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5735|回复: 0

甬城禁毒最新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23: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1-5月,全市公安禁毒部门侦破涉毒刑事案件296起,共缴获毒品海洛因439.32克,冰毒2330.02克,麻古161646粒。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30余名,查获吸毒人员2930余人。  海曙、鄞州、慈溪、余姚四地已建成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目前累计收治成瘾人员350余名。此举有效萎缩了海洛因毒品消费市场。
  “无毒社区”活动全面推开。全市152个乡镇(街道)考核达标率为100%,2927个社区(村居)考核达标率为90%。
  常住人口中新增吸毒成瘾(吸食海洛因)人员由2005年26.96%的增幅,下降到目前的5.88%。全市初步实现了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目标,部分地区出现了稳中有降的局面。
  “广为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自觉抵御。”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江国梁说,这是目前我市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营造更为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去年以来,我市禁毒工作继续重拳出击:
  首先,进一步加大了禁毒宣传力度,以举办专题展览、发放宣传资料、建立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等各种形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禁毒。
  针对毒品滋生的特点,宁波所有的娱乐场所都在醒目位置张贴了禁毒宣传画,并且电视滚动显示禁毒标语,警方与有关场所签定了责任状。全市还开展了“六进”活动,禁毒宣传走进了社区、学校、单位、家庭、农村和娱乐场所。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全市共组织禁毒宣传1500余次。
  其次,在海曙、鄞州、慈溪、余姚建成了4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并着力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精神和**品管理机制,有效控制了毒品消费的蔓延。
  至今,全市已有3600多家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和使用企业实行了计算机联网管理,网上审批率达到了100%。
  第三,“无毒社区”活动高潮迭起,成为甬城禁吸戒毒的最大亮色。全市152个乡镇(街道)考核达标率达到了100%,2927个社区(村居)考核达标率为90%。
  通过“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化,我市公众防毒禁毒意识不断提高,常住人口中新增吸毒成瘾(吸食海洛因)人员由2005年26.96%的增幅,下降到目前的5.88%。全市还初步实现了实有吸毒成瘾人员“零增长”的目标,部分地区出现了稳中有降的局面。
  记者获悉,市禁毒委从去年4月开始,还在海曙区南门街道开展了社区戒毒试点工作。
  “社区戒毒”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每个吸毒人员进行监控和帮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其他县(市)、区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起形式多样的乡镇(街道)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比如慈溪,目前已经有11个镇(街道)配备了专职禁毒工作人员,而每个村(社区)都配备了禁毒协管员。
  对一些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仍然吸食、注射毒品的屡教不改者,根据《禁毒法》有关条例,公安机关强化了强制隔离戒毒措施。
  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现已改名为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这个戒毒所成为了社区戒毒的强有力的“后卫”,对一些相对困难的吸毒成瘾者进行了有效的矫治。
  去年6月新《禁毒法》颁布后,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提出,各级禁毒委员会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指导有关工作。禁毒工作被纳入了政府的考核目标,禁毒经费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劳动保障部门还为戒毒人员提供了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企业如招用生活困难、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戒毒人员,那么,签约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政府即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新法颁布一年来,全市已构建起了一个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禁毒组织体系。有152个乡镇增挂了禁毒办的牌子,禁毒工作人员已有4000多人。

  

    毒情出现三大变化
  禁毒部门最新统计显示,我市记录在册的吸毒人员现有14500余人,其中宁波籍5100余人。
  “就宁波的城市规模来看,这一吸毒群体并不算大。尤其是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甬城原先人数较多的海洛因吸食群体已有明显的减少。但尽管如此,禁毒任务还是相当艰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冯连作支队长这样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一艰巨性突出体现在毒情的三大新变化上,即吸毒人员、场所的变化,毒品种类的变化和贩毒手段的变化。
  据介绍,我市毒品犯罪的活动地域眼下有从娱乐场所向一些高档宾馆、公寓、私人会所转移的趋势,而吸食群体也在由社会普通阶层向高收入阶层演变。贩毒分子团伙化、家族化经营的特点更为明显,组织行动也更加严密、隐蔽。冯连作说,今年1-5月,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96起。其中,3人以上不足6人的团伙案件21起,6人以上包括6人的团伙案件8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500%、100%。
  在毒情变化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新型毒品来势凶猛,正在成为危害社会的“首毒”。
  统计数据表明,我市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大幅增长。截至去年年底,已占总在册吸毒人数的近一半。去年,我市抓获涉及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人员1587名,为历年来最多;而缴获的冰毒、氯胺酮、麻古等新型毒品占了总缴毒数的95%。
  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对部分吸毒者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瘾君子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无危害。而让他们做出这种判断的,仅仅是因为这些毒品毒瘾发作时,不会像鸦片、海洛因等出现强烈的身体反应。大约有96%的被调查者,都是因为觉得自己在吸毒后有足够的抑制力和判断力而不断吸食,最终不能自拔。
  宁波戒毒研究中心专家周文华博士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那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其实,新型毒品危害更大。冰毒、麻古只需一次服用就能成瘾,而且它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的结构性损害,对人体的伤害,甚至远强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它的初期上瘾症状相对‘温和’,表现为萎靡、情绪低落、注意力减退,不会像传统毒品出现关节巨疼、身体奇痒等症状,所以让人误认为不会上瘾,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出现强烈的幻觉、人容易冲动、暴怒、甚至自残,而且人的内脏器官会出现衰竭。说白了,服食新型毒品,最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变成疯子。”
  宁波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二区主任王剑跃说,该所实行隔离戒毒的200多名新型毒品吸食者中,约有93%出现过幻听或幻视现象,妄想自己被人追杀、绑架、追债或是被警察追捕,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记忆力急剧下降,身体极度疲乏的症状。
  据了解,我市每年都有人因服用新型毒品死亡。6月8日,江北庄桥又发生一起吸食新型毒品致人死亡的案例。24岁的四川籍女子万某,在吸食了不到1克的新型毒品后猝死。
  吸毒者低龄化趋向
  在公安禁毒部门的统计中,还有一个数据,让人揪心。那就是涉毒群体的低龄化趋势。
  去年,宁波警方查获的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5.76%。同时,在初次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85%。今年前5月全市查获吸毒人员2930余人,18至30岁年龄间的有1690余人,占比为57.80%。
  “除了‘80后’,我们甚至还发现了‘90后’的吸毒者。”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江国梁痛心地说,“有些孩子才16岁,就开始吸毒了。”
  据介绍,近年来,宁波青少年毒品犯罪的案例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吸食的大多是新型毒品;二是很多违法者被抓获后并不知道自己在吸毒;三是多人共同吸食。
  据调查,很多低龄吸毒者的“第一口”都是在同学聚会、蹦迪等活动中尝试的。
  禁毒人员更为痛心的是,很多吸毒孩子竟然不识毒品。不少人第一次吸食时,往往认为是一种“时髦的消费品”!好奇和无知,将一些懵懂少年推向了吸毒的深渊。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冯连作支队长介绍,新型毒品之所以容易被青少年接受,是因为未成年人对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针管注射方式有一定的抵触和排斥感,但新型毒品多为药丸,可直接含服或溶化在饮料、啤酒中服用,很多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而且新型毒品大多做工精美,形状新颖,颜色鲜亮,并且都有很好听的名字,比如称为“蓝精灵”、“白天使”、“蝴蝶”等。这些毒品在外观和称呼上极易被青少年接受。
  有关统计显示,年轻的吸毒者有着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一是大多出生于富裕家庭;二是大多为独生子女;三是父母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四是跟风随同伴吸食;五是喜欢标榜个性,并沉溺于打斗性的网络游戏。
  统计结果还显示,这些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中,38%是好奇,12%是受亲友影响,26%是精神空虚、追逐时髦,24%是被引诱上当。“甚至有些女孩子听信他人的谣传,认为吸毒有助减肥、美容,最后也走上吸食毒品的不归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