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126|回复: 0

[帮办·热点] 拯救孩子视力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2 22: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新调查显示,我市青少年近视问题堪忧。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市小学生近视率从20.3%上升至35.8%;初中生近视率由34.6%上升至53.3%。

更有眼科专家指出,我市高中生近视率可能已超过85%。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一定措施,但青少年近视群体依旧迅速增加,近视发病正朝着低龄化、普遍化、早期化方向恶性发展。

中小学生的视力保护问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面前。

困境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9月9日上午,宁波市眼科医院门诊室内,挤满了排队候诊的家长和孩子。在就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验光配眼镜的。

鄞州区学府一号小区的张妈妈起了个大早带孩子来医院,没想到前面已经排了20多个患者。焦急等待的张妈妈告诉记者,她的儿子今年14岁,读初中二年级。去年,孩子说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到医院验光才发现,两眼近视屈光度均在400度以上。“我不希望孩子戴眼镜,因为戴上就摘不下来了。可开学后,孩子嚷着说看黑板太吃力,真是愁人!”张妈妈无奈地说。

在视光门诊大厅,今年读小学四年级的男孩王勇在妈妈余女士陪伴下,上完散瞳药水坐在大厅里的座椅上焦急地等待着。王勇愁眉苦脸紧闭双眼不停地问妈妈还要等多长时间,余女士一边安慰孩子说快了,一边对记者说,看孩子戴着厚厚的眼镜,感觉可怜。“现在的孩子视力不好的太多了,你到学校看吧,我孩子他们班级30多名学生,1/3戴眼镜的。”

宁波市眼科医院主治医师周磊告诉记者,在每天来眼科就诊的患者中,大多数是学生,而且基本上是来验光配镜的,其中以中小学生居多。每天门诊配镜的学生不下十几个,尤其是开学前的双休日,前来验光配镜的中小学生半天时间就有1000多位。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市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前年,宁波市眼科医院对市部分小学生进行了免费视力检查,结果发现10个小学生里有5个患上近视。眼科专家、市第六医院副院长袁建树也证实:近五年,我市小学生近视率从20.3%上升至35.8%;初中生近视率由34.6%上升至53.3%。也就是说,学生近视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更让人痛心的是,近视群体越来越低龄化,学龄前儿童近视也与日俱增。

调查

不良习惯和环境成诱因

“多数学生眼睛近视是由于没有合理用眼,导致用眼疲劳……”眼科专家、宁波眼科医院院长周宏健指出: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高中阶段,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外,绝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看课外书籍等,眼睛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前几天,小学四年级的佳佳随父母前来市眼科医院就诊,小小年纪鼻梁上架着一副很厚的眼镜。佳佳的妈妈告诉医生,平时自己工作比较忙,对女儿疏于管教,女儿从小学二年级起就迷上了电脑游戏,每天放学后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周末和假期更是长时间呆在电脑前。一年后,佳佳说自己黑板上的字看不清楚,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她患了近视。配戴眼镜后,佳佳还是照常玩游戏,最近还迷上了IPAD,结果视力越来越差,现在她眼睛的近视度数已达400度。眼科专家告诉记者,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排除极少数遗传外,主要原因还是用眼疲劳,没有很好地进行调节。

“其次是读书、写字习惯不良造成的。”采访中,宁波第六医院眼科主任王育文说,不良的读写习惯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它是导致学生眼睛近视的又一大主因。宁波效实中学高一学生王浩(化名)配戴了500度的近视眼镜,他说,初中时最喜欢晚上躺在床上看书,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有时候感觉眼睛酸疼了,还是放不下未看完的书……近距离伏案读书、歪头斜身写字、躺着看书或走路看书、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读书写字……这些坏习惯特别容易导致视疲劳,形成假性近视,时间一长逐渐过渡为真性近视。

据帮办志愿者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特别是护眼方法的知识较欠缺,近40%的学生不懂得保护眼睛的基本知识,八成以上的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七成学生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过近,近八成学生有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六成多学生连续用眼时间过长,超过一半的学生不经常体育锻炼,六成以上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到1小时,近五成学生不能保证每天1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些学生并没有良好的护眼意识,且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视力急速下降,也造成了全市学生近视率迅猛增长的势头。

出路

抑制近视亟需家校联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小学阶段往往被忽视的孩子近视问题,却成了高考时遗憾终生的问题。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近视考生报考海洋、民航、海关、警察、军校、飞行、精密仪器等专业受到限制。每年因为近视问题,错过自己心爱的学校和专业的考生并不在少数。

另外,过早近视会增加患高度近视的风险,而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大部分会致盲,是青少年成长中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疾病中占第六位。

对于中小学生近视患儿逐年增多、年龄提前、程度加重的现状,周宏健说:“中小学生戴眼镜的人数增多,首先和学习时间延长有关。其次就是网络游戏和电视的危害,6—14岁是青少年眼球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成近视眼。同时,要养成定期检查眼睛的习惯,至少半年或三四个月要检查一次。一旦发现视力下降,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谈到如何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时,专家指出,预防青少年近视,家庭引导是关键。一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间断性用眼,特别是不要持续读写,在每小时近距离用眼后,要休息10分钟左右或向远处眺望,尽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二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还提出,青少年近视与糖、蛋白质、钙摄入不当,及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铬、锌、铜等有关。三是不要在光线太暗或者太强的地方阅读,最好采用自然光。家庭用灯以白炽灯为宜。四是引导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专家建议中小学生应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因为近视眼和体质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少上网、多出游,让孩子正在发育的身体得到必要的放松。专家指出,广大家长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孩子还小,能不戴眼镜就别戴眼镜。事实上,青少年近视可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行。

对于学校来说,要积极改善教室采光与照明、课桌椅配置、黑板等教学条件,主动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学校教学卫生状况进行监督与监测,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视觉环境。

另外,和其他诸多城市一样,我市近视防治工作存在诸多认识和防治理念的误区。社会对近视防治的认识依然停留在配镜或治疗为主的理念上。医院重治疗轻预防、家长重配镜轻预防,预防与临床研究脱节,部门形不成合力,使我市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犹如“隔靴搔痒”。调查中,有近半学生对眼睛近视不很在乎,缺乏未病先防的意识,而七成左右学生反映不会定期去医院检查视力。采访中,不少医生指出,由于重视不足,少数一只眼睛视力正常的孩子在检查时会“作弊”,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政府和社会缺乏对我市近视状况的权威测评和系统可操作的防控方案。

因此,只有从预防入手,全方位综合防治,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解决我市学生的近视问题。

帮办有话说

让孩子远离眼镜

家长责无旁贷

如果不是因为周末到医院检查视力,真不知道,近视对儿童的侵害已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

采访中,不少家长谈起孩子近视的原因时滔滔不绝,“拿着手机就不放”、“一有空就坐在电视前”,“写完作业就打游戏”,说来说去,无非是在表明,孩子近视都是孩子自己的错。

记者以为,家长将孩子近视的“罪过”推得一干二净实在不妥。殊不知,与学校和社会相比,家长在预防青少年近视上的作用更重要,也更加责无旁贷。

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和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大多数只想到“喜欢与不喜欢”,极少意识到“应该和不应该”。在学习和娱乐时,大多数孩子存在一些小毛病,比如趴着看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太近,坐姿不端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无节制地玩网络、手机游戏等等。这些小毛病如不及时制止和纠正,久而久之假性近视就变成了真性近视,低度近视也升级成了高度近视。

家长有义务“长善救失”,督促孩子及时改掉坏习惯,但真正能够持之以恒的家长却不多。甚至有些家长会借口太忙,把电视、电脑、手机当成孩子的“保姆”。等到孩子的眼镜片越来越厚,家长才追悔莫及。

当然也不乏行动及时的家长,他们通过努力将孩子从近视边缘拉了回来。采访中周宏健医生说,在邱隘,有一对小姐妹患过一次眼病,伴有假性近视。父母获悉后,坚持带孩子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请教相关护眼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贴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按条督促孩子。如今两个小姐妹上高中,视力仍保持在1.0。

其实,要让孩子远离近视,并不用封杀电视、电脑和手机,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双眼的一份责任心。(易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