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7280|回复: 0

[帮办·家园] 家庭医生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1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与患者“签约”服务

  去年11月,一个民生项目在海曙区悄然开展。时至今日,海曙区在这个项目中成为了全市的样板,这便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截至今年9月底,该区已有130位家庭医生签约8724户家庭。

  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曾是许多市民的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市民将享受到家庭医生的细心服务。

  记者从市卫生局了解到,我市从2006年开始实行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去年在全市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

  目前,我市已有上万名居民拥有家庭医生。明年起,我市1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全部推广家庭医生制。5年后,我市有望实现“每个社区家庭都拥有家庭医生”的目标。

  家庭医生真真切切走进我们的生活,但一些市民在惊喜的同时,也表现出顾虑重重。

  据记者调查,在已经试行家庭医生制的社区里,依然有部分市民暂时不愿接受家庭医生的服务。居民有病就去大医院的习惯似乎一时难以被“首诊去社区”的正确理念所替代,还有很多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家庭医生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易 鹤/文 王 莉/摄

  “家庭医生”是个服务团队

  宁波的家庭医生源于政协委员的呼吁。

  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柴英提出了《关于尽快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建议》。

  柴英指出,为了解决宁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局,应尝试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让居民自愿与“家庭医生”全科团队签约,签约者一家人发生任何健康问题,都可以首先求助“家庭医生”。如需转诊到上级医院,“家庭医生”也应提供帮助。同时,“家庭医生”还要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接到提案后,市卫生局进行了专题调研。海曙、江北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开展了“家庭医生制”的试点探索,以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加强管理为切入点,根据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契约式服务。家庭医生制服务由此诞生。

  海曙区是全国最早推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地区之一。该区卫生局副局长周祎阳告诉记者,现在的家庭医生制是把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以全科团队的形式“打包”,下沉到辖区内的每一户家庭中,为每一户家庭提供以健康为导向的个(体)化、连续、综合且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家庭医生”与居民家庭签订协议,免费为重点管理人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周祎阳说,“家庭医生”是个服务团队。他们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是接受系统培训的全科医生,能够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及时为签约居民解疑释惑;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居民的知己、签约家庭中的一员……

  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直到现在,相信很多人还会有一个误解,认为家庭医生和国外的很多私人医生一样随叫随到,随时可以上门提供医疗服务。上周,记者在采访部分签约家庭后发现,依然有部分签约家庭,对签约团队的全科大夫有时仍需预约就诊,且不能及时到家里看病表示不理解。

  对此,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朱燕文解释说,“我们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并不等同于西方的家庭医生,虽然我们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但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孩子、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并非一般居民,所以并不是以提供上门和个性化服务为主的私人医生。”

  周祎阳告诉帮办记者,家庭医生关注的是居民与家庭的健康情况、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以慢性病为重点的医疗需求,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家庭医生在维护居民健康、有序利用医疗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均发挥着“守门人”作用。而私人医生是满足部分人群特定需求的另一种服务,需要个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获得。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庭医生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胡剑告诉记者,对于辖区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慢性病患者除了可享受免挂号费、免费测量血糖外,家庭医生还对每位签约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随访服务,开展测血压、用药指导、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

  另外,对于一些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医生都会有固定的上门服务时间。而对于一般家庭,如果的确有需要,在时间允许时,家庭医生也会上门服务,“但一味要求上门服务并非好事,比如一些中风、偏瘫患者的急性期,适度的走动对病情有利。卧床不动,反而容易延误病情。”胡剑说。

  服务签约者全家

  市卫生局基妇处处长章国平介绍说,“家庭医生制”服务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为主要服务内容,提供以家庭为核心的健康管理。

  据朱燕文介绍,家庭医生团队一般由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生、妇儿保健医生、护士等组成,对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实行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

  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出至今,胡剑已经与80多位居民签订了服务协议。他说,除了对签约家庭的每一位成员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外,还要开展家庭健康评估等,对每一位成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出诊、康复指导、健康处方、组建多种形式的俱乐部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慢性病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等。

  周祎阳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对象是签约者全家,并非只为个别人服务。家庭医生通过开展家庭卫生保健,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以签约家庭成员需求为导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更像疾病的“把关人”

  采访中,一部分居民认为大病应该到大型综合医院,去社区医院最多是看看小病,因此也就对家庭医生制服务不感兴趣。朱燕文表示,首先应该纠正“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医院”这样的看法,实现首诊在社区,打通社区医院和大型医院双向转诊的渠道,“其实无论多小的病,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大病,很多居民连普通感冒都要跑去三甲医院,难怪社区医院会受冷遇。”

  朱燕文说,促进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引导家庭建立自我管理健康模式,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目标,居民在生病后首先咨询自己的签约医生,医生会告知居民应该去医院的什么科室就诊,这样也可以避免居民在医疗上盲目消费,节省医疗成本。一位慢性病患者告诉记者,自成为与家庭医生签约后,她的健康有人呵护,每月药费可省下近200元。

  多位受访家庭医生向记者表示,家庭医生不仅是家庭中患病人员的治疗者,也是整个家庭健康的管理者。希望居民更能够把他们看作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健康状况。


  延 伸

  家庭医生做些啥?

  据悉,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十项:

  1、家庭医生根据《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2年版)》,免费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套餐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实行动态化管理。

  3、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免费为签约对象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签约对象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处方,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

  4、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

  5、为签约对象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上的便利,引导签约对象到社区首诊,并为其提供便捷的双向转诊服务。

  6、提供由三级综合医疗机构转回社区后的随访服务、康复指导服务。

  7、为空巢且行动不便确有需求的的经评估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出诊、建立医保规定许可范围内的家庭病床服务;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交流、健康咨询等服务。

  8、为签约对象提供中医药服务。

  9、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服务。

  10、为签约对象提供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易 鹤)


  焦点释疑

  问:居民如何签约?签约后如何申请服务?

  答:据悉,居民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或暂住证等身份凭证到所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书”,也可以在全科医生下社区服务时签订协议书。其后,医务人员会与居民联系,赠送写有家庭医生姓名、电话等的联系卡,接受健康咨询,提供协议中规定的各项服务。申请医疗服务需要和签约团队的医生提前预约。目前大部分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组成人员的联系方式都对外公开,方便居民签约及预约。

  

  问:非宁波户口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有区别吗?

  答:据悉,非宁波户口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和宁波户口居民并没有区别,只要是常住人口携带身份证和暂住证即可在所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享受到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

  

  问: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遇“大病”可转诊,“大病”标准是什么?医疗费会降低吗?

  答:据介绍,社区医院属于一级医院,遇有临床急症、需要使用大型设备进一步检查的疾病和疑难杂症,会要求患者进行转诊,但家庭医生会提供转诊咨询和上级医院预约挂号服务。签约后,居民可以享受部分免费检查,获得更为及时和科学的健康指导,使得科学、合理用药成为可能,个体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这些都可以明显减少后续检查和用药费用。

  (易 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