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关闭注册
【宁波公益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        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

宁波公益活动发布(新) 公益百科| 公益影像|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 公益学院

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联系站长?点我吧!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

查看: 9459|回复: 0

[帮办·社区] 广场舞 该怎么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1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董小芳 王 佳 通讯员 归去 李英

  音乐一响,舞动广场。

  时下,随着天气转暖,广场舞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每天,只要不下雨,清晨时分或是华灯初上,甬城大大小小公园、广场、空地上,到处都能看到一群翩翩起舞的身影。

  然而,在这一派“歌舞升平”的热闹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和无奈。

  对于广场舞,市民有着怎样的爱恨交织?广场舞应该怎么跳?上周,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甬上多个社区及市体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寻找这一难题的应对攻略。



  响声扰民“伤不起”
  换位思考多体谅

  几年前陈先生买房子时,特意选了一个直面小公园的位置,用他的话说,“推开窗就是满眼的风景”。不想,这成了如今最让他头痛的问题。

  “我习惯每天晚上7点看会儿新闻,但这也是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黄金时间。那个音乐一放,我经常连电视里的声音都听不清楚了。有时候要是在家里加班,更是搞得人心烦气躁,完全没有办法工作。”

  类似的投诉与抱怨,伴随着广场舞的普及,时有出现。

  最近,张女士就为了这一问题很是抓狂。“我儿子读初三,眼看着就要考试了,可是每天晚上楼下广场舞的音乐一响,孩子根本就没办法专心复习。越听越烦,我都有去拔掉音响电源的冲动了。”

  这样的投诉,几乎所有的社区和物业都接到过。

  “不喜欢跳舞的居民觉得音乐太吵,尤其是家里有孩子要做功课的,以及一些晚上加班早上想睡个懒觉的居民。”一名社工对记者说,“接到这样的投诉,我们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去找双方协商,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对于广场舞,小区物业也很无奈。“有居民喜欢跳舞,肯定也有居民会有抱怨。跳舞的是业主,投诉的也是业主,我们很为难。”

  “跳舞健身是好事,无可厚非;他人需要安静的生活环境,也是理所当然。两者之间要平衡,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市体育局副局长劳金龙说,一方面,跳舞的市民要做到尽量避开休息时段,如早上最好在7点以后,晚上最好在8点半之前结束;同时尽量调低配乐音量。另一方面,不跳舞的市民也多些体谅,健身值得提倡,只要时段和音量都在合理范围内就好。


  缺少场地“被流浪”
  规划考量需先行

  扰民的根源在哪里?时间可以控制,音量可以控制,而场地,却成了解决问题的瓶颈所在。

  对此,BOBO城社区的居民深有体会。

  “说起来真可谓是‘心酸流浪史’啊。总是被投诉,总是换地方。”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刚搬进来时,小区内一些喜欢跳舞的居民就聚到了一起。大家找了块空地便跳了起来,不想遭到了周边居民的投诉,只好换了个场地。没过几天,那边居民也投诉噪音太大。如此搬迁,成了常事。

  后来在居委会和物业的协调下,暂时借用了二期新建的网球场。跳舞的居民很自觉,时间限制在晚上7点左右,音量也严格控制。唯一让他们担心的是:这块暂借的场地可以用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固定的场地,结束“被流浪”的日子?
  缺少场地,困扰了不少广场舞爱好者。

  上个月,本报热线曾接到居民来电,反映儿童公园西门的广场空地被划了白线变作停车场,只留中间一小块,“我们老年人在此跳舞健身已近10年了,难道以后连跳舞的地都没有了?”虽说后来经儿童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规范后停车和跳舞仍可“和平共处”,但居民此举也反映出广场舞场地不足引担忧的现状。

  上周四晚7点,记者在琴桥东边上的一个小广场上看到,狭小的空地上聚集了两群跳广场舞的居民。因为距离太近,音乐声音互相干扰。“人稍微多一点,地方就显得更拥挤,有时候胳膊腿儿也伸不开,完全起不到锻炼的作用。”
  “虽说几乎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配套的活动场地,但通常都不会太大,合唱团等各种兴趣小组来排练还可以,若要将广场舞搬进来,肯定容纳不了。”

  不少市民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为爱好广场舞的市民拓宽场地,或者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多规划一些较为宽敞的广场,以便市民参与广场舞,将这一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普及。

  尽管依照相关规定,新建居民小区应预留公共体育场地,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却不多。如何监督开发商建设小区公共体育场地,对于体育主管部门来说,却成了一大难题———因为没有执法权限,体育主管部门很难对开发商是否履行建设社区体育场地的义务进行监管。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现在住建部明确要求新建小区要有户均1平方米的体育用地,既然如此,宁波能否将条例细化,如多少户以上的小区要求建场、建馆等,如此一来,广场舞场地紧缺的难题就可得到缓解,扰民问题也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缺少师资“成瓶颈”
  落地社区较相宜

  广场舞每支舞队的方阵前都有一名“领舞”,是舞友们自己推举、抑或社区挖掘出来的。北郊社区“草根舞蹈老师”蒋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与其他民间“草根老师”一样,业余时间她会在网上选音乐、编舞蹈,再教给其他人。精力花去不少,却都是义务劳动。她坦言,一是出于自己的爱好,二是因为有人惦念着她:“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好!”

  不过,蒋阿姨也道出自己的顾虑。“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说跳舞方法若不对,动作不规范,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这些人都没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就怕跳得不得当,给身体带来了伤害还浑然不知。而且,眼下到了一个瓶颈期,想要再一步提升很难,没有专业老师指导。”

  采访中记者也听到有人提出,希望街道、社区提供一些到正规舞蹈机构培训的机会。也有人建议,体育部门推出一些专门适宜于广场舞的教材,不但让大家跳得舒心,也跳得放心。

  事实上,宁波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不定期组织一批镇(乡)、街道有一定舞蹈基础的业余舞蹈骨干,参加广场舞师资免费培训,再进行层层推广。

  “但有一定的局限。”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直言,这种培训时间有限,接受度有限,层层转教,还可能“走样”,而且,会跳的人不一定会教。“我们更希望有专业老师走进社区,给居民面对面指导。”

  业内人士建议,完全可以参照市民大讲堂的做法,成立一个师资库,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和扶持,这样既可解了社区出面请人难的尴尬,又能缓解目前老年人想进老年大学学跳舞却一席难求的局面。

  此外,文化体育部门及办事处、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对广场舞组织者、场地、电、设备、费用及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出面协调、管理、解决,制定管理办法,使广场舞有个娘家,真正成为老百姓每天“开门”的“第八件事”。


  它山之石
  解决社区场馆少难题
  并非没办法

  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公共体育场馆严重不足的问题,这甚至已成为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满洲里市采取的是由政府监管实施,以确保社区体育场地建设按规划完成的办法,无疑为不少城市做了“开路先锋”。

  当地典型的社区体育馆的模样———面积大约在900平方米的篮球、羽毛球综合馆并附带可容纳两三百名观众的看台,还有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体质健康监测室等,社区体育馆的总建筑面积大约有3000平方米。

  从2004年至今,满洲里市共建成了20个类似的社区体育馆,“由于城市不大,这些场馆现在基本覆盖了全市,但今后这项工作也不会停下来,只要新建小区,都会继续依照政府规划兴建社区体育馆。”

  建设社区体育馆并维持运营,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建一座新馆需要五六百万元,运营一座社区体育馆的基本费用一年也需要30万元左右。“但如果政府不做,企业是不可能愿意做的。”正是考虑到社区体育场地的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满洲里市没有像很多地方那样,要求由开发商在进行土地开发时承担这项工作,“社区体育场地的用地由政府规划预留,建设资金由政府拨款,日常运营也由街道办事处负责。”

  从2004年至今,满洲里市在建设社区体育场地和运营上的总支出大约有10亿元人民币。
  如今,政府在建设社区体育场馆方面的巨额支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满洲里市目前体育人口的比例为35%,超出全国平均数近7个百分点。(王 佳 董小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关闭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   无图版  |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DZX3.4   志愿者咨询/联系:QQ:641061882   捐赠QQ:641061882    志愿者QQ群:暂停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注意自我保护,谨防上当受骗!本站运行在腾讯云

信息产业部备案: 浙ICP备12029035号-3/浙ICP备12029035号-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 2011-2025