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382|回复: 0

[帮办·热点] 《宁波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施行 多措并举 还甬城碧水蓝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17: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RB20131023B01b001.jpg


  月湖诗意。(易国庆摄)


  9月9日,《宁波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并于10月9日起正式施行,本次行动计划的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

  今后三年,我市将通过对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全面整治,提升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在2015年底以前,完成全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到2016年,全市水体、大气、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治理,43个重点乡镇(街道)、区域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保持在85以上,“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美好家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市。

  记者王芳通讯员陈晓众王璐

  生态环境整治重点

  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今年7月,我市6个乡镇的镇长首次因环保问题被约谈,这在全省环保系统尚属首次。

  建设生态宁波,要以生态乡镇建设为基础。据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处长江立生介绍,三年行动计划的一大特色,就是提出了以乡镇为整治单元,以43个乡镇(街道)、区域为整治重点,将生态环境整治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这43个重点乡镇(街道)、区域主要分布在除海曙、江东、北仑以外的8个县(市)区,再加上杭州湾新区。这批乡镇(街道)、区域之所以需要重点整治,是因为它们分别存在两项以上的环境问题。有的乡镇(街道)、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导致当地水环境受到污染。废塑料、铸造、化工、印染等行业性污染,也对这些乡镇(街道)、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在盛产榨菜的余姚西北部,榨菜加工企业的废水排放,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不但群众意见大,也影响了招商引资。为此,当地正加紧建设榨菜废水收集处理工程。工程完工后,榨菜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将通过镇域内专管单独收集,再由主干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该工程将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明年榨菜收割前投入运行,以期有效改善姚北河网水质。

  今后三年,我市将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整治等三方面入手,对43个重点乡镇(街道)、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污染达标排放等问题。同时,推动能源使用结构的改变,以电、天然气取代燃煤,促进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到2016年,43个重点乡镇(街道)、区域将全部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推行“河长制”

  宁波治水动真格

  为更好地整治水体环境,我市将全面推行“河长制”。也就是说,各级党政负责人要带头担任所辖区域内主要河流的“河长”,牵头负责所辖区域河流的水质改善工作。给每条河配一个“河长”,这是今后三年我市着力改善河网水质的重要举措和新的尝试。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在水环境整治领域开展五大行动:

  一是饮用水源保护。到2016年,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是强化河道综合整治。我市将全面排查辖区内所有河道水质,对“垃圾河”、“黑水河”、“五彩河”等存在问题的河段,分析原因,并按照“一升一降三无”(水质透明度提升,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水体无黑、臭、垃圾)的要求制定“一河一策”。到2016年,建成生态河道450公里,完成20个重点镇(乡)的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市级村庄水环境整治项目120个。

  三是推进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和中水回用。到2016年,全面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

  四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主要手段包括:严格环境准入,凡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准入要求和不符合排污总量削减、替代比例或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15年底前全面实施造纸、电镀、羽绒、合成革与人造革、发酵类制药、化学合成类制药、提取类制药、中药类制药、生物工程类制药、混装制剂类制药、杂环类农药等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任务。

  五是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到2015年,全面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治理,到2016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7%。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到2016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8%以上,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1%以上,卫生户厕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91%以上。

  多头并进“清洁空气”

  重点整治临港区域

  最近,一批色彩亮丽的公共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街头分批投放公共自行车,是我市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系列行动之一。

  据市环保局污防处林斌介绍,今后三年,针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引起大气复合污染的工业企业排放、扬尘、机动车排放这三大主要污染源,我市将开展11个方面的工作,落实32项具体的工作措施。具体涉及:源头控制;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扬尘、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污染治理;绿色港口建设和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等方面。

  3年中,我市将实施12个方面的重点工程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主要涉及大的工程项目262个,绿色港口建设项目895个,燃煤锅炉淘汰1326台,黄标车淘汰45010辆,建设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面积3470万平方米,以及31个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站点建设等。

  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要“全面启动新一轮临港、化工区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林斌告诉记者,这是对我市上一轮“临港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延续和提升。由镇海、北仑、大榭三地组成的临港区域,聚集了我市绝大部分的化工项目,以及港口码头、电厂、钢铁、造纸等一批大型企业,是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

  今年前7个月,镇海、北仑、大榭三地结合当地污染源的特点,积极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在电厂污染治理方面,已有4台机组完成脱硫设施建设,12台机组完成脱硝设施建设。对所有烟尘排放不符合国家规定特别排放限值的机组开展了提标改造,确保在2014年7月1日前达标排放。在化工行业污染治理方面,共完成17家企业的整治任务,其余化工企业的整治工作进度基本达到了50%。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运用高新技术治理化工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镇海、北仑两地已有25家企业开展了“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减少VOCs的无组织排放。

  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宁波港区及大榭招商国际码头224台龙门吊车已全部完成油改电改造,预计每年将节约标准煤2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逾5万吨。宁波港域的8家码头公司均建设了船舶接岸电装置点,接岸电船舶超过1600余艘次,成为全国船舶接岸电接电艘次最多、效果最好的港口。

  此外,宁波港在镇海、北仑港区已落实的扬尘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镇海港区的煤尘治理工作,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长约1200米的第四期防风网,计划年底建成。

  林斌认为,未来三年我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治的重点在于,一是不欠新帐,新项目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工艺、装备水平和污染物治理措施必须是全国领先的。二是多还老账,针对引起大气复合污染的工业企业排放、扬尘、机动车排放这三大主要污染源,标本兼治、立足治本,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探索土壤污染修复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我市对土壤污染修复进行了探索。到2016年,全市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全部无害化利用处置,无非法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窝点和废家电非法拆解窝点;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无垃圾、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为此,我市将首先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整治。提高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推进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废弃物焚烧、炼钢和铁矿石烧结等重点行业特殊污染物减排工程。开展废塑料加工行业整治,今年年底之前,基本解决余姚、慈溪两地废塑料加工污染问题。推进世行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降低有机质垃圾的填埋、焚烧比重。实施“肥药双控”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到2016年,全市单位面积减少氮肥施用量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其次,完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体系建设。到2016年,完成两个50吨/日危废焚烧炉建设,完成废酸综合利用、乳化液处置等项目建设,完成北仑区枫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迁建工作。推进污泥处置设施建设,除建成北仑亚洲浆纸有限公司1000吨/日污泥焚烧炉外,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镇海和北仑各要新建成一座污泥处置设施。

  最后,我市还将设立一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市级土壤环境状况数据库,编制全市农田环境风险控制清单,到2015年底,完成基本农田土地质量和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调查,为农产品产地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到2016年,完成已掌握的46家污染企业的调查工作,编制全市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控制清单,通过示范推广,治理修复一批已规划开发利用的污染场地。同时规定,化工、制药、农药、重金属排放企业搬迁后原址土地,收储时须经环评单位调查评估,环保不达标的场地不得开发利用。

  目前,我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有2000多个,其中常态监测点有600个。下一步,我市将建立农田土壤质量数据库,对不宜种植某一种农作物的土地,将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延伸阅读

  “河长”治水看看慈溪怎么做

  据市环保局自然生态处副调研员李志明介绍,在我们宁波,推进“河长制”最早、做得比较有声色的是慈溪市。

  2011年,慈溪市决定建立河道“河长”责任制,由6位市领导分别担任河道河长,对市级6条主河道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通过近3年的实践,当地河道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河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今年8月,慈溪市又印发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根据该计划,慈溪市将建立以“河长”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责任体系。

  该体系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河长”管理制度。确定东横河等34条河道作为市级“河长”河道,每条河道由一名市领导担任“河长”,相关河道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段长”,明确一个市级部门作为“河长”单位;镇(街道)把本辖区所有二类河道和存在问题突出的三类河道纳入“河长”管理范围,每条河道由一名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河长”;村(社区)把本辖区所有三类河道和存在问题突出的河沟、池塘纳入“河长”管理范围,每条河道(河沟、池塘)由一名村班子成员担任河长。

  该体系对“河长”、“河长”单位、河段长、镇(街道)及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进行了分工,同时建立了治水工作问责评价机制。一是实行年度工作考核问责制,经年度考核工作不合格的,对相应的“河长”、“河段长”、“河长”单位及镇(街道)进行问责;二是实行水质监测评估问责制,拟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单位,对全市河道水质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其中34条市级“河长”河道实施每月不少于1次的监测;三是实行挂牌督办问责制,对群众反响强烈,媒体曝光的发黑、发臭、发黄、垃圾成堆等“问题”河道,实行挂牌督办;四是实行责任追究问责制,问责措施包括没收保证金、约谈、区域限批、调离岗位、免职等。

  今后三年,慈溪市还将开展截污纳管、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河道清理(清淤)、清水环通、河道水生态修复、饮用水源保护、治水工程建设以及联合执法等“十大”专项行动。

  (王芳陈晓众王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