎骨折,如果工友们稍微懂点急救常识,也不至于导致高位截瘫。遗憾的是,工友们出于关心,将原本弯曲躺在地上的病人扳直,抬到了路边。”方建江说,这样的搬运非但对救人无益,反而加重了脊椎的损伤。“等送到医院时,病人双下肢已经完全没有知觉。”

  还有一位宁波老人在上楼梯时不慎滑倒,左腿骨折,无法动弹,本不应移动的老人被家人立即搀扶回家。待120急救人员赶到后发现,原本很可能是单发性的骨折被“搀扶”成了多发性骨折。

  这些遗憾,都是不懂急救常识惹的祸。

  “遇到高空坠落或车祸撞击等导致骨折的病人,除必需的脱离受伤环境的搬运,应尽量减少骨折病人的搬动,尤其是生命垂危的伤员。现场人员如果不懂得急救常识,尽量等专业人员来搬运,搬运不当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伤。”

  中风抢救不及时致死亡

  去年,家住江东的刘女士趁着周末回家陪独居的母亲吃饭。让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竟是自己与母亲的最后一顿饭,而造成这样的结局,自己不懂急救是很大的原因。

  “那天,妈妈看上去没什么异常,我做好饭后叫她过来吃饭。吃着吃着,妈妈突然头低了下去,支在了桌子上。”刘女士连着呼唤母亲几次,都没有响应。

  吓坏了的刘女士赶紧拨打了120,站在妈妈旁边不停地一边摇晃母亲一边呼喊,焦急地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遗憾的是,等120急救人员赶到的时候,老人已因呼吸道堵塞窒息死亡。

  “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10分钟左右,而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若家人在第一时间施救得当就能为医护人员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机。”市120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王国文说,这位苦等120来救援的女儿不知道,她的摇晃会加重中风母亲的病情,因为在摇晃中很可能导致异物堵塞气管而窒息,“如果她能在第一时间帮母亲侧过身,把嘴里的饭菜清理出来,或许就不会发生窒息的事情了。”

  拔出插入身体异物致休克

  前不久,在工地做活儿的小张一不留意摔了一跤,不幸旁边堆放的钢筋恰好插进了他的大腿。几个老乡手忙脚乱地将他扶起,拔出钢筋,用工地的车将其迅速送到了医院。

  “病人送来时已经休克,虽说最终被抢救过来,但是如果钢筋没有被拔出来,没有大量失血,病人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休克。”方建江说。

  “这样的病例在我们接诊中很常见,插入病人身体内的异物也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像小张这样插入腿上的,算是较轻的。倘若一旦有异物插入头部、眼睛、胸腔等部位,若没有经医生指导拔出,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另外,因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脏器外露,千万不要擅自回纳腹腔,污染物会导致感染,加重病情。

  不懂醉酒急救使智商受损

  有地方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

  120急救中心接到电话,一个女人焦急的声音传来:“我丈夫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还伴有剧烈呕吐,你们快点过来。”

  女人居住的小区离急救点并不远,5分钟后,急救人员就赶到了现场。此时,病人已经神志不清,全身发紫,嘴巴里有大量呕吐物,呼吸已经停止。

  急救人员二话不说,将仰躺在沙发上的病人头部侧向一边,清除嘴巴里的呕吐物,然后紧急进行心肺复苏。虽说最终病人的生命抢救了回来,但遗憾的是因窒息时间过长,脑细胞无法全面恢复,智商已如七八岁的儿童。

  “致命的就是其仰躺在沙发上。”王国文解释说,如果家属懂得急救常识,只要让病人侧卧,就不会使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气管堵塞,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鱼刺卡牢吞饭喝醋都不靠谱

  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有人说赶快吃一口饭裹住,咽下去。

  这样的“土方法”,差点要了晓阳的命。

  前几天,8岁的晓阳到奶奶家吃饭。因为期末考成绩不错,奶奶特地做了一桌子菜奖励,晓阳爱吃的葱烤河鲫鱼自然是免不了的。

  不料一个不留神,一根鱼刺卡在了晓阳的嗓子眼。干咳了几声没出来后,晓阳的奶奶便建议他赶紧吃一大口饭咽下去。不料,包裹着鱼刺的饭团没有顺利咽下去,晓阳一时间呼吸急促,脸憋得通红。奶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送到医院时,鱼刺已经刺到了胸腔大血管了,情况很危险。我们最后只能通过开胸手术,将异物取了出来。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处理不当,却遭受了这样大的手术。”方建江说,吞米饭这种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刚开始大部分鱼刺只是卡在咽喉部,被饭一压掉得更深,食道周围有主动脉、支气管,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吞饭团对付鱼刺就像是吞了把小刀进肚子。

  同样,土方法常用的喝醋也是不靠谱的。从理论上说,醋的成分是醋酸,浓度为3%,不能软化鱼骨中的钙。有实验证明,把鱼骨放入醋中泡一天一夜,鱼骨不会变软。

  一旦遇到鱼刺梗喉,靠谱的方法还是及时就医。

  (董小芳 王佳 吕方伟)

  夏日民生在线

  宁波盛夏酷暑的威力,几日前我们已切身体会了一回。进入7月,宁波的气温还会持续走高。您有哪些因热而生、因热而显的问题需要反映?您的家庭有哪些烦心“热”事需要解决?

  这个夏天,帮办周刊推出了“夏日民生在线”专栏,为您度夏送上一份清凉。供水、供电、出行、健康、消暑、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都请您来电来邮反映。

  参与热线:18005741890;邮箱:wj@cnnb.com.cn、jxd@cnnb.com.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