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6号楼外。95岁的戴行舟静静地坐在楼道口,看着老伴93岁的王阿毛在清洗捡来的旧衣服。这两位独居老人已加起来已经188岁了。
老人通过社区干部转送 “菲特”台风捐款。
最近戴老先生曾跌倒过,暂不出门捡破旧,王阿婆迈着艰难的步子在小区捡废品纸片。
近70平米的房子到处都是俩老捡来排列堆放着的各类废旧物品。
客厅里,老人在整理捡来清洗过的各式鞋子,好好的,扔了怪可惜,他给洗干净了,送给附近的民工穿。
王阿毛说,冰箱里放着10多个她捡来的人家扔掉的馒头,慢慢把它吃掉,好好粮食扔掉浪费。
王阿毛说,冰箱里放着10多个她捡来的人家扔掉的馒头,慢慢把它吃掉,好好粮食扔掉浪费。
小区6号楼外。95岁的戴行舟静静地坐在楼道口,看着老伴93岁的王阿毛在清洗捡来的旧衣服。
95岁戴行舟和93岁王阿毛老夫妻向客人讲述他们俩的故事。
近70平米的房子到处都是俩老捡来排列堆放着的各类废旧物品。
长丰社区董家小区6号楼外是老夫妻茶余饭后休息的地方。
95岁戴行舟和93岁王阿毛老夫妻向客人讲述他们俩的故事。
趁着天晴王阿婆独自在车棚外凉晒捡来的破旧
趁着天晴王阿婆独自在车棚外凉晒捡来的破旧
厨房里也堆放着捡来的破旧
宁波公益网讯:11月8日上午,笔者来到鄞州区芝兰新城小区董家小区6号楼外。95岁的戴行舟老人静静地坐在楼道口,看着93岁老伴王阿毛在清洗捡来的旧衣服。戴行舟人生上演了两段传奇:上世纪,他是“厨神”,用一把大勺征服了上海社会名流、我国驻外使节的胃;现在,他被乡亲们昵称为史上最长寿“破烂王”。不过,他和妻子捡破烂,只是为了换钱来帮助弱势群体。
戴行舟老人曾是上海国际饭店的厨师,后被外交部借调,在南斯拉夫等多个我国驻外使馆工作过,62岁退休后回到钟公庙街道慧灯寺的老家。王阿毛则在丈夫出门在外的几十年间,一直留在老家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孩子,默默等待丈夫归来。回到老家后,戴行舟每月能领到不菲退休金。善良的他看着自己衣食无忧,而不少乡亲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依然贫困,他和老伴一合计,决定捐钱帮扶。
尽管戴行舟的月退休金有数千元,但由于捐助的项目和对象实在太多,逐渐入不敷出。为了能够帮扶更多人,夫妻俩在十几年前开始捡破烂。在钟公庙,居民经常会看到这对老夫妇晃晃悠悠地骑着三轮车,四处捡破烂。王阿毛说,如果运气好,他们每月有二三百元进账,这些钱一分不剩地用于爱心捐助。
长丰社区居委会社工刘姬飞感动地说,这些年来,无论是宁波还是外地,只要有灾难,这对夫妻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居委会捐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台风“海葵”“菲特”……老人的捐款数都在成百上千元,最多一次有2000元。2000元,对很多人来说并非大数目,但为了攒这笔钱,夫妻俩拖着苍老的身躯,起早贪黑捡了10个月垃圾才筹到。
这对可敬的老人,现在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100元。为了省钱,夫妻俩近20年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连食品基本都是靠小辈孝敬。他们的居住环境很简陋,除了一个冰箱,无其他家电。记者看到桌上只有些腌冬瓜、蔬菜。王阿毛说,冰箱里放着10多个她捡来的人家扔掉的馒头,慢慢把它吃掉,好好粮食扔掉浪费。
为了照顾老人,老人所在的长丰社区专门派了两个志愿者每天到老人家里,看他们有什么需要,也劝他们不要捡垃圾了,还是安度晚年吧。但是他们根本不听,说已经把捡垃圾当成了一项日常习惯了,已经改不掉了。“我们俩最美好的晚年生活,就是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能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欣慰!”王阿毛老人告诉记者。
宁波晚报记者龚国荣通讯员董磊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