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690|回复: 0

烈日下,记者走进建筑工地——民工兄弟,你好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4 1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杭州6月23日讯

  记者 阮蓓茜 袁艳 

  实习生 吴珊 钱晓玮

  

  他们扛着钢筋,提着沙石,盖楼砌房,修路筑桥;他们冒着寒冬酷暑,时而高空作业,时而地下挖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为城市建设辛勤劳作……

  今天,本报记者走进建筑工地,走近这群忙碌在生产一线的建筑工人,一同体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安全始终是第一

  搅拌机“隆隆”作响,升降机不停地运送着砖块和砂浆,运输车满载着建材来来往往。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有的在焊接,有的在搬运钢筋,有的在为浇筑混凝土作准备……

  上午9时,本报7名记者来到位于杭州拱墅区康桥镇义桥村康兴路的工地上,马上被忙碌的劳动场面和机器的轰鸣声所感染。

  这里是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项目I标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有近200多名工人在这里工作。

  我们戴上安全帽,在工地管理人员的指引下走进工地。身处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低碳减排,少一份污染,多一份健康”、“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自警惕”的横幅十分醒目;硕大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警示牌”,详细地列出了八大类安全隐患和平时检查中暴露出来的危险源……

  “安全生产、建筑质量是硬杠杠,马虎不得。”公司项目经理俞列告诉记者,除了用制度规范,每天上班前,专职安全员还要给工人们开晨会,提醒大家根据施工进度,当天哪些工种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是高危点。

  生活简单亦精彩

  工地后面一排排活动板房,宿舍、食堂,还有活动室……工人们的生活区用房虽然十分简陋,但井然有序。

  “大肉2元、鸡腿2元、青菜1元……”食堂小黑板上,写着今天的菜价。“每顿吃一荤两素,四五元。”在工地上做泥工的王卫东对工地的伙食很满意,他告诉记者,工友们来自全国各地,食堂师傅经常来问大伙儿喜欢吃什么,变着花样给大家“添口福”。公司对他们的伙食还作补贴。

  路过工人宿舍,记者抬头看到每个房间门上都有一张表格,上面印着每个床位“主人”的照片和姓名。“每间宿舍住四五个人,还有人帮我们打扫,比以前的环境好多了。”正从工地上下来的工人夏大明告诉记者。

  推开房门,几张上下铺的木板床占满整个房间,工人大都睡一张凉席,盖一床薄被。“白天干活这么累,晚上还睡硬邦邦的木板。”一位年轻记者感慨房间的简陋。

  为方便民工夫妻团聚,工地专设了夫妻房。

  一路上,民工们热情地介绍着这里的生活条件,黄色栏杆搭建而成“晾衣区”、开水房、浴室……这些在记者眼中是必备的生活设施,在他们眼里,都成了福利。“我们外出打工,只要住得干净,吃得顺心就很满足了。”走南闯北多年的邢茂孝告诉记者,以前夏天热得睡不着也没人管,现在,单位领导经常来问大家住得好不好,吃得如何。

  人文关怀更贴心

  民工们说,工地的食堂不但管饭,还管精神食粮。因为工地条件有限,食堂也兼具民工学校的功能。环顾食堂四周,餐桌边上的报架上陈列着《浙江日报》等报纸和杂志,墙上挂着“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标语。一旁的学习园地里,陈列着黑板报,这期的内容是安全生产的“五必须、五禁止”。 

  一到晚上,民工学校开课就热闹了。“老师来讲课,要提前占位子,总是人挤人。”泥工王志强说,上课内容很多,有讲施工安全的,有讲法律知识的,有时会现场进行技术交流,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这里有电视机,最近,大伙儿就聚一起喝啤酒,看世界杯,开心极了。”

  正聊着,刚从工地上回来的木工唐明华的穿着——套着厚厚的工作服、穿着劳保鞋,引起记者的注意。

  “这么热的天,怎么穿这么多?”

  “工地里干活,和钢筋、水泥打交道,擦破皮、弄点伤是难免的,穿得厚一些就会好很多。”工人唐明华让记者别担心,“听说工地已经决定,到了高温月份,下午3时开工,避开太阳最猛的时间。”

  “我们宿舍也要装空调,不怕因为天热休息不好。”一旁的工友补充说。

  记者工人相见欢

  “来来来,大家试试浙报集团10周年庆的文化衫。”临近中午,工人们陆续从工地回来,记者招呼他们来领T恤衫。工人们有的迫不及待地在身上比划着,有的干脆当场就穿上了。“这么白净的衣服还是拿回家穿吧!”外架工方周廷搓了搓手,用胳膊小心翼翼地夹着衣服。

  几位农民工听说我们是浙江日报的记者,高兴地围了过来,跟记者聊天。“有人说,我们建筑工人是造最好的房子,住最差的房子。”来自兰溪农村的余家田说,其实换个角度想,能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心里还是很自豪的。“我挺喜欢看报纸上关于国家大事、百姓生活的报道。”

  “不管干活多累,我每天都会看浙江日报!”来自东阳的民工马春华是个铁杆“浙报迷”,他说,施工单位专门给工地订了一份《浙江日报》,他已经习惯每天翻一遍。“我们不能只埋头干活,也要了解和我们有关的政策,比如社会保障、加工资等。希望你们多反映我们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多为我们说话、呼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